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榮娣
中國畫歷史悠久,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出現(xiàn)了畫在紡織品上的帛畫,較之帛畫更為古老的彩陶畫和巖畫奠定了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個性基礎。到兩漢魏晉時期,由于宗教文化及域外文化的融入,出現(xiàn)了大量的宗教繪畫,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也隨之出現(xiàn)。南朝時期,宋宗炳就以“暢神”作為山水畫的審美特征,同一時期的王微則主張以“畫之情”作為山水畫的審美學說。宋代開始,山水畫真正進入了鼎盛時期,宋元畫家以自然山水為始,不同皴法的成熟運用,描繪各地的自然山川,加之情感寄托,豐富了山水畫的表現(xiàn)手法,開創(chuàng)了山水畫的新局面。
中國山水畫賞析是美術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初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是對美的熱烈追求的開始,喜歡打扮喜歡賞心悅目的東西和欣賞藝術作品。處于這個時期的學生也極其歡迎對其審美的引導,渴望審美能力的提高。通過初中美術教材的引導,在欣賞評述領域學生能夠做到一定程度的審美要求。山水畫與我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所以學生對于山水畫并不陌生,簡單的去賞析一幅山水畫,在其構圖、色彩、描繪對象上,學生還是有一定基礎并能夠進行賞析的,但是欣賞山水畫,只注意筆法、墨法、章法及色彩,還遠遠不夠。當然這是基礎,必須從這里入手,山水畫描繪的是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云樹石木,它的形式美,色彩美,甚至充滿著節(jié)奏美,旋律美。其結構是開放的,自由的,無拘無束的, 這正是其博大,充滿生機活力的原因。中國山水畫講究寫意,講究氣韻生動,講究意境,學生在意境的賞析上還是有些困難的。
畫家去創(chuàng)作一幅山水畫的需從山水畫的選題、構思、筆墨語言、景之布局等,而這一切只是構成山水意境之前提,只有高超的畫技的表達,結合作者的學養(yǎng)、品格、心境等特點,才能完好地表現(xiàn)出畫之意境。
學生對于山水意境美的深入感受則需進行以下幾點:
一、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中國的山水畫似乎在畫山、畫水,但實際上又不僅僅是畫山畫水,它是建立在中國的文化哲思上,它強調的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前者是載體,后者是核心。畫家是通過山水畫將山水作為天地化身,來表達畫家對天地玄黃的感受。所以,自古以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希臘哲學家希庇阿斯說,“美,就是視覺、聽覺產(chǎn)生的快感?!边@里就道出了西方風景畫的追求。但山水畫除了對美的追求外,更高層次的是“天人合一”,強調“得意忘象”,更強調象外之象。所以在賞析山水畫的同時,不僅僅是風景的再現(xiàn)而是一種意境的傳達,在進入意境的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感受其山水畫中所帶來的各種美感,去想象畫中的美麗景象。
二、文化知識的儲備的重要性
在引導學生欣賞山水畫名作的時候,首先不僅只是看畫,還要有足夠的知識涵養(yǎng),清楚這幅作品產(chǎn)生的背景,作者的時代環(huán)境,有什么時代特點,背景,作者的生活狀況等等,其次還要摸清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他的思想,當時的心境等,只有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才能感受山水畫所傳達的意境美。如石濤《李白詩意圖》,此畫表現(xiàn)唐代詩人李白《靜夜思》詩意。右下角為山間房舍,中間為飄渺的山峰,上部為空白的藍天,景象空闊、蒼茫,雖然能夠根據(jù)景象進入意境,但是如果不了解詩人這首詩所傳達的思鄉(xiāng)之情,還是感受不到畫家所傳達的意境感。如《江山如此多嬌》整幅畫面表現(xiàn)出新中國生機勃勃的景象,以毛澤東詞《沁園春·雪》為內容,傅抱石關山月老先生創(chuàng)作出的巨作,如果沒有對毛澤東主席《沁園春 雪》這篇描繪大好河山詩詞的理解也將很難去賞析這幅名作,更不能感受此畫意境美,感受中國大好河山。
三、讓學生感受山水畫意境美的過程中,幫助學生了解山水畫意境美的表現(xiàn)特征
山水畫如同文學中的詩歌,它可以沒有明確的主題,但必須有意境。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上乘的山水畫作品,應是畫者主觀的意與客觀的境二者的統(tǒng)一。意境表現(xiàn)是山水畫作品中畫家的思想感情、審美情趣轉化為藝術后所傳達出來的意境美。這種美,源自生活,造化自然。意境是意和境的有機結合,是情與景的水乳交融,是題材與思想感情的和諧統(tǒng)一。因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把握意境美在情感、空間境象、形式語言等方面的表現(xiàn)特征來解讀中國山水畫的意境美。
(一)中國山水畫意境美的“情景交流”
意境就是景與情的結合;寫景就是寫情。山水畫不是地理、自然環(huán)境的說明和圖解,不用說,它當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準確性,更重要的還是表現(xiàn)人對自然的思想感情,見景生情,景與情要結合。山水畫意境來源于生活之景,再到心中之情,從而達到形神統(tǒng)一的藝術境界,山水畫不僅僅是生活之景的再現(xiàn),而是藝術家思想感情的熔鑄?!胺菜温?,皆圖之于室。”畫家重視山水畫中的精神旅程,而達到洗身、養(yǎng)心、澄懷、暢神的靈境。宋代畫家范寬正是因為“吾與其師于物者,未若師諸心”,才有了《溪山行旅圖》的雄渾之境,畫家的主觀情感不同,藝術意境也是無限多樣的,畫家的“心”與自然的“魂”相融合,就構成了畫家筆下所描繪的“世界”,這便是滲透萬物運行規(guī)律及自然精神的中國山水畫的意境美。
(二)中國山水畫意境美的“空間境象”
中國山水畫的意境深遠含蓄,具有獨特性,山水畫同時強調空間意境,啟發(fā)欣賞者的想象力。如石濤的山水畫構圖或奇險或空靈,蒼穹有勁,飽滿有張力,并且以空間融合的手法表達一種意境,寄托自己的情思,他的繪畫大多通過散點透視刻意經(jīng)營與創(chuàng)造藝術境像,所以他的山水畫別具個性特征。歷代畫家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揭示了意境創(chuàng)新與空間境象的關系,擺脫了時間和空間上的束縛,從而適應內容變化的需要。
(三)中國山水畫意境美的形式語言
繪畫作品中有意境,才能讓欣賞者產(chǎn)生共鳴。而為了表達意境,需要掌握意境的表現(xiàn)手法及手段,即畫面形式語言的使用。表達其意境的構圖規(guī)律和筆墨形式的探索與研究等,因此形成了創(chuàng)作方法的多樣性。筆墨境界是山水畫意境的重中之重,通過筆墨去創(chuàng)造畫面之氣、神、韻。筆墨入勝境,必定超越自然。而一幅畫的成功,還要探究它的構圖、布局、位置等,但只有對畫中的形式語言有通透的理解,才能更好的感受畫家表現(xiàn)出的意境美。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一個極具鮮明民族特色的藝術品種,教會學生在意境美入手賞析中國山水畫,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傳承,對民族文化的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