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守 歲
[宋]蘇 軾
欲知垂盡①歲,有似赴壑②蛇。
修鱗③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④不睡,相守夜歡嘩。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⑤。
坐久燈燼⑥落,起看北斗斜⑦。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⑧。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注釋】
①垂盡:快要結(jié)束。
②壑(hè):山谷。
③修鱗:指長蛇的身軀。
④強(qiǎng):勉強。
⑤撾(zhu?。簱簦么?,此處指更鼓聲。
⑥燈燼(jìn):燈花。燼,物體燃燒后剩下的部分。
⑦北斗斜:謂時已夜半。
⑧蹉跎(cuō tuó):時間白白過去,光陰虛度。
【譯文】
要知道快要辭別的年歲,有如游向幽壑的長蛇。
長長的鱗甲一半已經(jīng)不見,離去的心意誰能夠攔遮!
何況想系住它的尾端,雖然勤勉明知是無可奈何。
兒童不睡覺努力掙扎,相守在夜間笑語喧嘩。
晨雞啊請你不要啼唱,一聲聲更鼓催促也叫人懼怕。
長久夜坐燈花點點墜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經(jīng)橫斜。
明年難道再沒有年節(jié)?只怕心事又會照舊失差。
努力愛惜這一個夜晚,少年人意氣還可以自夸。
【賞析】
前六句是第一個層次,用生動的比喻說明守歲無益,從反面入題。要寫守歲,先寫守不住,不必守,這是欲擒故縱,使文字多波瀾的手法。
中間六句是第二個層次,寫守歲的情景。一個“強”字寫出兒童過除夕的特點:明明想打瞌睡,卻還要勉強歡鬧。這兩句作者仍然是在回味故鄉(xiāng)的風(fēng)俗,而不是他在鳳翔時的情景。
最后四句是第三個層次,與開頭第一個層次的欲擒故縱相對照,表明守歲有理,應(yīng)該愛惜將逝的時光。正面交代應(yīng)該守歲到除夕盡頭,是點睛之筆,使全詩精神陡然一振。
蘇軾的《守歲》,詩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勵自己惜時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蛻皮比喻時間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終抓緊時間做事,免得時間過半,雖勤也難補于事。努力應(yīng)從今日始,不要讓志向抱負(fù)付諸東流。
【作者風(fēng)采】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