李昱岑
摘 要:自閉癥如今越來越多的在我們生活中出現(xiàn),它往往的被世人認為是一種醫(yī)學上的殘疾,是因為患者跟社會不相容。但社會也只是我們多年傳承下來的文化的產物,文化心理學鼓勵我們跳出自己的文化禁錮,換一個角度去思考自閉癥,它不僅是一種不健康的體現(xiàn),還是一種與常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關鍵詞:自閉癥;文化心理學
文化心理學作為一種新興的心理學取向,以文化為中心,強調文化的作用。但其更為吸引筆者的是它跨文化研究的研究思路——沖出文化禁錮。中國著名的文化心理學家黃光國教授曾說:“不同文化形成不同的習慣,一個人生活在自己文化圈會養(yǎng)成自己習以為常的事情,這時,若有一個外來文化的人看這件習以為常的事,他可能會覺得很奇怪,這就是文化的差異。當我們的習慣不能解決我們所遇到的問題時,我們應該主動學習?!彪m然閱歷淺薄的我還沒有遇到我的文化習慣不能解決的問題,但我很欣賞文化心理學給我們傳達的這種接納異文化的思想,也特別想用這種研究思路去做一些嘗試。所以,我將文化心理學所蘊含的經典理念融合進自己所學專業(yè),產生出以下一系列想法。
如今,當人們談論起自閉癥兒童,大致都能說出這一群體的幾個特點,如:他們不跟別人交往,眼睛不看別人,喜歡獨自玩耍,行為古怪孤僻,興趣與眾不同等等,事實上,從1943年Kanner首次報告早發(fā)性嬰兒自閉癥至今,有關自閉癥的概念和診斷標準已經歷經了從自閉癥到廣泛性發(fā)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 disorder,PDD),再到自閉癥譜系障礙(ASD)的數(shù)次變遷。不難發(fā)現(xiàn),自閉癥已經被我們理解為一種傳統(tǒng)醫(yī)學上的殘疾,雖然國外也有DSM-V對自閉癥有明確的診斷標準,但分析大量的ASD患病案例可以發(fā)現(xiàn),ASD患兒普遍具有一些高于普通兒童的優(yōu)勢,例如:ASD患兒擁有和普通患兒同樣或者更高的智力水平;ASD患兒有比普通患兒更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所以,自閉癥兒童或許不是殘疾,他們只是跟普通兒童有所不同。
查閱相關文獻后發(fā)現(xiàn)已有很多學者已經從其他角度去研究自閉癥兒童的不同之處。文獻中提到,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從神經多樣性,文化多樣性等視角重新認識自閉癥兒童這一群體。
有研究者認為,自閉癥是一種神經多樣性運動。這種觀點認為神經差異是人類自身的一部分,神經發(fā)育差異和典型神經發(fā)育都是人類不同的存在方式。在神經多樣性視角下,自閉癥人士被看作是在感覺處理、動作技能執(zhí)行、目標導向和反身性思維、計劃和自我管理等核心領域上既有優(yōu)勢又有劣勢的個體。雖然對于不同的個體,這些優(yōu)勢和劣勢有一些差異,但是他們也有共性。例如,許多自閉癥人士具有細節(jié)性思考、廣泛性長時記憶優(yōu)勢,安于規(guī)則與指導,以及擅長圖像化思維。許多的自閉癥人士也認為,自閉癥不是一種失調而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上的差異,他們堅持自己的自閉癥身份。許多的自閉癥人士不喜歡“有自閉癥的人”這樣的稱謂,而喜歡直接被稱作“自閉者”或“自閉人士”。他們認為自閉癥是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閉癥影響著他們身份的全部。在前一種稱呼中,自閉癥就像是一種病癥標簽,而在后一類稱呼中,自閉癥則是一種身份象征。
另一種觀點是從人類文化學路徑出發(fā),試圖去證明自閉癥的身份屬性,認為自閉癥群體是文化多樣性下的一種文化群體。以下研究者都在這個角度上有自己的見解:沃德和梅耶認為,自閉癥者和阿斯伯格綜合征者通過網(wǎng)絡構建了一種新的身份。這種身份不同于醫(yī)學上對自閉癥的“失調的”論述,轉而將自閉癥理解為另一文化群體。普林斯·休斯是一位有阿斯伯格綜合征的自傳作家,他認為“像聾人群體一樣,自閉癥人士正在創(chuàng)造著一種文化,在文化體系下,每一個自閉癥個體都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喬伊斯·戴維森也認為自閉癥人士擁有一種明顯不同于常人的交流方式,并套用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來稱謂。戴維森認為,自閉癥文化是一種“ 少數(shù)”文化,與同性戀文化、黑人文化、聾人文化相類似,與歧視和排斥相關。加里·麥西博夫等人則定義了一種更廣義的“ 自閉癥文化”。他們認為,文化指的是人類共有的行為模式,文化影響著人的思維、行動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雖然以上兩個給我新角度去認識自閉癥的觀點不一定正確,但由于筆者查閱文獻的數(shù)量有限,一定有更多的新角度,新觀點去詮釋自閉癥。其實,重點也不在新角度和新觀點的正確與否,重點在于做這個研究的思路所在。由于我們生在一個充滿交流,充滿資源互換的社會,所以我們傳承下來的文化告訴我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健康的,什么是病態(tài)的。在這里,我想說的是,不一定。我們可以走出自己的文化圈子,走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別人的社會,別人的文化是怎樣的。我們現(xiàn)在所擁有的價值觀,世界觀,其實不是與生俱來的,是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文化給我們的。在沒有見過其他更多的文化,沒有經過嚴密的科學檢驗,沒有選對一個適合某個文化的研究方法時,不要輕易的下結論,立觀點,這都是不成熟的表現(xiàn)。希望在以后的學術生涯中,能時刻保持這種批判性的思維,多從文化多樣性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馮雅靜,胡曉毅.國外擴大替代性溝通系統(tǒng)對自閉癥兒童需求表達技能干預的研究綜述,中國特殊教育,2014(6),31-40.
[2] 曾剛,于松梅.西方關于自閉癥身份的建構及反思,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6(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