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莆田,流傳著“雨下東西鄉(xiāng)、水淹南北洋”的民謠。木蘭溪發(fā)源于福建戴云山脈,一路東流入海,哺育著莆田大地。自古以來,因東鄰大海,地勢低洼,凡漲大潮時,海水回頭倒灌,鹽堿灼地。木蘭溪夾山而出,繞谷而行,彎多且急,河道狹窄,下游安全泄洪量僅為每秒1000立方米以內。正是由于木蘭溪上游河床狹窄,水流湍急,下游低洼平坦,河段彎多,行洪能力差,因此在此區(qū)域洪、澇、潮災害時有發(fā)生。
因為水患連連,千百年來,木蘭溪治理也流傳著眾多感人的故事。公元1064年,福州長樂女子錢四娘傾其家資圍堰筑陂,但因陂址選擇不當,剛筑成即被洪水沖垮,錢四娘憤而投水自盡。受錢四娘的治水精神感召,木蘭溪上的治水者前仆后繼,終在1083年建成木蘭陂?!八麩o遺,海波不興,人受其益,將及千年?!睔v經后世修整,木蘭陂至今仍發(fā)揮著引水、蓄水、灌溉、防洪、擋潮、水運等綜合功能,成為我國東南沿海拒咸蓄淡的典型代表工程。作為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木蘭陂被譽為福建的“都江堰”。
木蘭陂成為古人治水的一座豐碑,卻沒能終結莆田人民飽受洪水侵襲的困擾。據1952年至1990年近40年的資料統(tǒng)計,這里平均4年發(fā)生一次較大洪水,小一點兒的洪水一年出現幾次,下游70個建制村幾乎年年遭受洪災,給沿岸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的損失。
每年6至9月,人們都提心吊膽過日子,“家家筑有擋水之室,戶戶常備浮水之具”。據當地群眾介紹,那時,一些頻繁遭遇水災的百姓家家戶戶必備一件“寶貝”——深約70厘米、最寬處1米多的橢圓形大木桶,這樣的大木桶一是腌菜用,二是能救命。洪水一來,菜地被沖,人也沒處躲,就得用這腌菜桶裝進老人、小孩,年輕人游水推著逃生……據當地群眾介紹:“那時候,早稻只敢種60天內成熟的低產品種,吃菜多得腌漬而存,以防斷青之時?!?/p>
年年水患,人心惶惶。根治水患,成為千百年來莆田人民的期盼。其實早在1957年,木蘭溪治理工程就曾被提上議事日程,但因其工程技術難度大,雖5次規(guī)劃、兩度上馬,終無結果。莆田也由此成了福建全省設區(qū)市中唯一的“洪水不設防城市”。
1992年,莆田市城廂區(qū)人大代表林國棟與同在木蘭溪沿岸并且受災嚴重的肖厝、坂頭、頂墩、南門等村的區(qū)人大代表聯名提出木蘭溪治理議案。但得到的反饋是,區(qū)里沒有能力解決,得市、省、中央才能解決。治理木蘭溪一直是莆田人民的夙愿。
時至今日,很多莆田人仍然對1999年10月的第14號超強臺風刻骨銘心。那次,莆田倒塌房屋近6萬間,被淹農田45萬畝,近3萬名群眾寄居他鄉(xiāng),2萬多名學生被迫停課,直接經濟損失達31億元。超強臺風引發(fā)的歷史罕見的暴雨洪水,把木蘭溪變成了“災難之河”。回憶起當年的受災情景,很多莆田人仍然歷歷在目:“村里受海水和洪水雙重夾擊,齊腰深的洪水一天一夜才退去。村里土木結構的房屋嘩啦啦倒塌了大半,像放鞭炮的聲音一樣?!?/p>
災情牽動了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習近平的心。1999年10月17日,習近平同志趕赴莆田指導救災。在木蘭溪決口的荔城區(qū)張鎮(zhèn)村一帶,面對當地干部群眾,他語氣十分凝重:“是考慮徹底根治木蘭溪水患的時候了!”
木蘭溪治理到底難在哪里?最為突出的是兩個技術難題:一是木蘭溪下游河道蜿蜒曲折,行洪不暢,裁彎取直,抗沖刷難度大;二是木蘭溪處于沿海淤泥地質帶,在此基質上筑堤,無異于在“豆腐上筑堤”。
水患治理,科學為先。為此,習近平同志先后四次來到木蘭溪現場調研,多次聽取并實地檢查治理方案和技術準備,強調一定要“科學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又要注重生態(tài)保護;既要實現水安全,又要實現綜合治理。
“這種大型防洪工程,只有在前期充分調研、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才能實施?!?999年,時任福建省水利水電廳廳長的湯金華回憶說,為了破解“豆腐上筑堤”和軟土抗沖刷的世界級難題,習近平同志特地請來了國內權威水利專家,終于找到了“軟體排”技術,并通過了水利部的技術鑒定。
為把裁彎取直對自然原生態(tài)的影響減到最小,由國內水利權威專家為木蘭溪治理設計了國內首個“軟基河道筑堤”物理模型,并在木蘭溪張鎮(zhèn)段進行試驗。1999年12月14日,習近平同志來到木蘭溪調研試驗結果,確定成果可行,已具備開工條件。
1999年12月27日,習近平同志將當年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設的義務勞動現場安排在木蘭溪,并與當地干部群眾、駐軍官兵6000多人一道參加了義務勞動。習近平同志在現場說:“今天是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開工的一天,我們來這里參加勞動,目的是推動整個冬春修水利掀起一個高潮,支持木蘭溪改造工程的建設,使木蘭溪今后變害為利、造福人民。”
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建設由此拉開序幕。隨著一鍬鍬揮土和一根根落樁,莆田人根治水患的千年企望一步步走向現實。
回憶起那時的場景,很多群眾仍然激動萬分:“聽說省里要根治木蘭溪水患,發(fā)動大家勞動,全村一下子沸騰起來了,像過節(jié)一樣;盡管是冬天,但大家心里熱乎乎的,都是一路小跑著趕到現場干活的?!?/p>
2003年,木蘭溪裁彎取直工程完成,原來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直為8.64公里,縮短了7.36公里。2006年,通過衛(wèi)星遙感和洪水痕跡調查,這一年“碧利斯”臺風給木蘭溪帶來2300個流量,洪水卻幾無發(fā)生。2011年,木蘭溪兩岸防洪堤實現閉合、洪水歸槽。
2016年,臺風“莫蘭蒂”影響莆田,全市大部分地區(qū)普降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木蘭溪洪水位達到近20年歷史最高,也是木蘭溪防洪工程開工建設以來出現的最高洪水位。然而,擁有堅固堤防的木蘭溪沒有再次泛濫。
經過長期綜合治理,莆田從“福建省內唯一一個洪水不設防的設區(qū)市”,躍升為“全國水生態(tài)文明建設試點城市”,木蘭溪全面實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提出的“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目標。水清、岸綠、景美、宜居,是木蘭溪展現給世人的新面貌。2017年,木蘭溪獲評“全國十大最美家鄉(xiāng)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