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靖
【劇情簡介】:7位導演分別取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以來,國家經(jīng)歷的無數(shù)個歷史性經(jīng)典瞬間。講述普通人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guān)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聚焦大時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國家之間看似遙遠實則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喚醒全球華人的共同回憶。
梁羽生有部小說,名叫《七劍下天山》,數(shù)十年前曾風靡中國,最后小說名變成了詞組,在一代代話語體系中流傳,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新一代年輕人未必看過這部小說,但僅僅品讀這幾個字,便能讀出江湖俠氣——皎皎明月、皚皚雪山,七名劍客仗劍而下,何其瀟灑。
今年電影國慶檔的票房冠軍《我和我的祖國》便以特殊的模式,重演了七劍下天山的盛況。七位風格不一的導演,七段年代不一的故事,七種感動莫名的心緒,這是電影圈的七劍下天山,亦是中國觀眾的視聽盛宴。
在中國,導演群體的劃分一直有著多套標準。最早時曾以電影廠為單位,上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西影(西部電影集團)、峨眉(峨眉電影集團)的導演,風格自然迥異。后來通用的是學院體系的劃分,于是就有了第五代導演、第六代導演,有了陳凱歌那一代、王小帥那一代。然而隨著市場的演進,這種分類越來越不清晰,無論第幾代導演,都得隨著市場進化,都得面臨混齡共處的挑戰(zhàn)。
在《我和我的祖國》中,混齡共處的現(xiàn)象更為明顯。資歷最老的總導演陳凱歌是第五代導演的領(lǐng)軍人物,而最年輕的文牧野已經(jīng)很難分代。然而,這些年齡跨度極大的導演,又可以統(tǒng)一劃為一代:經(jīng)受過市場經(jīng)濟洗禮的一代。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管虎的《老炮》、張一白的《開往春天的地鐵》、徐崢的《泰囧》、寧浩的《瘋狂的石頭》、薛曉路的《北京遇上西雅圖》、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無不是票房口碑雙豐收的佳作。由這七名導演共同執(zhí)導的《我和我的祖國》既是愛國佳作,亦可看作是對中國電影市場化發(fā)展的一次檢閱。
《我和我的祖國》畫卷就這樣徐徐展開,開篇是管虎爐火純青的節(jié)奏掌控,繼而是張一白寫意舒緩的長鏡頭告白,隨之是徐崢深諳其味的市井文化,再切換為薛曉路調(diào)度掌控的家國情懷。在寧浩最擅長的都市幽默之后,接上陳凱歌最擅長的奇美畫卷,最后用文牧野的新一代故事結(jié)束。七劍下天山,各展所長,各盡其用,各歸其位。
其中,最受好評的三位導演恰恰是這十年來商業(yè)化成績最突出的三位。管虎對觀眾心理把控可謂老辣;徐崢對市場喜好理解早已狡黠;而寧浩和葛優(yōu)更是天作之合,一個擅長講大都市里的小人物,而另一個則是中國最擅長演小人物的演員。在播放寧浩的《北京你好》段落時,電影院總能迎來笑聲高潮。笑聲源自于地氣,當屏幕上的五味雜陳來自于生活,自然最能引起生活中我們的共鳴。
與之相對,好評度最低的段落《白晝流星》恰恰是影片中接地氣最少的段落。雖然陳凱歌努力想勾勒西北風沙下的農(nóng)村,努力想展示草原戈壁的真實生活,然而偶像派的小生明顯與真實生活格格不入;少年們縱馬奔騰闖入飛船回收現(xiàn)場,甚至幫忙抬飛船,又與真實邏輯相悖。與現(xiàn)實的脫離讓《白晝流星》成為海市蜃樓,雖有絕美的畫面,但缺少動情的呼應(yīng)。
故事與觀眾的遠近,成為最簡單也最有力的評判標準。
當然,瑕不掩瑜,《我和我的祖國》已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特殊的里程碑,它的意義不光是七名導演同場競技的嶄新模式,也不僅是創(chuàng)下國慶票房的最新紀錄,而在于它用接地氣的普通人視角,講述宏大主題。告別刻板說教,擁抱真情實感,或許《我和我的祖國》將開啟新的電影領(lǐng)域。
過往,主旋律電影往往會陷入商業(yè)矛盾,正能量主題傳播受限,商業(yè)票房收益慘淡,宣傳和商業(yè)上遭遇雙重困境。因為敘事視角的刻板,導致人們對電影主題接受度不高?!段液臀业淖鎳烦晒χ幈阍谟冢憾嘁暯乔医拥貧狻獩]有完美的英雄,只有真實的感動。這樣的主旋律影片自然會獲得宣傳和商業(yè)的雙豐收。
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中,七劍下山之后,各有宿命,而《我和我的祖國》上映完畢后,七名導演也將繼續(xù)各自的電影征程??梢灶A知的是,這次同臺競技互觀所長,必將讓他們對電影有更深領(lǐng)悟。而這種領(lǐng)悟能否催生更多佳作,讓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