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福強
摘 要:文章通過對京歌《梨花頌》的演唱實踐,提出了在咬字、聲調旋律、“梅派”唱腔、京劇發(fā)展現(xiàn)狀等方面的見解。運用自身演唱實踐,影響身邊聲樂同行對京劇產(chǎn)生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認識京劇、學習京劇、推廣京劇、繁榮京劇。
關鍵詞:京歌;《梨花頌》;唱腔
京歌《梨花頌》是交響京劇《大唐貴妃》的主題曲,具有典型的梅派風格。歌詞內容與主題相呼應,曲風溫婉大氣,唱腔雍容華貴?!独婊灐肥敲放山?jīng)典曲目《貴妃醉酒》和《太真外傳》的結合體,歌曲完美的展示了梅派唱腔的優(yōu)雅委婉,融入京劇經(jīng)典體態(tài)和手勢,充分體現(xiàn)出中國戲劇的特色和文化內涵。
1 京歌《梨花頌》歌曲介紹
《大唐貴妃》取材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梅蘭芳的名劇《太真外傳》和白居易的詞《長恨歌》。歌曲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又加以改良和創(chuàng)新,由著名劇作家翁思再作詞,楊乃林作曲,講述了唐明皇和楊玉環(huán)之間的愛情故事?!伴L恨一曲千古迷 長恨一曲千古思”唱出了兩人愛情的忠貞不渝和思念惋惜。
1.1 歌詞內容簡介
《梨花頌》歌詞來源于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歌詞朗朗上口,記錄了楊貴妃與唐玄宗的愛情和命運,圣潔白色的梨花是二人愛情的象征,楊貴妃對愛情忠貞癡情,也許是因為太過于堅守忠貞,最后把自己的生命葬送在安史之亂這場戰(zhàn)爭之中。而唐玄宗也因沉浸于楊玉環(huán)的美貌和兩人的愛情而荒疏了朝政,使得唐朝由繁榮盛世變成日漸衰敗?!独婊灐芬磺o念了兩人的愛情悲劇,同時讓后人在演唱時感到對他們愛情的歌頌和惋惜。
1.2 曲式結構分析
《梨花頌》以京劇二黃調式為主,歌曲主要運用了平穩(wěn)的級進音程,表現(xiàn)出歌曲幽怨哀傷情感的基調。《梨花頌》屬于一部式的曲式結構,展現(xiàn)出了復樂段特征。一部曲式是曲式結構中最小的結構。此曲包含有四個樂句是不規(guī)整,符合中國獨具特色的“起承轉合”音樂特征,同時還融合體現(xiàn)了西方典型的結構形態(tài)。
2 《梨花頌》演唱技巧
北宋沈括曾經(jīng)在《夢溪筆談》一書中說道:“古之善歌者有語,謂當使聲中無字,自中又聲”。聲音與吐字的結合應做到這一點。《梨花頌》運用了京劇旦角的唱法,在發(fā)聲方法上和我們的民族唱法發(fā)聲方法大致是一樣的,聲音的位置比較靠前,音色上相對于其他唱法來說也是清澈嘹亮的。
2.1 吐字與發(fā)音
首先,要掌就是要求我們把握中國傳統(tǒng)語言的基本規(guī)律,漢語中的每一個字都是由聲、韻、調三個元素組成,而我們發(fā)聲練習時可以借助5個元音進行訓練,即a、e、i、o、u,練習的時候把口腔夸張放松,不可緊繃把字咬死,要求字頭要流暢,如果這五個元音能夠很好的掌握的話,就可以把歌曲唱的流暢統(tǒng)一。其次,這首歌曲中運用了大量的裝飾音,在每一句的主音上要遵循咬字同時略帶有裝飾音,并且這個裝飾音與主音的距離較大,在練習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再次,整首歌曲屬于委婉華麗的歌唱風格,所以音量的大小變化不是特別的明顯,但是要運用好共鳴腔,在發(fā)音吐字和歌唱的時候運用比較靠前的頭聲。最后是在尾音部分,收聲時要特別注意有甩腔,呈拋物線甩音,多加練習和多聽就會對演唱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春入泥”中的“入”字在唱的時候要短,因為京劇演員的聲音位置比較高,面部頭腔的共鳴比較明顯且聲音高亢明麗,“入”字在吐字上有(ru、yu)兩種發(fā)音?!奥洹弊忠矠橐粋€裝飾音,這個音的音高位置與前一音形成八度對比,在發(fā)音時口型要有意識的做好準備,保證樂句的流暢性?!疤焐愘|難自棄”歌詞重復,運用了一句“二黃”一句“西皮”,欲揚先抑?!吧保╯heng)在咬字的時候不一定要按照漢語拼音后鼻音念清楚,由于京劇聲音位置靠上,所以“生”字尾音可以不用說的特別合轍押韻?!百|”和“自”兩個字如果咬字吐字把握不好的話容易擠在喉嚨里面,沒有了頭腔共鳴?!伴L恨一曲千古迷,長恨一曲千古思”同樣采用一句“二黃”,一句“西皮”,兩種音色的交替使用,使得這首京歌更加傳統(tǒng)華麗。這兩句是歌曲的總結,語氣更加的感人肺腑,“迷”和“思”兩個字占的時值稍長,可以借鑒戲曲唱腔的顫音,另外在氣口處要保留好充足的氣息,表達出那種平穩(wěn)大氣又寬廣明亮的特點。
2.2 聲腔與韻味
京劇行當中,講究的是唱、念、做、打四位一體,唱放在第一個位置,因此我們可以明了它的重要性,京劇在原有在聲腔基礎上融合了秦、京、昆等多種聲腔,為全國所接受,使得大部地區(qū)的民眾都能夠聽得懂學得會。這首作品的結構設計合理,整首歌曲布局小過門,尤其是在前兩個樂句之后,這樣的旋律和節(jié)奏的呈現(xiàn),使得作品更加富有表現(xiàn)力和韻味。
《梨花頌》采用了京戲的西皮二黃腔。皮黃是西皮和二黃兩種腔調的合稱。二黃腔的起源湖北安徽一帶,屬于南方的劇種,南方音樂的特征顯得尤為突出明顯,二黃腔一般要求在演唱時要求氣息下沉,聲音略靠近于胸腔的位置;“西皮腔”起源于我國北方的梆子戲,高亢有力、激情奔放、節(jié)奏旋律明快,適用于表達愉悅闊達的情感?!独婊灐芬浴岸S”入唱,在強拍上入唱,強弱的對比力度明顯,板式結構規(guī)整,一板一眼,節(jié)奏平緩。因此,二黃腔帶給人的是一種凄涼、沉寂之感,由于在咬字、行腔、情感上的表現(xiàn),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華貴、端莊、含蓄。旋律逐句推進,韻味十足,表現(xiàn)出主人公內心的幽怨凄涼,同時也讓人們?yōu)榇烁械酵锵А?/p>
3 《梨花頌》演唱風格
京歌《梨花頌》是一首梅派風格的作品?!懊放伞钡难莩L格清新淡雅、雍容華貴、情感豐富,音域寬廣,音色明亮和圓潤,清新脫俗,引人入勝,氣息收放自如,從容鎮(zhèn)靜?!懊放伞钡某皇莻鞒辛宋覈膫鹘y(tǒng)唱法,但不是循規(guī)蹈矩照搬不誤,而是運用自己的潤腔和行腔來演唱,盡顯典型含蓄的梅派韻味,旋律意濃流暢,每一部作品中都認真表達人物內心情感,把故事內容演繹的真實生動,嗓音清新悅耳,余音繞梁,無論高音還是低音有轉換的游刃有余,深入人心。學習演唱《梨花頌》,必須把握和研磨好梅派藝術的精髓。
京劇藝術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我們必須傳承。京歌《梨花頌》是一首旋律優(yōu)美、風格濃郁的經(jīng)典作品,通過演唱,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京劇,喜歡京劇,并繁榮京劇藝術。
基金項目:阜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級科研項目“代際撫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研究”(SK2018014)。
參考文獻:
[1]韓菽筠.梅派京劇“咬字吐字”和“潤腔”技巧在京歌中的運用——以京歌《梅蘭芳》的演唱為例[J].人民音樂,2016(07).
[2]文昌嚴.兩全,亦或兩難 ——談交響京劇《大唐貴妃》[J].戲劇之家,2003(02).
[3]魏慧莉.京歌《梨花頌》的演唱及思考[J].黃山學院學報,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