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兆丹 唐柳明
“北平解放前夕,北平電信局已有中共地下黨支部8個,黨員108名??梢哉f,北京電信通信事業(yè)的發(fā)展有著深厚的紅色基因,并傳承至今。這在北京通信電信博物館都有著詳細的記載?!痹谝淮巫剷?,記者聽到了中國聯通北京市分公司一位專家的激情講述。帶著濃厚的興趣,記者近日專程來到位于西城區(qū)騾馬市大街9號的北京通信電信博物館,一探究竟。
“博物館原址位于北京東皇城根電話局內,2008年7月22日,這座新館正式開館?!北本┩ㄐ烹娦挪┪镳^館員劉海波開門見山,“為了趕在北京奧運會之前開館,從毛坯房到精致落成,只用了短短4個月。那些日子里,我們參與施工布展的設計人員沒有休息一個周末,晝夜趕工……把紅色電信通信中拼搏奉獻的精神發(fā)揚到了極致?!?/p>
古都上空的“紅色電波”
“這是我黨優(yōu)秀的地下通信工作者李雪,”劉海波指著“北京地下黨與解放區(qū)的聯系”展覽區(qū)一張放大的黑白半身照介紹,“抗日戰(zhàn)爭勝利結束后,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決定在北平秘密建立地下電臺,便于解放區(qū)與北平地下黨之間的通訊聯絡。1942年到1947年,時任晉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部長的劉仁用了近5年時間進行準備,地下電臺才建立起來。北平地下電臺由地下黨學委委員崔月犁領導,李雪負責技術指導和日常工作?!?/p>
地下電臺的活動使敵人如鯁在喉,又怕又恨。國民黨當局有10輛載著偵測儀器的吉普車,每天在北平城內流動偵察地下電臺。在李雪的安排下,地下電臺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巧妙隱蔽,比如通過改變電臺的波長、呼號和密碼等技術手段躲避偵察,還采取3臺輪換作業(yè)、錯開發(fā)報時間、縮短電文等方式,躲過了國民黨的一次次搜查。
經過周密安排,在近兩年的時間里,北平地下電臺沒有發(fā)生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那扣人心弦的驚險鏡頭。據李雪老人生前回憶,地下電臺的生活雖然說步步驚心,但好在都是有驚無險,更多的是平凡瑣碎的工作、小心謹慎的行動和對黨的事業(yè)的無限忠誠。
從1947年初至1949年1月,地下電臺始終安然無恙。在北平人民喜迎和平解放的歡呼聲中,它勝利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從“餓工”斗爭到“解放一城,通達一地”
在博物館展柜中,陳列著一枚小小的印章——這枚印章刻在一塊不規(guī)則的赭黃色石料上,印面呈長方形,鐫刻著“爭取合理待遇委員會”9個篆書漢字。這枚印章究竟是什么來歷呢?
“20世紀40年代后期,北平正處于國民黨統治最黑暗的時期,當時北平電信局職工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與國民黨反動當局進行了一系列斗爭。這枚印章就是當時北平電信局地下黨對敵斗爭的一個見證?!眲⒑2ń榻B。
1948年4月,國民黨當局下調全國電信員工待遇,按年齡發(fā)放以斗計算的米貼,把原來一石的米貼減為六斗或八斗,導致民怨沸騰。 北平電信局地下黨組織適時組織斗爭活動,采取了以“六斗”員工為基干、團結“八斗”員工參與、爭取“一石”員工同情的策略,發(fā)動群眾以爭取合理待遇的形式與反動當局展開了第一次公開較量。“六八斗”斗爭持續(xù)了一個多月,在政治上團結和喚醒了更多群眾。
“現在的這枚印章是一件復制品,原件是當年中共北平電信局地下黨員胡??讨频?,現保存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在2008年新館籌備過程中,已經離休的胡浚老人得知我們正在尋找這枚印章的線索,80高齡的他憑著記憶,制作了這件復制品。”劉海波回憶道。
5個月以后,1948年10月27日零時,爆發(fā)了3000多名北平電信工人參與的“餓工”斗爭,這次斗爭震動了全國。所謂“餓工”,就是在當時“反饑餓”斗爭的大背景下,北平電信工人按照中共地下黨組織的指示,向國民黨當局要求發(fā)放救濟金,否則就停止工作。這次斗爭贏得了全國各地各系統的響應和支持,最終迫使反動當局基本答應了職工的條件,取得了斗爭的勝利,有力配合了全國解放的形勢。
這枚小小印章所蘊含的顧全大局、頑強斗爭的精神貫穿電信通信事業(yè)的始終。1949年2月1日至4月22日期間,北平電信局組織領導職工,積極搶修被國民黨軍隊破壞和炮火損毀的通信設施,以保證進城部隊黨政機關通信聯絡的暢通,保證實現“解放一城,通達一地”。
伴隨著新中國誕生的腳步
“幻燈片、縮微版沙盤、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詩詞”……在博物館紅色通信展區(qū),專門辟出一個空間展示香山電話專用局的故事。
北平和平解放以后,1949年3月初,中共中央從河北平山縣西柏坡遷至北平,進駐香山。為了保證黨中央的通信需求,按照中央軍委總參三局局長王諍的指示,務必在3月23日前建成香山電話專用局。
1949年3月10日,為黨中央服務的通信兵以及從北平電信局調用的職工組成了裝機建設隊伍,僅用13天時間,便安裝了西門子自動交換機150門,在香山、八大處等一帶架設了中繼線和臨時專線,安裝了小交換機,架通了到市內電話五局的中繼線……圓滿完成了中央交給的任務。
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抵達北平。當時,香山專用局職工執(zhí)行嚴格的通信紀律:每周只許回家一次,不許在家住宿,不許隨便外出,不許與親友通信,不許告訴親友自己的工作地點和任務,不許監(jiān)聽領導同志電話。因為當時南方尚未解放,北平也解放不久,隨時可能受到敵特分子破壞,香山也遭到過國民黨飛機的轟炸。在黨中央核心部位工作的責任可想而知,必須“絕對保守秘密”“絕對保證中央通信安全”。
在與國民黨代表和談破裂后,毛主席、朱總司令于1949年4月21日在香山向解放軍發(fā)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打響了渡江戰(zhàn)役,拉開解放全中國的序幕。毛主席在香山指揮了解放全中國的戰(zhàn)役,并在此籌建新中國,寫下了《論人民民主專政》《南京政府向何處去》等重要篇章。在解放軍占領南京后,毛主席寫下了《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這一光輝詩篇,從此中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隨著毛主席和中央機關遷入市內,1949年7月15日中南海專用局正式開通,香山專用電話局使命宣告結束。雖然僅為黨中央服務了不到4個月,但是它伴隨著新中國誕生,其歷史功績,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