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珍
一、謎語導入,質疑課題
1.猜謎語,引出課題
(1)猜謎語。
(2)引出課題:《青蛙賣泥塘》。
2.辨別“賣”和“買”
(1)師:“賣”和“買”很像,怎么區(qū)別這兩個字呢?
編順口溜識記:賺了十元是“賣”,花了十元是“買”。
(2)讀準:賣泥塘、買泥塘。
3.讀課題并質疑
師:第一次讀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設計意圖:由謎語引出課題,質疑課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相機用編順口溜的方式區(qū)別形近字“賣”與“買”,既有趣又容易記。】
二、創(chuàng)設情境,認讀生字詞
1.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在讀詞中認讀生字
(1)故事情境:青蛙住在爛泥塘里。他覺得這兒不怎么樣,想把泥塘賣掉,換一些錢搬到城里去住。于是青蛙在泥塘邊豎起了一塊牌子。
相機出示課文圖片及生詞“爛泥塘、賣掉、搬到、牌子”。
提問:青蛙站在牌子旁邊干什么?(出示“吆喝”一詞,教學多音字“喝”。)
(2)故事情境:聽到青蛙的大聲吆喝,一頭老牛走過來了,說:“這個水坑坑嘛,在里邊打打滾倒挺舒服……”相機出示老牛圖片及生詞“水坑坑、舒服”。
提問:要是在水坑坑里打滾,感覺怎么樣?先出示“舒服”,再出示“挺”,理解“挺舒服”就是非常舒服。
(3)故事情境:跟老牛一樣,好多小動物都被青蛙的吆喝吸引來了。他們有的說缺樹,有的說缺點兒花,有的說缺條路……
相機出示小鳥、蝴蝶、小兔圖片及生詞“缺點兒樹”“缺點兒花”“缺條路”。指導讀好兒化音。
(4)故事情境:為了把泥塘賣出去,青蛙做了很多事。他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圍。到了春天,泥塘周圍長出了綠茵茵的小草。
相機出示相關圖片及生詞“采集”“草籽”“播撒”“綠茵茵”。
青蛙還做了許多事,灌水、栽樹。池塘里灌足了水以后,都可以在水里游泳了。
相機出示相關圖片及生詞“灌水、栽樹、游泳”。
2.出示全部詞語,男女生分組朗讀
3.做青蛙過河游戲,檢查生字朗讀
4.學習“吆喝”
句子:“賣泥塘嘍,賣泥塘!”青蛙站在牌子下大聲吆喝起來。
師:讀準了生字詞,誰能讀好句子?
師:聯(lián)系這句話猜一猜“吆喝”是什么意思。
師:攤販上的賣主為了自己的東西能賣掉,所以在攤販前大聲喊叫、叫賣,吸引別人來買他的東西。青蛙該如何吆喝呢?誰來試一試?
指導朗讀:為了別人能聽得見,聲音應該大一點;為了別人能聽清楚你在吆喝什么,可以把前半句的“嘍”讀長一點,后半句讀短一點。
【設計意圖:(1)在故事情境中讀詞識字,學生興趣濃厚,識記效果好。游戲檢查識字情況,學生專注、用心。(2)聯(lián)系文中句子理解“吆喝”,并抓住“吆喝”指導學生讀好句子,讓朗讀教學有依托,學生有法可循?!?/p>
三、整體感知,解決質疑
1.找到賣泥塘原因——搬到城里去住
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2.圈找買泥塘的小動物
(1)快速瀏覽課文,用“○”圈出買泥塘的小動物。
(2)教師板貼小動物圖片。
3.關注賣泥塘結果:不賣了
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設計意圖:學習課文開頭、結尾,明確事情的前因后果,圈出買泥塘的小動物,找出故事中的人物,厘清故事線索。解決了學生質疑課題時提出的問題?!?/p>
四、讀讀畫畫,厘清脈絡
1.學習建議,遷移練習
(1)自由朗讀課文,用橫線畫出小動物們說的話。
(2)交流小動物說的話,明確每個小動物給青蛙提的建議。
(教師相機板書:草、水、樹、花、路、房。)
(3)思考:小動物們?yōu)槭裁磿岢鲞@樣的建議?
師:小動物的提議都跟自己的生活習性或自身特點有關。
(4)遷移說話。
師:那小狐貍會說些什么呢?
仿照句式:小狐貍跑來說,這里缺(或者這兒應該) ? ? ? ? ? ? 。
師:只有這些動物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還會有哪些動物來,又會怎么說呢?
2.梳理內(nèi)容,認識青蛙
(1)再讀課文。青蛙聽了小動物們的話后做了什么?用波浪線畫出來。
(2)指生交流,教師相機板書:種(草) ?引(水) ?栽(樹) 種(花) 修(路) 蓋(房)。
(3)討論:這是一只( ? ? )的青蛙。
【設計意圖:(1)畫出小動物買泥塘時說的話,先理解小動物提的建議與它們的生活習性、生活特點有關,建立信息的對應聯(lián)系,再循序漸進引導學生仿照句式練習說話: ? ? ? ? 跑來說,這里
。(2)畫出青蛙聽了小動物們的話后做了什么,討論交流這是一只怎樣的青蛙,感悟并學習青蛙的美好品質?!?/p>
五、品讀語言,模仿運用
1.分角色朗讀對話
出示老牛和野鴨買泥塘時與青蛙的對話:
:“賣泥塘嘍,賣泥塘!”
:“這個水坑坑嘛,在里邊打打滾倒挺舒服。不過,要是周圍有些草就更好了?!?/p>
:“賣泥塘嘍,賣泥塘!”
:“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p>
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2.比較語言,發(fā)現(xiàn)特點
(1)找到相同點。
師:比較老牛和野鴨在說話方式上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引導:老牛和野鴨在說話方式上的共同點是先說泥塘的優(yōu)點,再提出建議,這是一種先肯定后提出建議的婉轉的語言表達方式。)
師:這種說話方式有什么好處呢?
師:這是一只( ? ? )的老牛,這是一只( ? ? )的野鴨。
(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感受老牛和野鴨的會說話。)
(2)找出不同點。
師:老牛和野鴨說話方式的不同點在哪里呢?
(3)互換老牛和野鴨的說話方式,對比著讀一讀。
“這片草地嘛,在里面散散步、捉捉蟲倒挺不錯。不過,要是塘里有些水就更好了?!?/p>
“這地方好是好,就是周圍的草太少了。”
3.課內(nèi)遷移運用
師:把其他小動物給青蛙提的建議,也換成老牛和野鴨的這種說話方式說一說。
(請同學分角色演一演小動物們的對話)
4.生活實踐運用
師: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在向別人提建議時,也可以運用這種先肯定后提建議的婉轉語言表達方式。例如:張小明同學上課喜歡做小動作,你會怎樣向他提建議?爸爸喜歡抽煙,你又會怎樣向他提建議呢?
師:你還想用這樣的說話方式向身邊的同學、親人提一提建議嗎?
師:在平時的生活中,當我們的朋友、親人有缺點時,我們應該及時規(guī)勸,但要注意運用這種婉轉的語言表達方式給別人提建議,做一個會說話的人。
【設計意圖:圍繞精彩對話語段,比較發(fā)現(xiàn)“先肯定后提建議”的婉轉語言方式,領悟這種說話方式的好處,再遷移運用。一是課本中模仿學習,把其他小動物給青蛙提的建議換成這種句式說一說;二是生活中實踐運用,平時向別人提建議時也可以運用這種說話方式。語文的學習是為了運用于生活,在課本中習得方法,到生活中實踐運用,才是語文學習的真正目的?!?/p>
六、仔細觀察,書寫生字
1.識記8個生字
交流:你是運用什么好方法記住哪個生字的?
2.指導寫“搬”
出示“搬”,交流如何寫好“搬”。
教師指導:“搬”的提手旁居左;“舟”居豎中線左側;“殳”第二筆是橫折彎,不是橫折彎鉤。
(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3.生練寫“搬”,師巡視指導
4.展示書寫,師生評價
(提醒學生要運用“先肯定后提建議”的婉轉語言方式提建議)
【設計意圖:識記生字、書寫生字是低年級語文的重要教學任務,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識記生字,方法多樣、有趣,實用、有效。生字點評,再次鞏固本課學習的“先肯定后提建議”的婉轉語言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運用?!?/p>
(作者單位:安徽合肥廬江縣城北小學)
責任編輯 張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