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心寬
風光攝影,也稱風景攝影,是攝影藝術中的一個重要門類。它是攝影人拍攝最多、也最受歡迎的拍攝題材之一。從廣義上來說它不單是自然風景還應包括人文景觀:山川地貌、田原風光、都市建筑,名勝古跡等等。
風光攝影從表現(xiàn)手法上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寫實表現(xiàn),以客觀現(xiàn)實的純自然和人文景觀為本,適當?shù)刈⑷肱臄z者的個人主觀情感,以此來表現(xiàn)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這種主觀表現(xiàn)的注入,打破了傳統(tǒng)客觀再現(xiàn)的構成章法,它在尊重客觀現(xiàn)實的基礎上再造客觀現(xiàn)實美景。這類作品應稱之為商業(yè)性風光攝影(或宣傳性風光攝影),是地方政府形象及旅游宣傳用量最大的風光攝影圖片。這類作品要求自然真實、客觀地反映某景點的自然或人文景觀,讓觀者感受到自然美的魅力,嚴禁電腦隨意地組合拼貼,欺騙觀眾。
第二類:創(chuàng)意表現(xiàn),它完全改變客觀現(xiàn)實的純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本來面目,以拍攝者主觀意識的抒發(fā)為主。作者用一種超現(xiàn)實意識在作品中注入強烈的個性情感因素,加以美化。在作品中,主觀色彩濃重。作品內(nèi)容的表達已不受概念、判斷、推理、思維規(guī)律約束;作品內(nèi)容和形式往往是閃現(xiàn)式的、沒有因果的連續(xù)關系;作品內(nèi)容的時空次序是跳躍的、顛倒的,現(xiàn)在、過去和未來縱橫交錯,它是一種多時空構成的主客融合,它創(chuàng)意、營造出使欣賞者產(chǎn)生藝術想象的空間。著名攝影家郎靜山先生上世紀創(chuàng)建的“集錦攝影”即屬此類?,F(xiàn)代數(shù)碼便捷的后期處理方式,使該類作品有越來越大的發(fā)揮空間。
風景,無論是城市、鄉(xiāng)村、平原、山巒,到處都有。而如今擁有數(shù)碼相機、數(shù)碼攝像機、智能手機的人很多,他們可以隨時隨地拍攝,但是能創(chuàng)作成為風光攝影作品的人卻很少。究其原因很簡單,這些人不知道如何用光、如何構圖,未了解、掌握風光攝影的基本理論和攝影技巧及創(chuàng)作規(guī)律。
一幅優(yōu)秀的風光攝影作品的產(chǎn)生,往往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和諧統(tǒng)一的結晶。這是因為,風光攝影審美對象主要是自然美,其“天時與地利”是自然美的最佳時機和形式,能否抓取和表現(xiàn)好自然美的最佳時機和形式,則又取決于“人和”——拍攝者對它的審美能力和攝影創(chuàng)意技巧。
在這里我根據(jù)前輩的成功經(jīng)驗,總結出風光攝影十種方法,簡潔實用,供廣大影友借鑒。
1 尋覓簡約的構圖
攝影是減法,是攝影家從大千世界紛繁雜亂中選擇、提煉出來的,它要求攝影家從平凡中發(fā)現(xiàn)新奇,這是很有道理的(當然攝影也可以是加法、乘法、除法,本文應用的是減法,也是攝影最常用的方法)。攝影藝術作品只能反映生活的一個片斷,因此,必須使所拍攝的對象具有典型的概括性和代表性。畫面要簡約,必須盡量減去影響主體表現(xiàn)的一切雜亂無章的東西,恰當運用好攝影的藝術語言與光影技巧,使主體更加鮮明突出。
一句話,要善于尋求最簡約的構圖。如作品《畫意黃山》,它是黃山西海的一個著名景點,那天沒有云海,只有淡淡的薄霧,正常光影下,它與背后的山峰重疊并被淹沒在繁雜的山色中,很難突出此景,而選擇有淡霧逆光下拍攝,利用空氣透視的近濃遠淡,利用鏡頭稍微進光出現(xiàn)的光斑,以及逆光產(chǎn)生的光芒,隱去了質(zhì)感、細節(jié),使畫面既簡潔,主體形象又突出。這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和諧統(tǒng)一的結晶。
2 利用晨光與夕陽的光影
“晨光熹微、夕陽西下”,這兩個時刻是最容易出佳作的時間,有些人迷戀這個時刻應該在名山大川,但他忘記了,那里被眾多的大師與愛好砉光顧,已經(jīng)審美疲勞了……
清晨、傍晚的光線視角低,色溫低,光線投影長,我們表現(xiàn)自然美景,很好地利用清晨、傍晚的獨特光影,會拍攝出別具特色的作品。
日出、日落前后30分鐘,是攝影的黃金時間,城市中晨練的人群、霧茫茫的山村景色、展曦下層次分明的山巒、晨光中水天一色的湖面、夕陽下勞動的人們的身影都是拍不完的題材。
清晨由于太陽在天空的位置較低,光線會產(chǎn)生一種生動的,具有強烈方向性的側光、逆光,突出了由亮光和深影之間相互作用而產(chǎn)生的質(zhì)感。
如《冬日的色彩》這幅作品是利用平射角的日出光影,拍出沒有秋葉的冬季色彩。地處美國中西部高原的科林斯堡,早晚日出、日落時太陽的射角更低,美國落了葉子的樹枝很密,在金色陽光照射下,金黃色一片。早晨天氣多云,東邊太陽在云縫中露出,西邊一大片烏云,沒有陽光照射呈藍色調(diào)(拍攝時間大約只有五分鐘),與金黃色陽光照射的區(qū)域呈現(xiàn)出冷暖對比的藝術效果….
3 尋求單一的色調(diào)
彩色攝影中尋找單一的色調(diào),這是聰明攝影家的首選。黑白攝影用黑、白、灰,高度地概括了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藝術地再現(xiàn)了大自然的色彩。而單一色調(diào)的畫面與黑白攝影同樣,更具一種視覺的沖擊力。
我特喜歡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如何用攝影來表現(xiàn)“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我找到一種表現(xiàn)形式,那就是紅外線下的荷花……紅外光照射在荷花、荷葉上,一股從容淡定、藍寶石般靜謐的氣息撲面而來,荷塘“月色”下的荷花,單一的冷色調(diào),更顯得荷的神秘、寧靜、清新,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視覺感受。
4 把太陽拍進畫面
清晨、傍晚獨特的光影、天空也是異常美麗,日出、日落的太陽因光線較暗呈金黃色,我們在拍攝自然景觀時,將太陽也一道拍進畫面,金黃色圓形的太陽,使天空顯得多姿多彩,而更賦予一種詩情畫意之美。
如作品《花香蜂自來》用老蛙15mm超廣角、微距鏡頭拍攝。這類鏡頭的特點是景深較大,前面離鏡頭近的景物成像大,而背景極為廣闊,與現(xiàn)實差距極大,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鏡頭最近對焦距離僅15cm。
5 關注異常的氣候
明媚而燦爛的陽光能拍出色彩艷麗、反差強烈的畫面,也是一般人喜愛的天氣,認為這是“好天氣”;但“山色空蒙雨亦奇”利用異常的天氣,比如雨天、霧天、雪天、陰天等一般人認為的“壞天氣”,照樣能拍出別具特色有詩情畫意的佳作。在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中,對攝影師而言,應是全天候的攝影師。
《云涌都市》拍攝于我居住的合肥市綠陽苑小區(qū)18樓頂層,幾十年養(yǎng)成的習慣,特別關注天氣,每天早晨起來,總喜歡去陽臺看看天氣。前年4月上句的一個早晨,在我住的八樓陽臺上,我看到近處的樓房在一片云霧中,有陽光的區(qū)域,云霧呈現(xiàn)出金黃色,這種很難得的景象,我是第一次見到。我迅速取出尼康D750數(shù)碼相機,乘電梯至頂層,拍下一組《云涌都市》的場景,這一現(xiàn)象只延續(xù)一兩分鐘的時間,隨著一陣風,霧氣瞬間散開,正所謂“撥開烏云見太陽”。
攝影創(chuàng)作是一種個性化的藝術,有時異常的天氣稍縱即逝,攝影師要善于抓住瞬間。
我相信“天道酬勤”……
6 顛倒的鏡像世界
鏡像的釋義:其各部分的排列與另一個作為模型的基本相似的東西的排列正相反;相對一根與之交錯的軸或一個與之交錯的平面為顛倒的東西。
物體能產(chǎn)生鏡像對比的主要有:水面、鏡面、玻璃、光滑的物體表面等等。
在攝影創(chuàng)作中運用最多的鏡像對比,就是水面。
景物在水中的倒影,也是對稱式構圖的一種形式,而且水中倒影因光的不同角度的折射,以及風速的影響,使水中顛倒的世界顯得更多姿多彩,變幻莫測。
《虔誠》拍攝于九華山大愿文化園。拍攝當天中午下了一場大雨,很多地方有積水。在距離99米大佛還有幾百級臺階的一個平臺上,我發(fā)現(xiàn)了這一片積水,大佛的倒影清晰的映在積水中。很多佛教徒虔誠的一步一磕頭去拜大佛。我找了個角度守在那里,四個年輕的女士,從正中間向上拜佛,當她們的身影正好符合我的構圖要求時,我抓拍下這個含蓄的《虔誠》瞬間。
7 異常的天空云彩
我們知道,自然美的顯現(xiàn)側重于形式美,自然美的特征是變易性較強,而天空云彩的結構變易性更強,一年四季、日出日落天空云彩的結構千變?nèi)f化,藍天、白云、朝霞、夕陽,這些多彩多姿的云彩結構值得攝影者去關注、去捕捉。我有個習慣,當看到美麗的藍天白云、朝霞、夕陽,都會隨時拍下來留作天空背景資料,如果以后需要換天空背景,我可以根據(jù)景物的光線、地理位置,來尋找合適的天空云彩。
《天地間》拍攝于美國科林斯堡市。這里海拔1800多米,屬美國西部高原氣候,傍晚的天空湛藍,白云呈金黃色,水面云彩的倒影在微風吹拂下顯出金色的曲線,一只加拿大雁站在淺水中,另一只漂浮在遠處的水面上,我離最近的加拿大雁只有一米多遠,它友好地看著我,任由我支起三腳架,安裝好卡色PRO C-PL圓形偏振鏡+100×150mm長方形中灰濾鏡,直至按下快門。老蛙12mm超廣角鏡頭,超強的空間透視感,使作品產(chǎn)生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8 尋覓圖案美
俯瞰大地,自然界有很多優(yōu)美的圖案,山川、湖泊、村莊等等,在一定的高度俯瞰,它們會呈現(xiàn)出獨具一格的圖案美。如梯田組成的曲線美;一塊塊田園組成美的幾何圖案;一壟壟茶園組成美的線條圖案;都市俯瞰的圖案美,這些都值得我們?nèi)リP注、去選擇、去拍攝。
如作品《青花瓷》拍攝于合肥逍遙津公園。今年初春的第二場雪,我專門帶羞無人機去拍攝逍遙津公園,想拍出一張簡約的雪景作品。我在逍遙津公園不斷尋覓,最后決定拍攝以湖面為背景,由曲孔橋相連的逍遙閣和小島為主體。無人機開始上升,大約在100米左右,在盤旋中找到了這幅畫面,畫面中單一的色調(diào),讓我激動地按下快門。在后期調(diào)整色彩時有意將畫面調(diào)成《青花瓷》般的藝術效果。
由此可見,拍攝角度對攝影師的至關重要性。
9 巧用投影的效果
自然中的光與影是相互依賴并存的,有光就有影。我們巧用自然界中光線的投影效果來均衡畫面、增加層次,有時還會用光影作前景增加景深,構成別具特色的視覺效果。
清晨迎著初升的太陽,我又來到謝爾登湖邊,湖面上全是加拿大雁在水中嬉戲,早晨金色的陽光,將我長長的、孤獨的身影,映在冰冷的白色湖面上,沒有陽光處是一片冷色調(diào),遠處的一排大雁被陽光照射,從10mm鏡頭取景框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幅冷曖對比很美的畫面。舉起索尼α7RⅡ相機,用老蛙10~15mm變焦鏡頭的10mm端拍下這幅《我與大雁》。
攝影是個性化的創(chuàng)作,攝影師要耐得住寂寞,敢于面對孤獨,才能創(chuàng)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10 不落俗套的前景
我們知道前景在構圖中的作用,一幅好的風光作品,配以不落俗套、別具特色的前景,會增強風光作品的視覺效果,景深透視感加大。比如我們有時使用夸張的前景來加強畫面的視覺效果,增加與畫面主體間的大小對比,從而起到突出主體的作用,使作品更具視覺沖擊力。
《古城夜色》拍攝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壽縣賓陽門(東門)的翁城,這里是通向古城外的一個通道,白天自行車、摩托車、三輪車很多,車來人往,拍攝時畫面也較亂。
我專門觀察到,夜色中當車進入城門后,車燈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光柱,夜晚或凌晨最明顯。
我在凌晨5點左右去拍攝,這時車很少,便于使用三腳架,翁城里沒有安裝美化城墻的燈光,只有一盞照明用的燈光。選好角度,從翁城的第一道城門中向里面拍攝,為了將第一道城門作為前景,我選擇了合肥生產(chǎn)的老蛙12mm超廣角鏡頭,利用前后門三輪農(nóng)用車的燈光來拍攝,經(jīng)過幾次試拍終于拍到理想的瞬間,一輛從城內(nèi)開出的車進入城門,快接近翁城內(nèi),桔黃色燈光光柱出現(xiàn)了,當后面又有一輛車快進城門時,我按下了快門。
超廣角鏡頭的透視感強,加之選用的城門前景,使面積不大的翁城立體感更強,大面積的冷色調(diào)的襯托,又使暖色調(diào)的燈光更加突出,組成了一幅非常難得一見的《古城夜色》。
國內(nèi)、國際的攝影節(jié)、攝影閣,神州大地遍地開花,一位影友說的精典:“攝影周和廣場舞一樣普及和同質(zhì)化”。
幾十只長槍短炮(甚至幾百只)的焦點對準一個景點、一個模特,站在同一個攝影觀景臺,大師也很難不重復。
這種現(xiàn)象給我的感覺像吃過一閣的大餐一樣,沒有味覺了……
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就是一種個性化的藝術,我相信“天道酬勤”,不管是風光攝影還是其他攝影,就是要走自己個性化的路,就是要面對孤獨、寂寞,勞其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