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 吳秀色
【摘要】 千余年來,隋煬帝被公認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暴君之一,說他罪行罄竹難書,一生亂用民力,靡費奢侈,禍國殃民,最終葬送了大隋帝國。隋煬帝楊廣是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之一。隋煬帝的政治雖然成為暴政的代名詞,然而,開鑿大運河等各項政策實際都需要有強力來推動,因而不能簡單地因暴君或暴政來對其進行蓋棺定論。 “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惡,但一罪也不能廢百功?!彼晕覀冊u論隋煬帝,功就是功,過就是過,功不折罪,瑕不掩瑜。
【關(guān)鍵詞】 隋煬帝 批判性思維 功績 暴政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1-116-02
0
部編人教版初一下冊第一課是《隋朝的統(tǒng)一與滅亡》,為了讓學生更快進入新學期學習狀態(tài),在第一學期末我就布置了寒假實踐性作業(yè):1.了解隋煬帝和唐太宗;2.對比學習繁榮而短暫的隋朝和繁榮與開放的唐朝。
新學期第一節(jié)課,假期后重逢的同學們見到我也異常興奮。我就開始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寒假作業(yè)。一提到隋煬帝,學生們炸開了鍋,搶著爭著發(fā)表自己的搜索結(jié)果和見解,但是讓我大吃一驚的是大家說出了大同小異的答案:“他是暴君”、“因為他的暴政葬送了隋朝”、“為了貪圖享受,追求享樂修建大運河”等等。這一情況讓我不得不正視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問題上,初中歷史課堂中如何利用批判性思維來正確認識歷史人物,今天就跟同學們談談客觀評價隋煬帝。
千余年來,隋煬帝被公認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暴君之一,說他罪行罄竹難書,一生亂用民力,靡費奢侈,禍國殃民,最終葬送了大隋帝國。隋煬帝楊廣是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之一。美籍華人學者黃仁宇在《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一書中說到隋煬帝:“(他)既被視為典型的亡國昏君,在一大團歪曲的歷史記載和傳奇性道聽途說之下,令人即想窺視此人的真實性格,至多只能瞥見其一二”,這應該是真實的情況。從古及今,對隋煬帝評價的差異之大,令人驚詫。古書的記載不談,近代以來老一輩的史學家,即使是比較開明的,由于囿于傳統(tǒng)的歷史觀,對隋煬帝也是貶抑有加。今天我們就用批判性思維來還他的一些清白。
第一,統(tǒng)一全國方面
楊廣自十幾歲時就開始東征西討,捷奏頻傳。二十歲時被任命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統(tǒng)領(lǐng)五十一萬大軍南下,隋軍所向披靡,一舉突破長江天塹,很快就平滅了南陳,二十歲的楊廣完成了中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從此中國進入了和平、強盛的時代。雖然此役在一線指揮作戰(zhàn)的是賀若弼和韓擒虎等人,但年青的楊廣居中調(diào)度,統(tǒng)籌配合,表現(xiàn)頗佳,所以和李世民等其它掛名主帥一樣,總指揮的功績應歸楊廣無疑。攻占建康后,楊廣麾下的隋軍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楊廣本人也表現(xiàn)出了明主的氣度,不貪錢財,封存府庫,對陳國資財“一無所取”,還殺掉了一些民怨極大的奸佞之臣,博得了南方百姓的廣泛贊譽,“天下皆稱廣以為賢”。590年,原屬南陳的一些地方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叛亂,楊廣被任命為江南總管,駐營江都平叛。在艱危的局勢下,楊廣成功地平定了江南高智慧叛亂,并從長遠著手,在軍事占領(lǐng)后推行合理的施政,用一系列合理的政策緩和了南方百姓的不滿,打破了江南江北百姓之間的文化隔閡,此后天下漸漸歸心,凝聚成了統(tǒng)一的“大隋”意識。
同學們聽我這么一說,一臉驚愕、不相信的樣子。
楊廣完成了中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結(jié)束了上百年來中國分裂的局面。從此中國進入了和平、強盛的時代。這要比李世民指揮部隊平定各路農(nóng)民起義與割據(jù)的小軍閥要戰(zhàn)功卓著。可以看出隋煬帝楊廣的功勞蓋世!
第二,修建大運河
日本歷史學家宮崎市定在《中國史》一書中評論隋煬帝說:“隋煬帝是史上罕見的暴君也言過其實,與北朝和南朝的諸君主相比,他并不昏庸。只是他喜愛奢侈,頻興土木,導致民力疲敝,這是無可置疑的史實。但考慮到其中有開鑿大運河,也不能一味非難他;大運河南北貫通,帶來的交通革命澤被后世”由此可見對他修建大運河的充分肯定。
在大業(yè)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下令修建南北“大運河”,隋煬帝的罪狀之一就是修建了功在千秋的大運河。他征發(fā)河北民夫一百多萬,用了數(shù)年時間,利用天然河流和舊有渠道,開鑿了以洛陽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運河,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貫通,南北航路自此連為一體。大運河自修成后便成為溝通中國南、北兩域最重要的水上運輸要道,日運財貨百萬,惠及兩岸千年,為中國后世的繁榮富強打下了牢固堅實的基礎(chǔ),時至今日仍在發(fā)揮著重要的航運價值。
隋煬帝修大運河的舉動雖然給當時的河北百姓帶來了沉重的徭役,但利在千功萬代,論起對華夏文明的貢獻,后人少有能與之比肩者,可謂弊留當代,功在千秋。運河修好后,在之后的幾百年間還有效地分流了黃河水患,直到宋代發(fā)大水時,這條千里隋堤還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性命。
唐人皮日休說:“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辈粌H盛贊大運河對后世的積極意義,更將隋煬帝大修運河的歷史功績與大禹治水相提并論,評價可謂極高。所以說修建大運河是凝聚中國之舉,隋煬帝為中國后代子孫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他對中國的功績是不朽的、是很難有人比擬的......
第三,營建東都
在大業(yè)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派人修建洛陽城。當時首都長安在西北面,往東的路不太暢通,影響了國家政令的暢達。洛陽則處在國家的中心地帶,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制北方,使洛陽成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
英國人崔瑞德在《劍橋中國隋唐史》中,對隋煬帝在南方的活動有這樣的評說:他在南方的任務是多方面和復雜的:緩和南方的怨恨和懷疑,在軍事占領(lǐng)后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礙南人成為隋室臣民的許多政治和文化隔閡……楊廣集中全力進行可稱之為文化戰(zhàn)略的活動,旨在說服南人,說他們的新統(tǒng)治者非夷狄,而是具有和珍視同一文化遺產(chǎn)的開化的人,這對當時形勢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四,文化方面
公元606年,即楊廣登位第二年,就正式設(shè)立了進士科,在我國暢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自此正式誕生??婆e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對后世影響深遠,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更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為中國的育才政策和社會穩(wěn)定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對后世的中國影響極其深遠。科舉制度的優(yōu)點就是選才比較公平,給廣大貧寒士子提供了改變自身命運的平臺,擴大了官吏的來源,為大批門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和下層優(yōu)秀知識分子提供了出頭的機會,將其轉(zhuǎn)化為統(tǒng)治者的左膀右臂,以保障王朝平穩(wěn)發(fā)展的高明之策。
同時,在文化素養(yǎng)方面,隋煬帝楊廣頗具文學天賦,是一位文學功底深厚的才子,更是隋唐年間最優(yōu)秀的詩詞家之一。論及文采,歷朝皇帝中少有人能望其項背。王夫之評隋煬帝《泛龍舟》曰:“神采天成,此雷唐骨少年猶有英氣?!彼鍩邸督紝m樂歌》形式上已經(jīng)十分接近七律,可謂七律之祖。隋煬帝的詩歌地位不可小視,他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可以說他開創(chuàng)了“盛唐之音”的輝煌大氣的陽剛之美,他可謂唐詩之祖。
最后我們來還原歷史本來的面貌,在批判性思維下對隋煬帝的評價要客觀、公正。
總體來說,隋煬帝算不上是千古明君,卻也并不是千古暴君,更不是很多人想象中一無是處的人渣。準確地說,如果從外在表現(xiàn)來看,楊廣應該算是英主和昏君的雜糅體,這在歷代帝王中是相當少見地。他英明過,也糊涂過;上進過,也墮落過;成功過,也慘敗過;獲得過驕人的成就,也頒布過無數(shù)條亂命;曾經(jīng)使萬國來朝,讓中原百姓揚眉吐氣,卻也曾令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我們今人看待楊廣,應該秉持一種公正客觀、一分為二的態(tài)度,既承認其過失,也肯定他的成績。如果不能掙脫長久以來那種“成王敗寇”、“以成敗論英雄”的桎梏,就因為楊廣是亡國之君,是失敗者,就盡信李唐王朝那些將他妖魔化的說法,把他看得一無是處,那對這段歷史就將產(chǎn)生一個偏頗的認知。
“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惡,但一罪也不能廢百功?!彼晕覀冊u論隋煬帝,功就是功,過就是過,功不折罪,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