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杰 黃玉蓮
夏玉米是焦作市的主要糧食作物,近幾年每667 m2產量一直在500 kg左右。為了挖掘夏玉米的增產潛力,打破常規(guī)種植模式,積極探索夏玉米高產栽培新技術,筆者初步總結出一整套以緊湊性品種為核心,以提高密度為保障,以水、肥、化學調控為重點的一系列高產栽培模式。通過示范推廣,全市大面積產量在750 kg/667 m2以上的高產地塊顯著增加,增產效果顯著,為提高焦作市糧食產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選用高產優(yōu)質抗病良種
夏玉米要想高產,在品種選擇上一定要選用株型緊湊、抗性強、高耐密、抗倒伏的優(yōu)良玉米雜交種。通過近幾年的實踐證明,適合焦作市創(chuàng)高產的玉米品種有迪卡517、懷玉23、粒收1號、懷玉5288等。
二、微菌拌種,促苗早發(fā)
播種前玉米種采用霍尚澳優(yōu)液肥6 mL/kg對水15 mL均勻拌種,拌后堆悶1 h。攤開晾干后用40%甲基異柳磷,藥、水、種子比例為1:80:800拌種,防治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播種前采用微生物菌劑根果多多干拌,促進幼苗快速生長,提高光合效率,抑制有害病菌的侵襲。通過仔細觀察,微菌拌種后玉米早出苗1~2 d,根系發(fā)育快,根系旺,層數多。
三、種肥同播,幼苗生長健壯
機械播種時,按田間定株數每千株8 kg隨種子施45%(25-10-10)硫酸鉀緩控肥,種肥間距不低于15 cm,促進苗齊、苗壯,同時滿足玉米中后期生長。復合肥適當深施,磷肥、鉀肥一次性施足。出苗后,肥料及早得力,幼苗生長健壯。
四、搶時早播,確保全苗
俗話說:“春爭日,夏爭時。”焦作市最適宜的播種期,沙土和壤土地,麥收前5~7 d播種,麥收時1葉1心,機械收獲時損傷小。黏土地可在麥收前3~4 d播種,麥收后及時澆水,可確保一播全苗。麥收后鐵茬搶播的則越早越好,最遲不得晚于6月12日,否則會因秋季低溫不利于灌漿而影響產量。
五、改變種植模式,寬窄多株提密度
焦作市大多采用常規(guī)等行距種植,平均行距65 cm,密度偏低,每667 m2株數3500~4000株。通過實踐證明,玉米高產栽培的核心是增加密度。為了提高種植密度,改等行距為寬窄行種植,寬行90 cm,窄行40 cm,一穴多粒播種,每行按“1-2-1”或2株方式留苗,株距25 cm,每667 m2種植密度在7000株左右。據試驗示范,寬窄行一穴多株種植有利于增加密度、強壯根系,同時,還協調了玉米生長中后期群體、個體之間的矛盾,充分利用光、熱、水等自然資源,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減輕病蟲害,減少空棵率,產量顯著增加。
六、狠抓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
(一)及時間苗、定苗
玉米間苗、定苗是確保高產玉米群體結構、增加密度、合理密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玉米3葉期開始間苗,間去弱苗、小苗等;5葉期每行按“1-2-1”或2株方式定苗。
(二)及早防治病蟲害
玉米苗期蟲害多,特別是黏蟲,一旦發(fā)生,對玉米生長危害最大。出苗后應及時噴施啶蟲脒加菊酯類等農藥,防治薊馬、灰飛虱、黏蟲、棉鈴蟲等。
七、葉齡追肥,促花增粒,增加后期粒質量
夏玉米要想高產,在底肥施足的基礎上,根據玉米葉齡科學追施速效氮肥。播種小麥時每667 m2施有機肥3~4 m3,小麥收獲后,采用機械種肥同播方式,磷肥、鉀肥一次性施足。苗期根系生長快,幼苗生長健壯,拔節(jié)期不在追肥。玉米生長中后期追施2次速效氮肥,12~13葉即玉米大喇叭口期和開花授粉末期結合澆水,每667 m2追施尿素15~20 kg,可起到防禿尖、增粒質量的作用。
八、適時適齡,搞好化控
玉米高產的要求是高密度。玉米是高稈作物,高稈作物的大群體最容易出現倒伏,解決倒伏的最好辦法就是增強植株的韌性、降低高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化學調控,在玉米6~9葉期每667 m2結合玉米專用調節(jié)劑“金玉豐”40 mL對水30 kg,選擇晴天中午或下午噴施,一定要噴均勻,宜早不宜遲,6葉1心時噴施最好,可增加氣生根數,降低穗位,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減少空稈、禿尖等。據觀察,玉米噴施后7 d葉片濃綠平展,后期根系龐大,氣生根增加2~3層,有效降低了玉米個體株高,玉米植株高度較正常降低24.5 cm,穗位高度較正常降低19.3 cm,光合效率明顯提高,無空稈,抗倒、抗病能力增強,增產效果顯著,每667 m2產量增長20%以上。
九、隔行去雄
在玉米剛抽雄時,隔行隔株去雄,田間地頭不去,主要作用是減少養(yǎng)分消耗,提高小花結實率,每667 m2產量可增長10%左右。
十、適時晚收
要奪取玉米豐產豐收,后期適時晚收是一項無投資、效益好的重要措施。據試驗,玉米收獲以完熟期最佳,此期玉米的產量和千粒質量最高。玉米苞葉發(fā)黃、乳線基本消失時進行收獲,每667 m2可增產30 kg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