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yīng)峰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面對逆境,我們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
小時候愛玩球,無論是堅硬的鋼球、剔透的玻璃球,還是頗有分量的泥球、富有彈性的皮球,都是童年百玩不厭、珍愛不止的玩具。
一天,我讀到伽利略在比薩斜塔進行自由落體實驗的故事,出于好奇,便約了幾個同伴,嘗試讓鋼球、玻璃球、泥球和皮球從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我們發(fā)現(xiàn)它們真的是同時落地,只不過鋼球?qū)⒌孛嬖伊藗€洞,玻璃球砸的洞要淺一些而且球體有些損傷,泥球啪的一聲掉到地面就碎成了小塊,而皮球則反彈而起,而且掉落的高度越高,反彈的高度也就越高。
從這個實驗我發(fā)現(xiàn),在這幾種不同質(zhì)地的球體中,唯有皮球有較好的反彈力。我們可以將這種反彈力看為皮球的“逆商”。皮球之所以有這種逆商,是因為有柔韌度,有“心氣”,正是由于有了韌勁和“心氣”,它才會在墜落之后反彈起來。
就人而言,逆商就是面對逆境時的反應(yīng)方式。換言之,就是面對挫折時,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任何人都是立體的,除了智商、情商外,還有逆商。在人生的旅途上,一些智商和情商都不錯的人,最終還是一事無成,為什么?因為他們的逆商太低,缺少反彈力,遇到逆境,遇到困難,就喪失了斗志,或得過且過,或心灰意冷,這樣的人生,注定是無成功可言的。
有人說:“像瓷器一樣一碰就碎的孩子,逆商為零?!痹诋斀裆鐣@樣的情況不在少數(shù)。為什么?因為這些孩子是在蜜糖中長大的,沒有經(jīng)過任何挫折教育,遇事只會想不開。還有人這樣比喻:“這些孩子像是用積木搭成的漂亮馬車,中看不中用,一遇到障礙物,立即散架、崩潰。”
正因以上種種,我們需要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就是觸底反彈的能力——逆商。正如巴頓所言:“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這個人站在頂峰的時候,而是看這個人從頂峰跌落低谷之后的反彈力?!?/p>
有個人,連買雙鞋子的錢都沒有,即使冬天出門也只能光著腳,刺骨的寒風讓他覺得人生凄苦。突然間,他看見前方有一輛小平板車,上面坐著一個無腿的人,正用手撐著寒濕的地面艱難地前移。他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上原來還有比他更苦的人。這以后,他不管遇到什么痛苦,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比他更苦的人。正是這種面對苦難的態(tài)度,才使他以飽滿的熱情走進忘我無我的境界,獲得了事業(yè)上的成功。后來他為自己寫了一篇墓志銘,最后有這樣一句話:“我無鞋,我痛苦,我卻發(fā)現(xiàn)了無腿的人?!?/p>
是人,或多或少都經(jīng)歷過挫折或苦難。大凡算得上挫折或苦難的東西,或者讓人消沉,或者教人新生。關(guān)于苦難,有這樣一句話:當它戰(zhàn)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當你戰(zhàn)勝了它,它就是你的財富。
美國著名畫家、作家瓊尼,16歲那年因跳水不慎摔傷頸椎,造成高位截癱。此后,她的生活便籠罩在不幸的陰影里,無可奈何地跌入了苦難的深谷。在外在和內(nèi)在的雙重煎熬中,她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幾度想到自殺。好在還有來自家人和朋友的殷殷關(guān)愛,使她得以從精神瀕臨崩潰的邊緣重新振作起來。這以后,她用唯一能支配的嘴,叼筆習(xí)書作畫,并以此為切入點,投身到社會公益事業(yè)中。經(jīng)過不懈努力,幾年下來,瓊尼聲名鵲起,獲得了巨大成功,被冠以民族英雄的美譽。1976年,她全力以赴將自己的人生故事,寫成了13萬字的自傳體小說《上帝在哪里》。小說問世后,一版再版,暢銷世界各地。令人感慨的是,將《上帝在哪里》譯成中譯本的張栩,也是在脊髓損傷、四肢癱瘓的情況下完成這項工作的。他在住院期間,閱讀了英文版《上帝在哪里》,書中主人公的經(jīng)歷讓他感同身受,深為震撼。他借助自己的英語特長,每天夜深人靜的時候,躺在病榻上,以自己邊讀邊譯、母親邊聽邊記的方式,僅用兩個月時間就把《上帝在哪里》譯成了中文。瓊尼得知這件事后,萬分感慨地說:正是因為張栩把苦難當營養(yǎng),這本書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在中國出版。
瓊尼和張栩的成功,是因為他們均具備較高的逆商,視苦難為營養(yǎng),視逆境為機遇,從而突破生命的局限,將它變?yōu)槿松猛局胁豢啥嗟玫呢敻弧?/p>
再如作家史鐵生,他在癱瘓30年、腎衰竭10年、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的情況下,對苦難的態(tài)度仍然保持著徹骨的從容。他對待苦難不是恐懼也不是厭惡,而是敬重。他說:“我能討厭它嗎,恨它嗎,求求它快滾蛋嗎?一點用也沒有,除了自討沒趣,就是自尋煩惱。只有敬重它,把它看作是一個強大的對手,看作是命運的錘煉,就像是個九段高手點名要跟你下一盤棋,這雖然有點無可奈何的味道,但卻能從中獲益,很可能就從中增添了智慧,比如說逼著你把生命中的意義看清楚弄明白?!?/p>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面對逆境,我們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要相信,屬于我們的生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總有那么一天會噴涌而出。只要我們憋著一口“心氣”,就總會有像皮球那樣反彈的時候。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