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連貴
妙語多是精煉的,有時甚至不著一字,盡顯風(fēng)流。巴爾扎克寫完《高老頭》寄給出版商,久無音訊,便發(fā)信催問。出版商收到信,見信箋上打了一個大大的“?”,再無余言。他會心一笑,復(fù)信時,也在信紙上畫了一個符號。巴爾扎克收到后一看,是一個大大的“!”,他放心了,書肯定出版。
妙問妙答,無語之妙,一個標(biāo)點符號抵得過多少語言??!大師“惜墨如金”,由此可見一斑。
蕭伯納的急智善對是出了名的。一次,他走在田野小徑上,對面一位胖紳士,見了有幾分邋遢相的蕭伯納,神色傲然道:“我從不給混蛋讓路!”這要是換個人不打起來嗎?蕭伯納退到路邊,畢恭畢敬道:“我卻恰恰相反。”手一擺,“請吧,先生!”
把對方的話鋒掉過來回敬對方,蕭伯納最擅長此道。
在一次聚會上,漂亮的女明星笑瞇瞇地對蕭伯納說:“蕭伯納先生,假如我和您結(jié)婚,生下一個孩子,頭腦像您,面貌如我,那該多好?。 笔挷{聳聳肩,眉毛一挑,故作認(rèn)真道:“是的,是的??扇绻@孩子臉蛋像我,頭腦像你,不就糟糕透了嗎?”
中國人也善于戲謔,妙語連珠?!拔逅摹鼻昂?,胡適積極提倡白話文。黃侃不合時宜,竭力反對。二人同在北大任教,見面不免“擦槍走火”。黃侃笑道:“你口口聲聲要推廣白話文,我看你未必出于真心。如果你身體力行的話就不該叫‘胡適,應(yīng)改作‘往哪里去才對?!笨刹皇菃?,文言“胡”意思是“什么,哪里”;文言“適”,意思是“去”。胡適笑答:“那么,你的名字不也可改作‘黃某人胡說八道嗎?”二人大笑。
學(xué)者之間,盡管學(xué)術(shù)主張針鋒相對,也不必勢若水火,在輕松活潑中“舌戰(zhàn)”,比在討論會上激辯,更有意味。
古人的諧趣妙語也不少。康熙年間,朱彝尊與一道士交厚。道士觀中有一株枇杷樹,枇杷熟時,道士請朱嘗鮮。這枇杷味美,且無核,朱便向道士求種。道士稱:此乃仙種,不可傳也。
鬼話!朱彝尊一笑。道士最愛吃蒸蹄髈。某日,朱便請道士來家吃。只見仆人提了一只彘腿,從身邊走過,進了廚房。一杯茶工夫不到,一盤紅油赤醬、熱氣騰騰的蒸蹄髈上桌。道士訝然,一吃,肥而不膩,酥爛鮮美之極。這樣短時間便能蒸好蹄髈?道士請教妙法。朱說:“不難。不過要以無核枇杷種換?!庇谑堑朗坷蠈嵳f:“只要在枇杷開花時,拔去中間一蕊便無核了?!敝煲妥鹫f:“我的蒸蹄髈法更簡單啦?,F(xiàn)在吃的,是昨天晚上蒸好的,剛買來的還沒下鍋呢?!?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2/09/21/qkimagesqiyuqiyu201910qiyu20191025-1-l.jpg"/>
把笑料當(dāng)佐料,這生活的大餐不是更有滋有味嗎?使機弄巧,謊言也美妙。
妙語拒賄?!肚宄笆反笥^》記:馮志圻為官清正,但酷愛書畫碑帖。一日有人將藏有宋拓名碑的錦盒呈在馮志圻案前,馮即刻吩咐人將其退回。一旁的書吏說:“大人對此素有研究,看看何妨?”馮志圻連連擺手:“看不得!看不得!這么稀罕的寶貝,不看不知道,一旦看了,發(fā)現(xiàn)它的妙處,叫我如何割舍得下呢?到那一步,人求我辦事,我辦呢,還是不辦?”
不避諱人之所好,這個“好”,也往往是行為和職業(yè)道德的突破點。話娓娓道來,妙在入情入理,比正言厲色的斥責(zé)或說教更有說服力。
古代多有善諫者?!稇?zhàn)國策》上說,一次,齊景公怒氣沖沖下令要處死管禽鳥的燭鄒,原因是燭鄒把獵隼弄丟了。晏子覺得不妥,但又不好直諫,便說:“燭鄒有罪,待我舉出,斥責(zé)之后再殺不遲,讓他死而無怨?!本肮Q:“善。”晏子便指著燭鄒說:“你有三罪:你把國君的鳥丟失了,一罪;使國君為一只鳥殺人,二罪;使諸侯聽見這件事,認(rèn)為咱們的國君重鳥輕人,三罪。你知罪否?”數(shù)落完,吩咐行刑。景公是個賢君,忙收回成命:“不要殺他罷,我聽懂你話中有話?。 ?/p>
不滔滔雄辯,不劍拔弩張,屏氣、內(nèi)斂,輕言慢語,妙在旁敲側(cè)擊,不諫而諫,這比“犯顏直諫”,更易讓人接受,心服口服。
一個“妙”字,出奇制勝,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妙語,四兩撥千斤,是行棋中的妙著、功夫里的借力,戰(zhàn)爭中的智取。這既是經(jīng)驗的深思熟慮,也是智慧的靈光乍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