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冬
摘要:在我國北宋時期,有兩幅流傳至今的曠世杰作,一幅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而另一幅就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這兩幅畫其中之一是中國古代社會全盛時期的真實描繪,另一幅則是中國文人理想世界的表達?!肚Ю锝綀D》便是中國古代文人們理想夢境中的永恒青綠色的完美呈現(xiàn),王希孟更是憑借《千里江山圖》成為了中國繪畫史上絕無僅有的因一幅巨作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關鍵詞:王希孟;青綠山水;神韻
一、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提起《千里江山圖》,大家都知道是一幅在中國繪畫史上“國寶級”的傳世巨作,然而關于這幅畫的作者王希孟,幾乎除了名字外,便再沒有其他更有價值的資料可供參詳了。史書中關于他的記載寥寥無幾,生卒年不祥卻年壽不永,曾未滿十歲就通過重重考核進入了宋徽宗建立的為皇家培養(yǎng)繪畫學生的學校,簡稱“畫學”。后來有幸得到宋徽宗的青睞,并親自教授他繪畫,在宋徽宗的指點下,畫藝精進,隨后便用了半年的時間繪成了不朽鴻篇《千里江山圖》獻給宋徽宗,宋徽宗看后大喜,并將這幅畫賜給了當時頗受器重的大臣蔡京。于是才有了我們今天在畫上看到的題跋,讓后世能夠通過寥寥數(shù)語對《千里江山圖》的作者王希孟了解一二。
宋徽宗,名趙佶,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眾所周知,宋徽宗是有名的不愛江山愛書畫的帝王,也因此丟了江山,擅長書畫,自創(chuàng)了“瘦金體”,對花鳥畫也有非常深厚的造詣,并留有傳世名作《瑞鶴圖》,正是由于對書畫的熱愛,宋徽宗在位時創(chuàng)立了專門培養(yǎng)繪畫人才的“畫學”,恰恰是這樣的緣分,使得王希孟這樣的天才少年得到了宋徽宗的慧眼識珠,才有了我們今天流傳于世的千古名畫。
二、青綠山水的絕唱
青綠山水畫早在我國隋唐時期就已經出現(xiàn),并有許多畫家擅長青綠山水畫?!扒嗑G”是指我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一種著色方法,通常以青、綠色的礦物質寶石為原材料細細研磨變成著色顏料,色彩亮麗,顏色經久不衰,畫中的青與綠,至今看來依然艷麗如初。因此,典型的青綠山水作品《千里江山圖》被稱為山水畫的巔峰之作,現(xiàn)收藏于故宮博物院,整幅畫長11.915米,寬0.515米,是《清明上河圖》的兩倍。雖近在咫尺,卻仿佛天下盡收眼底,畫中山巒起伏、煙波浩渺。無論單獨看哪一段局部,都能看到畫中的細節(jié)仿佛獨立成為一幅小景,令人不禁流連其中無法自拔。
仔細觀察《千里江山圖》我們便能了解到畫家將中國畫中的“三遠”構圖充分利用,讓畫面中的山巒河水達到了跌宕起伏的景致,富有極強的韻律感。畫中的四疊瀑布氣勢磅礴,在崇山峻嶺中點綴著形態(tài)各異的亭臺樓閣和茅屋村舍,疏密有致,小橋流水中穿插著漁船和客船,景物雖然紛繁多樣,卻絲毫不顯雜亂,反而將理想中的天下千里江山盡收筆下,畫中的每一座山峰、河流、長橋及廟宇都各不相同,別具一格。畫中的青綠色源自真實的自然山川,雨后的山巒,近處的部分是綠色的,遠處的部分是青色的,因為空氣籠罩的緣故,故而越遠處的山顏色越青,近處則是翠綠的山色,兩種顏色交織重疊,展現(xiàn)出了“江山千里望無垠”的絕美意境,充分抒發(fā)了我國自然山水的秀麗壯美,也由此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三、結語
正所謂天妒英才,一個天才少年卻僅僅擁有極其短暫的一生,盡管如此,其十八歲時所繪的一幅長卷巨作在如今看來依舊氣勢恢宏,通過這樣一幅艷麗而脆弱的畫卷,我們看到了一個少年的青春澎湃,看到了畫家心中埋藏的靈秀江山,更看到了人們對于天下富足、百姓安定、山河穩(wěn)固而壯美的一種美好期盼。盡管結局國破凋零,這幅傳世千年而色不衰的經典畫卷,不僅象征著青綠山水畫的發(fā)展過程,更代表了北宋以來青綠山水畫的極大成就。雖是寫意之作,但不乏真實之美,表達了畫家內心豐富的情感,更體現(xiàn)了宋代院畫的藝術風格及審美情趣,在后世對青綠山水畫的研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徐書城著.宋代繪畫史[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