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舞蹈課作為培養(yǎng)學前教育師資的必修課,在本科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教師應以新的進步的教育觀念從舞蹈教學的內容、模式、方法上進行大膽改革。舞蹈欣賞作為學前本科教育舞蹈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引領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藝術欣賞能力,從而使學生在舞蹈這座瑰麗的藝術宮殿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通過欣賞舞蹈,依據(jù)舞蹈的特征認識舞蹈,學生可以感受舞蹈、喜歡舞蹈、樂于舞蹈。
“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教育是一項塑造“人”的教育工程,是通過對人審美能力的發(fā)掘和熏陶,構建人的審美心理,達到陶冶心靈、整合人格的目的。以往學前教育舞蹈授課采取的是繼承性、模仿式的授課模式,教學主要采用以傳統(tǒng)的教學經驗、方法、原則來提升舞蹈技能,舞蹈欣賞少之又少,學生學會的僅僅是舞蹈技能的表象,舞蹈的情感、舞蹈的語言、舞蹈的欲望等無實質性提升。通過較長時間的教學實踐活動和思考,我認為目前在課程內容設計上和教學方法上應大膽改革,加大舞蹈欣賞的教學比重,真正做到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地引領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藝術欣賞能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舞蹈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舞蹈這座瑰麗的藝術宮殿中汲取藝術的養(yǎng)料,得到更多的美的享受和陶冶。通過欣賞舞蹈,依據(jù)舞蹈的特征認識舞蹈,學生可以感受舞蹈、喜歡舞蹈、樂于舞蹈。
舞蹈是以人體美為基礎,在音樂的襯托下,通過人體的造型和動作來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形式。欣賞舞蹈,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舞蹈造型的審美和感知
舞蹈是以人體動作為表現(xiàn)媒介的藝術,舞蹈欣賞首先應當從人體造型的審美感知入手。舞蹈是展示人體美的最生動的藝術形式,它不僅能夠將人體的自然美表現(xiàn)得十分突出,而且能夠通過各種動作造型,將人體的情態(tài)美全方位的展示出來,使觀眾真切的感受到人體之美和生命之美,從而得到情感激勵,使人更加熱愛生活,更好地生活。
舞蹈造型的審美感知要把握住兩點:一是對人體自然美的欣賞。形體美是人體語言最本真的一面,也是舞蹈藝術最能打動人心的地方之一。人體的自然美具體表現(xiàn)為身材勻稱,曲線優(yōu)美或肌肉強健,而這正是學生在學習舞蹈中對自己形體強烈的不自信以及畏難之所在。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賞析形體訓練的視頻,通過觀看、對比、評析總結出形體美的重要性:良好的形體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持之以恒的訓練達到的,從而樹立形體訓練的信心,調動學生形體訓練的積極性;二是對舞蹈造型象征與暗示意義的理解和把握。舞蹈借助于人體造型誘發(fā)人的想象和聯(lián)想,使觀眾通過想象與聯(lián)想將舞蹈藝術造型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而把握舞蹈所抒發(fā)的感情和表達的思想。這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理解和把握舞蹈造型的象征與暗示意義。在教學中欣賞舞蹈《千手觀音》,首先讓學生了解該舞的背景是張繼剛導演為中國聾啞人這個特殊群體量身打造的。該舞主要由21名舞者通過42只手眼縱列疊加從而形成一頭多臂多眼的效果,再現(xiàn)“千手觀音”形象。其中舞者的移動并不明顯,該舞主要通過多方位、小角度的變化,揚長避短地以張弛有度、靈活多變的造型彌補了舞蹈空間不足。舞者們用靈性的眼神、舞動的指尖、曲線美的動作舞出云岡石窟所展示的中華文明絢麗之色彩,從而完美詮釋了張繼剛編導“只要你心地善良,只要你心中有愛,就有千只手來幫助你;只要你心地善良,只要你心中有愛,你就會伸出千只手幫助別人”的創(chuàng)作初心。
二、舞蹈動作的欣賞分析
對舞蹈動作進行欣賞的要點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一是輕與敏,即動作輕靈敏捷,自由舒展。舞蹈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動作笨重而不舒展。在教學中通過欣賞芭蕾舞《天鵝湖》,感受芭蕾舞一招一式動作的輕靈與舒展。舞者腳尖輕輕一立,延展的手勢、挺直的后背、優(yōu)雅的脖頸微微向上,像是天鵝高傲的宣誓;舞者腳尖輕輕一點,如雪花飄落,修長的雙腿舞動著、旋轉著,裙擺在燈光的照耀下泛著光芒,就像夜里的星空耀眼而迷人。舞者輕靈而舒展的舞姿伴著輕快短促的樂聲,時而旋轉時而跳躍,天鵝的完美盡顯眼底。舞蹈輕敏帶來的美感也沖擊著我們的感官;二是柔與潔,即動作干凈,剛柔相濟。舞蹈教學中學生們的動作拖沓而僵硬,顯得不干凈。在教學中欣賞古典舞《愛蓮說》,感受舞者邵俊婷用行云流水的肢體語言展示了東方女性古樸典雅之美;用欲訴還休的肢體動作刻畫如荷花般潔身自好,不卑不亢、傲然獨立的君子品格。正是舞蹈中舞者不拖泥帶水的動作以及柔中有剛,剛中有柔,剛柔相濟的肢體語言,把詩作中對荷花的禮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用古典舞語匯作出了新的詮釋。從而古典舞剛柔相濟的韻味也得以淋漓盡致的發(fā)揮;三是穩(wěn)與健,即動作穩(wěn)健,富于活力。舞蹈教學中學生們腳下控制不好、重心不穩(wěn),身體飄。實際上良好的肢體動作必須有一個穩(wěn)定感,腳跟要站穩(wěn),身體中心必須有平穩(wěn)感。在教學中欣賞當代舞《紅藍軍》,舞蹈中舞者們穩(wěn)如泰山,將“雙飛燕”、“飛腿”、“射雁大跳”、“飛腳”、“旋風空轉”等一系列傳統(tǒng)技巧變成舞姿,既展現(xiàn)了舞者扎實的技術功底,又展示了當代戰(zhàn)士勇敢無畏的精神氣質及大無畏的英雄形象。不難看出穩(wěn)健的肢體動作與扎實的基本功密不可分;四是準與協(xié),即動作規(guī)范,動作協(xié)調。在教學中欣賞傣族舞蹈《邵多麗》,舞蹈造型豐富,動作柔美,自由靈活,將生命的活力表現(xiàn)得十分充分。與此同時,動作干凈利落,節(jié)奏感強。每一個舞者的動作純真自然,美感十足;五是美與韻,即動作具有美感,形神兼?zhèn)?,舞蹈有韻有味,有情感。在教學中欣賞舞劇《永不消失的電波》旗袍舞片段,一群身穿旗袍的上海女人出現(xiàn)在舞臺上,剪裁合身的旗袍是上海主婦最普遍的著裝,時尚的發(fā)型和不露痕跡的妝扮反映出上海女人對精致生活的追求。手中的蒲扇和腳下的小板凳是弄堂、石庫門家家必備的家用品。編導將這些感覺和生活場景高度凝練,抽象出一段舞蹈,舞者們的曼妙舞姿把上海女人的風韻體態(tài)、生活狀態(tài)甚至精神狀態(tài)非常細膩傳神地刻畫出來,把舞蹈的美與韻詮釋到極致。
三、音樂、燈光和服裝等的欣賞
舞蹈是貫穿著節(jié)奏和韻律的藝術。舞蹈的節(jié)奏和韻律是借助于音樂來表現(xiàn)的,舞蹈離不開音樂的配合,離開音樂的配合,舞蹈很難取得強烈的美感效果?,F(xiàn)代舞臺舞蹈還十分重視燈光的打造、情緒的表現(xiàn)和色彩的美化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欣賞舞蹈還應該關注其燈光、服裝和道具的配合等,這樣才能更全面和更深透的理解舞蹈,同時也才能獲得更加充分的美感享受。例如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是一部近年來少有的以紅色諜戰(zhàn)為題材的舞劇作品,通過舞劇詮釋這樣一個深入人心且情節(jié)復雜的故事,在兼顧舞蹈性的同時,還要準確地表現(xiàn)戲劇情節(jié),升華情感。此劇的燈光、舞美、多媒體和服裝設計可謂相得益彰,錦上添花。
四、舞蹈思想與情感的分析
舞蹈藝術以抒發(fā)人們對現(xiàn)實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生活的向往之情為主要內容,同時也表達一定的思想。對舞蹈思想和情感的把握主要是通過對舞蹈形象的分析來實現(xiàn),最終體現(xiàn)在對舞蹈造型、動作、音樂等的分析上。在舞蹈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解決了肢體動作的協(xié)調后,學生們對音樂情緒,對舞蹈情感的表現(xiàn)往往是舞蹈學習瓶頸之所在。因而加強對優(yōu)秀舞蹈作品的賞析,感知不同作品舞蹈音樂、思想的詮釋及共鳴也是舞蹈欣賞中重要一環(huán)。在教學中讓學生欣賞原創(chuàng)現(xiàn)代蒙古舞劇《藍印》。民族舞蹈是中華之隗寶,而《藍印》突破了民族舞與現(xiàn)代舞的界限,加強了融合,代表了新時代舞者把繼承、發(fā)揚、創(chuàng)新為己任,用最真實的聲音詮釋了對民族文化傳承的全新思考。在欣賞中讓學生們了解舞劇的背景、歷史及文化很有必要?!端{印》劇名來自于藍斑人,蒙古斑。一直被人們稱作蒙古人獨有的印記。此劇是以一個生活在都市的蒙古青年尋找生命之源為主線,講述失去草原,失去文化,失去信仰的年輕人,對于新舊文化無法融合并在邊緣徘徊的孤獨無助的現(xiàn)狀,并通過尋找祖先的點滴生活智慧從而找尋心靈出口的故事?!端{印》也正如其名,希望將這種堅韌、淳樸、至真的精神在新時代找到出口并永久留存?!端{印》以草原薩滿文化再現(xiàn)與現(xiàn)代舞相結合的編排方式,挖掘人們心中隱藏的感情并加以詮釋,賦予了原創(chuàng)民族舞蹈文化以時代感?!端{印》在音樂制作上突破了民族傳統(tǒng)音樂的局限,更多的采用了世界音樂以及實驗、電子音樂等;舞美方面邀請了國內前沿舞美師進行全新創(chuàng)作;舞臺燈光音效設計上至真至純地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超脫于現(xiàn)實的感官體驗。褪去浮華,與自然萬物共舞。
舞蹈是美的藝術,美在其中,樂在其中;舞蹈是情的藝術,情在其中,意在其中。讓我們通過欣賞充分感受舞蹈的美,喜歡舞蹈、樂于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