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情境教學倡導者李吉林老師指出:情境教學是充分利用形象,創(chuàng)設典型場景,激發(fā)學習情緒。根據(jù)課文特點,巧妙地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有助于語文核心能力的生長。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從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談一談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策略。
一、通過視頻品詞析句、創(chuàng)設情境
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義隨境遷,品詞析句需要通過視頻等直觀教學的手段來輔助,再現(xiàn)場景。例如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課時,課文主要描述的是林沖如何棒打洪教頭的故事。如果未聯(lián)系時代背景,只是浮于詞語表面的意思來對這篇文章進行理解,學生對文本就很難有準確的把握。因此,教師課堂上可以通過播放《林沖棒打洪教頭》片段,并關注視頻中柴進、林沖、洪教頭等人物語言、動作,結(jié)合語句品析人物語言風格和動作中彰顯的人物個性。柴進熱情好客、廣交豪杰,林沖謙遜有禮,洪教頭自以為是、跋扈囂張。再觀照小說中林沖在與洪教頭比武之前,說自己身上戴著枷不愿比武,柴進則請兩個差人幫林沖開枷,并給出25兩白銀的彩頭。據(jù)此動作,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柴進是如何表達自己對林沖的好感的。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柴進幫助林沖去枷,表明未把林沖當作罪人看待。其次,有一個值得玩味的地方,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即25兩白銀在明朝時的價值。學生自主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在明朝的1兩白銀相當于1000枚銅錢,同時跟前文第二段殺雞宰羊,厚禮款待這一句相勾連,可以看出柴進仗義疏財,喜交英雄。因此,文章中細節(jié)之處的品讀十分重要,通過細節(jié)品讀,創(chuàng)設了情境,品析了詞句,激發(fā)了學生閱讀《水滸傳》的興趣。
二、通過畫面以圖助文、創(chuàng)設情境
教材中選取的文本以及配圖往往都是編者精心選擇的,有時是值得好好利用的。通過發(fā)揮想象,觀察圖片,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同時,引導學生從圖片中,對有價值的教學之處進行探究。在《一路花香》的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熟讀課文,讓學生思考完好水罐和破水罐心情分別是什么樣的?學生能從“慚愧”“道歉”“再一次道歉”等詞語中讀出破水罐因為漏水而自責的心情。其次,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語文書左下側(cè)的一副插圖,并思考:從圖上哪里可以看出完好水罐和破水罐心情不一樣?為何慚愧內(nèi)疚的破水罐又快樂起來了呢?學生明白是因為挑水工引導得法,幫助破水罐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重新找回了自信。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學了這篇課文,如果未來我就是一個在普通崗位上的平凡工作者,沒有干出轟轟烈烈的一番事業(yè),該怎么辦?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明確道理:每個人有自己存在的價值,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只要恰到好處地利用自身特點,就能充分發(fā)揮作用。此處教學引導學生細致觀察書上的插圖,激發(fā)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興趣,加深課文理解的同時,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
三、通過朗讀對比感受、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引導學生理解文本中語文知識,還可以在對比朗讀中,提高語文朗讀水平?!短厥獾脑岫Y》是一篇有關于環(huán)境保護的記敘文,作者記述了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由盛大逐漸轉(zhuǎn)向衰竭的過程以及人們對此的表現(xiàn)。為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拓展其想象的空間,教師可以播放兩段風格不同的音樂,一段輕松歡快,另一段則舒緩低沉,將其作為文章第三、五自然段的背景音樂,讓學生組隊接力配樂朗讀。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都能將自己代入到文中的情感中來,用個性化語氣以及表情表現(xiàn)過去瀑布的蔚為壯觀到現(xiàn)在瀑布的奄奄一息。課文在學習之前,僅僅是沒有生命的語言文字材料,但若通過比較朗讀給其注入了活力與情感,可以給學生帶來情感的體驗,激發(fā)閱讀興趣。
四、通過實踐真實體驗、創(chuàng)設情境
新課程標準中倡導“在實踐中學語文”,強調(diào)語文與實踐要更加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蘇教版四下《習作7》教學,為了能通過活動體驗,感受盲人生活的艱辛,認識眼睛的重要,也為了學生能將活動體驗的過程及心理感受用文字表達出來,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兩個體驗盲人生活的實踐場景:讓學生在操場上,模仿盲人走路;回教室路上,模仿盲人爬樓梯,兩個活動都要求用紅領巾蒙住眼睛。在學生充分體驗的基礎上,交流活動中有所收獲:有的學生覺得沒想到失去眼睛,爬樓梯居然這么困難;有的學生認為盲人的雙眼看不到東西,真是很不方便呀;有的學生說盲人真的很不容易,我們應該盡量多幫助他們,應該關愛他們。教師總結(jié):因為有了今天的實踐和體驗,所以加深了對盲人的生活認識;今天的體驗只是盲人漫長生活的一部分,其實盲人還會遇到更多難以想象的艱辛。作為參與者,我們有身臨其境之感,在體驗過程中,思考的肯定要比交流的多得多,大家提起筆,把活動過程和體驗寫下來。這樣設計基于學生真實的心理體驗,鼓勵學生寫出自己最真實的感悟。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有許多方法,還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實踐與研究,從教學實踐中摸索總結(jié),這樣才能穩(wěn)步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本文系蘇州市“十三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情·趣·法視域下,小學生讀寫共生的實踐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6122196)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高新區(qū)實驗小學校 (21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