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YUAN
隨著Celine秀場上巨大的箱子從天花板降下,登場展示的模特好似一群巴黎1970年代中產階級校園里的男生女生,從胸口的領結領巾到皮帶配裙褲的搭配,校園風從未顯得如此高級時髦。她們是一群受過優(yōu)等教育的女孩兒,所以格外清楚什么適合自己;她們的所有裝束,都是理性思考后選擇的最突出自己優(yōu)勢的組合。也許長久以來的布爾喬亞風格都偏向于保守,但Hedi Slimane獨辟蹊徑地從校園風格著手,強調的依舊是新鮮的年輕感。新季的Miu Miu女孩也是1970年代巴黎資產階級的BCBG形象:針織配傘裙、身披大斗篷。只不過,她們似乎有更多不羈的心思與性感,總想在傳統(tǒng)里打破些什么,以張揚自己的年輕與活力。
2019秋冬的布爾喬亞女孩還從英式男裝中汲取了不少穿衣靈感,使自己的形象變得更犀利、更新鮮、更有活力。Dior女裝創(chuàng)意總監(jiān)Maria Grazia Chiuri設計下的Teddy Girls—— 一個相對于Teddy Boys而存在的英國最早的亞文化群體之一,身著愛德華時代風格男士外套,搭配天鵝絨圍巾、寬松半裙、牛仔褲和黑色皮衣,充滿反叛精神。還有如Chanel、Dolce&Gabbana秀場上成套出現(xiàn)的西裝疊穿大衣造型,無疑也借鑒了英國貴族男性的著裝習慣,賦予當代女性灑脫、自信、充滿力量的個性與態(tài)度。
適度壓抑有時比全然釋放更加有趣,把復雜的心思都留在背部,也許是成熟女性保有神秘魅力的一種方式。
導演Luis Bu.uel在1972年拍了一部名為《中產階級的審慎魅力》的電影,法國影壇的“冰雪美人”Stéphane Audran在影片里將布爾喬亞的時髦風骨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上衣敞開滑出接近腹部的深V字形,襯衣領口有流暢的圍巾飄出;西裝夾克或是戰(zhàn)壕風衣的低腰線設計散發(fā)慵懶氣息,還有蕾絲及針織的鏤空細節(jié),像是展露了“布爾喬亞階級完美外表下永不滿足的欲求”。另一位法國影壇女神Catherine Deneuve在同一位導演更早期的作品中也有類似表現(xiàn):1965年的電影《白日美人》第一次在大銀幕上將保守的布爾喬亞女性大膽地與“性”聯(lián)系在一起。還有Helmut Newton鏡頭下的Charlotte Rampling,近乎裸身披著皮草大衣,被視作法式布爾喬亞女性的終極形象:憂郁、無聊,卻依舊視自己高人一等。今季如Hedi Slimane、Miuccia Prada、Nadège Vanhee-Cybulski等不少設計師都借鑒了這一復雜又有趣的法式美人形象,她們能將最簡單的衣服穿得風情萬種,又能在最復雜的情景中自然流露最純粹的女性美。
布爾喬亞(Bourgeoisie)這個詞來源于法語“Bourg”的詞根,意思是住在城郊地區(qū)的人們。他們過著中產階級的優(yōu)質生活,追求高品質的物質消費,但又不喜顯山露水的炫耀,所以米色成為這一階級最保守的選擇。2019秋冬,Riccardo Tisci用不同色調的米色為Burberry打造了全新的布爾喬亞階級形象:深淺不同的層次搭配與犀利個性的款式組合讓米色造型充滿趣味與別樣的酷感。它依舊是文藝美好的,但因為細節(jié)的豐富而更具吸引力
當Riccardo Tisci、Hedi Slimane、Demna Gvasalia這三位曾用街頭潮流顛覆高級時裝的設計師在本季都轉向更為精致、成熟的中產階級時尚風格時,你明白這一潮流的逆轉是多么來勢洶洶。他們都用精湛的剪裁技藝與高品質面料帶回了曾經是“時尚”代名詞的廓形中長裙——傘裙。這對當下那些穿慣了波希米亞裙裝的年輕女孩兒來說的確是一種全新的時尚沖擊,畢竟,她們沒有經歷過四五十年前那么需要形式感的時裝歲月,也許現(xiàn)在正是一個好的開始。
絲巾或領結襯衫是塑造出資產階級大小姐風格的重要單品。雖然它對于喜愛女性化著裝的女性來說人氣一直居高不下,但2019秋冬的大號領結、領巾格外具有存在感。在夾克、連衣裙和針織衫等服裝上裝飾大量的蝴蝶結或男士領帶,享受由此帶來的平衡感,是本季布爾喬亞風格的新鮮演繹。
新季的布爾喬亞風格站在街頭時尚、潮牌文化的對立面,一件剪裁考究、質地上乘的西裝成為打造布爾喬亞新風的必備單品。超模KaiaGerber、劉雯都已成為這一風格的擁躉——用一件西裝打造低調又不失品位的時髦造型,展現(xiàn)高段位的成熟時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