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琴
高中英語學習中,閱讀與寫作是學習的兩個方面,二者相互獨立又聯系緊密,可謂是相輔相成。然而在高中英語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了閱讀與寫作分離的現象,這對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素養(yǎng)極為不利,同時也影響了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更加明顯。閱讀是語言輸入的重要形式,也是學生對語言進行內化、交流的必要過程,讀寫結合應用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廣度,另一方面能夠推動學生閱讀層次的遞進。本文簡單分析了當前高中英語讀寫教學的現狀,概述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讀寫教學策略開設的有效方法。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英語成為新時代人才必備的基礎技能,閱讀與寫作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我國高中英語教學中,卻面臨著讀寫分離的尷尬困境。想要解決當前高中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提高英語讀寫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在文本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積累素材的能力,鼓勵學生在靈活運用各類句型的過程中梳理句型和句式,通過模仿練習和閱讀累積,更好地深化自身的英語素養(yǎng),能通過閱讀更好地完成寫作,讓寫作和閱讀相輔相成。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的持續(xù)推進,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應用部分更顯重要,特別是讀和寫這兩部分,所以部分高中英語教師嘗試將讀和寫結合在一起,以閱讀促進寫作,以寫作反哺閱讀。
一、我國高中英語讀寫教學的現狀
(一)應試教育思想影響閱讀與寫作的結合
高中階段,英語教師和學生共同面臨著高考應試的壓力。許多高中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將閱讀教學的多數時間用在詞匯整理、重點句型結構講解以及語法梳理方面,在教學設計和考試測驗中也通常以語法為主,很少深層次地進行閱讀欣賞,也不愿花時間將閱讀與寫作結合。學生則是在考試壓力下,將閱讀學習的目標定位在記語法、做練習、背單詞等考試相關的目標上,對于英語的應用寫作關注度不高,難以提升寫作能力。
此外,絕大多數高中英語教學課堂未設置專門的寫作課程,對于寫作的講解往往是在考試之后通過作文點評的形式展開,由于缺乏系統(tǒng)性的講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難免出現語言不順暢、內容表達不嚴謹的情況。學生和教師都專注于考試提升,導致英語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很難結合在一起,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提升極為不利。
(二)死板單一的讀寫教學模式限制學生思維拓展
閱讀的過程實質是對不同思想的理解,也是與作者及作品的互動溝通,同類型的文章有不同的觀點,也有不同的表達方式,然而當前許多高中英語教師在面對不同風格文章的教學時,采用固定的教學方式,這對文章本質的研究不夠深入,而死板單一的教學方式,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拓展。
例如,在我關注的一場演講比賽中,選手的演講稿撰寫都停留于形式的模仿,缺乏深層次的文章理解和探究,邏輯表達上也不夠嚴謹,這就體現出單一教學模式下,學生英語應用思維受到限制。同時由于教學方式的單一,學生缺乏語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導致其領悟深層次內涵方面的能力較低,對文章主題及語言特色的領悟不夠。在思維長期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學生想要表達的內容慢慢變得碎片化,無法形成完整的行文思路,這對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一種不良影響。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策略的有效方法
(一)借助閱讀文本,積累寫作素材
很多學生在英語寫作的時候出現的普遍問題是無話可說,或者有話可說,但僅能用中文說出,一旦使用英語就感覺詞語匱乏。其實這是由于學生寫作素材累積較少造成的現象,英語寫作與中文寫作一樣,都需要大量的詞匯和文字累積,否則寥寥數語,文章很難出彩。要想做好文學累積,就要多做閱讀,通過閱讀累積詞語和句式。前期通過模仿的方式熟悉單詞和短語的使用,并將其套用到句式中,形成較好的語言;后期有自己想法后,可以加入自己的東西,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有血有肉。因此教師需為學生精心篩選閱讀話題,做好話題前的任務選定很有必要,并讓閱讀和寫作兩者相結合,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介紹英語寫人的文章時,教師先要給學生挑選一些學生喜歡的名人文章,在學生閱讀之前就設定問題做好教學引導,讓學生能通過問題閱讀對文章內涵有一定了解。
如教師帶領學生閱讀介紹馬克·吐溫的文章時,給學生設定的問題如下:Question 1:What is the personality of Ma Yun?Question 2:Can you tell something about Ma Yun's Childhood?Question 3:Where did Ma Yun graduate from?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細節(jié)內容的討論,在深入了解文章內涵的同時,探知文章的深度,使學生能從性格、童年經歷、學習狀況等角度綜合了解一個人,從而使學生在寫作框架搭建的同時了解文本的內容,最終讓學生能帶著問題思考,帶著問題閱讀,帶著問題總結。完成閱讀后,教師讓學生按照閱讀范圍的模式嘗試寫作,通過鞏固和深化,學生能掌握一些句式,也能在靈活應用中內化一部分知識,并能在寫作中靈活應用。
(二)依托閱讀文本,累積寫作詞匯與句型
寫作作為語言輸出的重要過程。但在語言輸出的時候要關注輸出的效率,由于這種效率的存在不能離開閱讀和句型,所以教學中詞匯教學的引入就顯得尤為重要,另外,在詞匯教學的時候為便于學生掌握,引入語境也不容忽視,既在語境中融入句子和篇章,鼓勵學生在篇章和句子學習時融入具體的語境中開展記憶,待學生頭腦中累積一定數量詞匯和句子后,再通過詞匯累積的方式做好對應的內化應用,這樣寫作的順暢度才會更好。寫作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將所有的詞連接成句子,將所有的句子連接成段落,也將所有的段落連接成篇章,用以鍛煉學生靈活使用句式的素養(yǎng)和能力。
如,在帶領學生完成人物介紹的相關內容時,教師通過閱讀的方式讓學生整理出人物的性格(attractive,energetic,optimistic);描寫興趣(an English enthusiast,have a gift for);描寫總體評價(be considered,be popular with)等詞匯的時候。教師能通過圖片展示的方式,讓學生先自己列舉關鍵詞,并將關鍵詞連接在一起,形成較好的句式和段落,并鼓勵學生連句成篇章,其中穿插一些倒裝句、虛擬句式的連接,這樣能在寫作的時候進行多方面的表達,也能在句式展示上更加靈活,為寫作添“彩”。
(三)開展積極閱讀 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寫作主要是思想的表達,通過寫作的方式進行思想傾向的表達,也有人將寫作看成是語言表達形式的一種。寫作主要是借助文字的形式進行信息和觀點傳達,作為一種積極的社交活動,寫作教學中部分學生能做到多個詞匯或者句型的結合應用,但有時候學生寫的語言形式沒有問題,但習慣使用套路式寫作模板,導致內容空洞,實質內容較少,甚至有的學生在進行觀點內容陳述的時候,僅會反復地重復觀點和論點,不會結合論點深入地探究其中的內涵,做好論證。學生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缺少有效的閱讀,由于閱讀累積量有限而難以滿足閱讀需求,看得少,自然涉獵少,所以思想觀點上沒有借鑒和創(chuàng)新,只能一味模仿,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思路。因此,教師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第一,開展教學型模式的應用,鼓勵學生進行有效閱讀,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寫作內容的探討,大家各抒己見,取長補短,以閱讀為基礎進行寫作。
第二,教師為學生設定寫作相關的話題,鼓勵學生收集特定話題的材料,讓給學生在收集和分析的過程中,做好總結歸納,最終形成多句型和詞匯的句式要點應用細節(jié),讓學生能從文章的結構上開展應用寫作,最終將語言輸入的過程變成語言輸出的過程,讓學生的寫作能力獲得快速有效提升。
三、結語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開設時,需要注意閱讀與寫作兩者的關系缺一不可,所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需將閱讀看成是寫作的前提基礎保障,由于良好的寫作能促使閱讀水平的提升,更能讓學生在閱讀中累積材料,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和英語能力。
(責任編輯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