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鳳
[摘要]目的:評價整體化護理模式在腫瘤患者放療過程中的應用有效性。方法:隨機將我院收治的實施放療治療的腫瘤患者93例分成兩組,給予常規(guī)組46例腫瘤患者實施基礎護理,給予研究組47例腫瘤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整體化護理模式,對比兩組腫瘤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兩組腫瘤患者在護理后的焦慮評分、疼痛評分、生存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及放療毒副作用發(fā)生率上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針對接受放療治療的腫瘤患者實施整體化護理模式的護理效果較為顯著,改善患者情緒,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減輕患者的不適及疼痛,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降低患者放療毒副作用發(fā)生率。
[關鍵詞]整體化護理模式,腫瘤,放療,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7-0152-02
臨床中針對晚期腫瘤患者一般實施放療治療,在放療治療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可能發(fā)生較為嚴重的毒副作用,腫瘤及放療帶來的不適、疼痛等會導致患者產生較為嚴重的負面情緒及心理壓力,部分患者甚至出現(xiàn)放棄治療或輕生的念頭。因此有效的護理措施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分析整體化護理模式在腫瘤患者放療過程中的應用療效,我院針對收治的實施放療治療的腫瘤患者93例進行了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隨機將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實施放療治療的腫瘤患者93例分成兩組,在常規(guī)組46例腫瘤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最大年齡為78歲,最小年齡為20歲,均值為(56.63±3.45)歲;在研究組47例腫瘤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0例,最大年齡為79歲,最小年齡為21歲,均值為(56.65±3.46)歲。兩組腫瘤患者中主要包括宮頸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胃癌、結腸癌、胰腺癌及淋巴癌等不同類型。對兩組腫瘤患者的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組間差異小且可比性高。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后,所有患者均診斷為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期至少在3個月以上,同意參與本次觀察的患者。排除標準:合并精神障礙、溝通障礙存在的患者及不同意參與本次觀察的患者。
1.2方法給予常規(guī)組46例腫瘤患者實施基礎護理,主要包括為患者實施相應的癥狀干預、環(huán)境護理、用藥指導、飲食護理等基礎護理措施。給予研究組47例腫瘤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整體化護理模式,具體如下:(1)放療前期的綜合評估:在腫瘤患者接受放療治療之前,針對患者進行身體及心理方面的整體評估,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并評估患者的護理風險。對患者的病情、病史、心理特點等影響放療治療效果的信息進行了解,并協(xié)助醫(yī)生制定整體及綜合的放療計劃。在開展放療之前,結合患者的疾病、放療治療方案等為患者實施整體的健康宣教,為患者解釋癌癥發(fā)生的原因、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放療的主要方式、放療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意外及不良反應等,提高患者對于自身疾病及放療治療的準確認識。且護理人員還應保證與患者及家屬之間進行互動溝通,給予患者照顧及重視,提高患者的治療護理依從性。(2)制定整體性的護理計劃:結合評估結果及患者護理需求等制定相應的整體護理措施與計劃,監(jiān)測患者放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放療的改野、血象等檢查,及時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針對老年患者及體質虛弱的患者實施相應的安全指導,在放療之前為患者準備相應的輪椅,放療完成后為了預防跌倒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應做好防滑、防摔等處理。針對治療過程中留置PICC導管的患者應叮囑其在放療過程中對導管進行保護,預防PICC導管斷裂及滑脫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在放療之后及時監(jiān)測患者毒副作用發(fā)生時間、具體情況等,叮囑患者放療前注意保暖,最大程度上提高放療的作用,減輕毒副作用給患者帶來的不適及疼痛。(3)整體性的心理疏導:護理人員在為患者實施心理評估之后,應結合患者的疾病類型、嚴重程度等為患者實施個性化的整體心理疏導,采用精神轉移、視覺轉移及聽覺轉移的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叮囑患者家屬多給予患者關心、陪伴、支持與鼓勵,多與患者談論一些憧憬未來美好生活的話題,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及心理壓力。(4)整體性的生活護理指導:在接受放療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生活進行干預,叮囑患者家屬在放療期間多給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食用,堅持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并保證放療期間所需的營養(yǎng)。還應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過程中,多進行一些戶外運動,結合自己的體力及實際情況積極開展運動鍛煉,強化患者的身體健康。
1.3觀察指標針對常規(guī)組與研究組腫瘤患者護理后的焦慮評分、疼痛評分、生存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放療毒副作用發(fā)生率等差異進行分析;(1)焦慮評分:采用SAS量表對患者負面情緒進行評分,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的焦慮程度越高;(2)疼痛評分:采用VAS量表對患者的疼痛及不適程度進行評分,總分10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嚴重;(3)生存質量評分:針對患者放療過程中的生存質量進行評分,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越高。
1.4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處理,焦慮評分、疼痛評分、生存質量評分為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護理滿意度、放療毒副作用發(fā)生率為計數(shù)資料,采用x表示,當p小于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焦慮評分、疼痛評分、生存質量評分研究組腫瘤患者護理后的焦慮評分、疼痛評分、生存質量評分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組腫瘤患者(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數(shù)據(jù)見表1所示:
2.2護理滿意度、放療毒副作用發(fā)生率兩組腫瘤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放療毒副作用發(fā)生率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數(shù)據(jù)見表2所示: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環(huán)境及生活習慣的變化,現(xiàn)階段腫瘤的發(fā)生率呈現(xiàn)逐年增長的趨勢,且腫瘤的發(fā)病年齡越來越趨于年輕化,多數(shù)腫瘤在初期不存在明顯的臨床癥狀,導致患者在生活過程中有所忽略,大多數(shù)腫瘤患者在發(fā)現(xiàn)后已經錯失了最佳的手術治療時間。臨床中針對這類腫瘤患者都會實施放療治療。
放療治療主要是通過放射線作用在生物體產生次級電子引起電離,對腫瘤細胞分子進行損傷的一種治療方式。在治療的過程中,雖然具有較為明顯的治療效果,但由于放療對于正常的機體組織細胞機制較為相似,正常的組織對于放射劑的使用量耐受程度不同,導致放療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程度不一的毒副作用。因此,針對放療的腫瘤患者實施整體護理模式的護理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腫瘤患者實施放療前的整體評估,評估患者身體素質及心理狀態(tài),為患者制定整體性的護理計劃及措施;對腫瘤患者實施整體性的護理計劃,對不同階段的護理措施進行明確,最大程度上預防毒副作用的發(fā)生;通過對腫瘤患者實施整體性的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及心理壓力,減輕患者的不適及疼痛;通過對患者實施整體性的生活護理,指導患者科學合理飲食及運動鍛煉,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提升放療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接受放療治療的腫瘤患者給予整體性護理模式的護理效果較為顯著,能夠改善患者情緒,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減輕患者的疼痛及不適,降低放療毒副作用的發(fā)生率,建議臨床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