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
時光飛逝,一晃一年就過去大半了。在每年的9月23日前后,我們會迎來一年中的第十六個節(jié)氣——秋分。
古人曾有詩云: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秋分,平分了一天。同春分日一樣,秋分這天,太陽幾乎直射赤道,這一天晝夜被等分,各為12小時。秋分日后,隨著陽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開始變短,黑夜變長。秋分,也平分了秋季。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的開始來劃分,秋分就把秋季的90天一分為二。秋分,意味著炎熱終將收場,涼爽即將登臺;秋分,意味著生長的夏季已經(jīng)過去,收獲的秋季就要來臨。
秋分諺語
秋分秋分,晝夜平分。
秋分收花生,晚了落果葉落空。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秋分三候
一侯,雷始收聲。雷公工作了大半年,累了,想休息休息啦。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產(chǎn)生的,秋分后陰氣開始上升,就聽不到雷聲了。
二侯,蟄蟲坯戶。天氣開始變冷,蟄居的小蟲子開始做防寒的準備工作了,它們藏入穴中,并且用細土(“坯”就是細土的意思)將洞口封起來防止寒氣入侵。你看,小蟲子是不是很聰明呀?
三候,水始涸。秋分后,降雨量開始減少,天氣越來越干燥,水汽蒸發(fā)快,所以湖泊和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和水洼可能就干涸了。
秋分習俗
祭月節(jié)
秋分曾是傳統(tǒng)的“祭月節(jié)”。古代就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xiàn)在的中秋節(jié)則是由傳統(tǒng)的“祭月節(jié)”演變而來。據(jù)歷史記載,最初的“祭月節(jié)”是定在秋分這一天的,不過由于閏年的原因,這一天在農(nóng)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都不同,不一定每次都有圓月。既然祭月,沒有圓月肯定會讓人大失所望的。所以,后來就將“祭月節(jié)”從秋分調(diào)到了中秋這天。
中國農(nóng)民豐收節(jié)
秋分,正是收獲的大好時節(jié)。農(nóng)民朋友們要及·時搶收農(nóng)作物,免得遭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還要適時播種冬季作物,為來年豐產(chǎn)打下基礎。
你們知道嗎,2018年6月,國務院批復,從2018年起,將每年的秋分日設為“中國農(nóng)民豐收節(jié)”。啊哈,咱農(nóng)民也有自己的節(jié)日啦,真是一件振奮人心的事呢!
詩詞里
的秋分
點絳唇 (宋)謝逸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霓裳亂,銀橋人散,吹徹昭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