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
宋朝的司馬光是國家的大臣,很多人剛進朝廷的時候總是先去拜訪他。
他跟對方聊天的時候常常問一個使人很難堪的問題。他問:“你家里有沒有錢?你的開支夠不夠?”“你有沒有欠人家的錢?”諸如此類。
被問的人出來以后都很奇怪,說司馬光這么了不起的國家大臣,怎么問我有沒有錢這種小問題?后來大家又打聽,才知道是什么原因。
司馬光的標準是:你這個人有沒有錢,能不能維持生活,能不能不為五斗米折腰。你有這個本領,有這個錢以后,他才認為你有獨立的人格。
隨時可以丟掉烏紗帽,為了我的原則可以不做官。為什么呢?因為我不會餓死,我有錢可以保護我的自由。
所以,有沒有錢才可以決定一個人有沒有獨來獨往的人格。這就是司馬光的一個標準。
美國的富蘭克林講過一句話,他說:“兩個口袋空的人腰挺不直?!睘槭裁茨??因為你會求人。
你說我不求人,我就是說不出,我愿意。好,你小孩得了盲腸炎要開刀,要救命,你沒有錢,你要不要為你的小孩去求別人?你會求人。為了自己可以做好漢,可是為了救小孩你會求人。
我過去開的汽車后面的窗是三角形的,在中國臺灣只有兩輛有這種三角窗的凱迪拉克汽車,這是當年我跟電影明星太太胡茵夢坐的汽車。
現(xiàn)在沒有汽車了,我有時坐公共汽車。上車的時候汽車司機認識我,說:“你怎么也坐公共汽車?”我說:“我為什么不能坐公共汽車?”
這是我的平民化,所以我們不在乎這個,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我講這些,證明了一點:我們要有一個生活的物質(zhì)基礎。
我就是想告訴大家,要有點錢來保護自己的獨來獨往,保護你隨時可以跟老板說再見,隨時不為五斗米折腰。你要有一點點錢,把這錢藏起來,保護你的自由。
要在這個基礎之上,你才能夠說,我一輩子的志愿不是吃飽了穿暖了就算了,我還有更高的更偉大的志愿呢。
(摘自《意林·原創(chuàng)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