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寒說語文
“第十名現(xiàn)象”在媒體上被廣泛關(guān)注。據(jù)說這是一個小學老師發(fā)現(xiàn)的,這名老師從教20年后,對1990年前后畢業(yè)的150名小學生做了跟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第十名前后的學生,在后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現(xiàn)出色。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這篇文章值得盲目追求高分的家長一讀。
“如果我這個填空不出錯,那我這次英語就得滿分了。可惜之前刷題的時候沒注意到這個知識點。”
——某同學的自我感嘆
“你看人家小明,數(shù)學考了滿分,你和人家還有5分的差距呢。你就是題做得少,要再努力!你也拿個滿分給我長長臉!”
——某家長對孩子的期望
“我們看你這次考試的排名,如果你總分再多6分,也就是平均每科多拿1分多點,你就可以進年級前十了?!?/p>
——某老師和學生的談話
如今,小學考試,語文數(shù)學雙百算是標配。中學考試,也要各科無限接近滿分,才有可能被奉為學霸或者學神,享受萬眾崇拜的目光。
學生、家長、老師,每個人都對高分甚至滿分充滿了無限的向往,孜孜以求,并為此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每個人都覺得考試拿高分甚至滿分,那是成功的表現(xiàn)。很少有人會覺得這種對高分的狂熱追求是病態(tài),甚至是無知。
然而,我當老師,我會對我的學生說,平時考試考八十多分就挺好,沒必要追求太高的分數(shù)。我當父親。我也絕對不會對我的孩子提出什么高分甚至滿分的要求,八十多分就挺好!
今天,我就來說說,為什么狂熱追求高分甚至滿分是一種病,是一種缺乏常識的無知病。
1.任何考試。都有其局限,都只能考出部分能力
無論命題水平有多高,它總是只能考查出考生對試卷所涵蓋的有限的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如何。所以它只是考生一部分能力的展示。
不要因為分數(shù)高幾分就沾沾自喜,也不要因為分數(shù)低幾分就垂頭喪氣。同分不同質(zhì)。甲同學為準備考試做針對性極強的復習,反復刷題;乙同學完全靠平時積累,不做針對性的復習,只依靠實力,即使兩者的分數(shù)完全相同,背后的含金量卻完全不同。
我們不能只看到冰山上面的部分,而不關(guān)注冰山下面的部分。為冰山上面的部分做出的努力過多,為冰山下面的部分做出的努力太少。為了短期的顯性的分數(shù)而拼命,而忽略了長期的隱性的能力的形成,得不償失。
為什么小學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考雙百,而到了初中高中,就出現(xiàn)了那么大的差距?因為為冰山下面的部分所做的看不見的努力,每個人是如此的不同。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考試,則這場考試沒有范圍,或者說范圍無限大,需要全方位的更多的能力。僅僅針對每一次考試所做的極為窄化的復習遠遠不夠。甚至可以說,這種窄化的復習在相當程度上阻礙了你視野和能力的擴展。
即使單純就考試而言,這種過于窄化的急功近利的為求高分的學習,一旦出現(xiàn)考試內(nèi)容調(diào)整或擴展的情形,不適應甚至是不知所措的情況便比比皆是。
2.消耗過多時間和精力去追高分.是典型的高投入低產(chǎn)出
為了追求更高的分數(shù),必然要想盡一切辦法,把特定考試范圍內(nèi)的內(nèi)容逐一砸實。不僅要關(guān)注大面上的主干知識,還要關(guān)注邊邊角角的零碎知識,甚至需要費很大勁兒去記住我們目前的理解能力所不能達到的結(jié)論,這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
假設(shè)從80分提高到85分,需要花費兩小時復習。那么,從85分到90分,同樣都是5分,則可能需要花3小時或者更多。如果從90分到95分,時間可能就要翻數(shù)倍。而從95分到100分呢?則可能是花數(shù)倍的時間我們都很難達到。
可是,我們要知道,在這個時間投入的過程中,因為我們是針對特定范圍的考試內(nèi)容反復練習,所以只是分數(shù)上看起來有所提高,但實際上能力并沒有獲得多少增長。
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寬,不糾結(jié)于這短期的5分或者10分,而是更為廣泛地學習,打下更為堅實深厚的基礎(chǔ),或許,以前需要5個小時解決的問題,在有了更強的能力之后,5分鐘就解決了。
這樣比較起來,你覺得哪一種是更為聰明的做法呢?你是愿意急功近利,為短期成績的耀眼消耗過多的時間和精力;還是愿意把目光放得更長遠,把這些時間和精力用在更為廣泛的能力擴展上呢?
3.已知內(nèi)容的低水平重復。會嚴重磨蝕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產(chǎn)業(yè)工人在生產(chǎn)線上不斷重復同樣的動作,很快就會心生厭倦。同樣的道理,為求得高分針對特定的狹窄的考試范圍做反復的機械訓練,也必然會讓學生心生厭倦。一個人對于未知領(lǐng)域的探索,因為好奇才可能充滿熱情,而在已知領(lǐng)域的不斷重復卻傷害這種熱情。這種熱情之火一旦被熄滅,即使再面對未知事物的時候也很難燃燒。
即使是所謂的學神或者學霸。也只是在短時間內(nèi)享受了獲得高分甚至滿分的榮耀與滿足,而一旦考試成績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再成為大家關(guān)注的焦點,接下來就可能會產(chǎn)生巨大的失落感。進一步而言,隨著學生時代的結(jié)束,不再有頻繁的考試刺激,找不到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則更可能產(chǎn)生人生的茫然之感。而這種人生的茫然感,心靈的空洞化,是對人巨大的無可挽回的傷害。
4.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一定程度上是很低端的事
到現(xiàn)在為止,基礎(chǔ)教育中的絕大多數(shù)測試都還是偏向于在試卷中提出一個問題,要求學生做出一個答案。這個答案不能偏離命題人所給的參考答案,也就是大眾認知中的所謂標準答案。如果偏離了這個所謂的標準答案,就可能被扣分。
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很清楚地知道。提出問題的能力比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一個很容易解決或者可以立刻就能解決的問題在相當程度上并不是具有高度價值的問題。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和一個復雜的或者具有高度價值的問題和平共處,要學會帶著它們前進,不斷地深入鉆研。僅僅滿足于做出一個所謂的標準答案,得到一個高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是滿足于記住一個結(jié)論,而不關(guān)注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這些都是形成真正學習能力的大忌。
不要往另外一個極端理解,不要誤以為我說不要狂熱地追求高分,就是在倡導60分萬歲。
“60分萬歲”不行,那是一種消極與懈怠。如果只考60分,則意味著你可能連考試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都沒有掌握。這種知識和能力上的巨大疏漏,會成為你今后前進路上的重重障礙。
而考到80分以上,則意味著這些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已經(jīng)掌握了,雖然并沒有做到大眾眼中的所謂最好,但基本上不會影響你做進一步的擴展、進一步提升你的能力。但所謂“過猶不及”,如果都到了90分甚至更多,你還不滿足,還瘋狂地刷題,必然會染上我上面所講的種種病態(tài),遭受我前面所講的種種傷害。
那如果不為了追求高分而學習,節(jié)約下來的時間和精力能做些什么呢?我給出這樣一些建議。
1.精讀一本或者幾本真正的經(jīng)典
雖然人生的考試沒有范圍,但是經(jīng)典可以成為一種普適性的道理,它比一份試卷所考查的內(nèi)容要廣泛得多。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夠穿越時空而來,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精讀一本或者幾本經(jīng)典,把它們存在你的頭腦中,隨時隨地可以取用。讓它們不斷地和你的閱讀、生活相碰撞。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經(jīng)典可以成為人生的燈塔,為你指引方向,讓你的人生不會偏離航道。經(jīng)典可以成為思維的武器,豐富和深化你的思想,讓你能夠看清紛繁復雜的世界。
2.盡可能有意識地不斷擴展你的視野和能力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未來的社會,變動會更為劇烈。很大可能上不再是掌握一門知識、一個技能,在一個行業(yè)從一而終,隨時會面臨失業(yè)與再就業(yè)的危機。開闊的視野與能力,可以讓你變“危”為“機”,可以讓你更從容地面對這種調(diào)整。
退一步來說,僅僅就專門的某一項工作而言,如果有開闊的視野和能力,你就有可能從已知中發(fā)現(xiàn)未知,從平常中發(fā)現(xiàn)不平常,比別人看到的更多,比別人做得更好。視野和能力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你人生所能到達的高度。所以既要讀經(jīng)典,又要讀自然,還要學會向他入學習,要不斷擴展你的視野和能力。
3.在一兩個自己感興趣的方面做深入鉆研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人的興趣點可能不同,我們也不必求同,反而應該求異。因為越是獨特,則意味著越是不可替代。這個興趣可以是一個針對特定歷史時段的研究,也可以是琴棋書畫中的一個愛好,甚至也可能是一門手工的技能……
要順從你的興趣的驅(qū)動,有意識地在你感興趣的一兩個方面深入鉆研。這種深入鉆研過程中所獲得的方法和能力,在某些時候,有可能被遷移到其他的學習和工作中去,成為意想不到的助力。即使不是為了遷移,單單有一兩個自己喜歡的深入探究的興趣點,也足以幫助你在無聊的時候有能力迅速擺脫這種消極情緒。
4.掌握一兩項可以一輩子受益的體育運動技能
體育的重要作用,無論如何強調(diào)都不為過。它既是你身體健康的基本保障,也是你獲得堅韌頑強毅力的重要來源。
法國思想家蒙田說:“只要失去健康,生活就充滿痛苦和壓抑。沒有它,快樂、智慧、知識和美德都黯然失色,并化為烏有。”一兩項讓我們一輩子受益的體育技能,可以讓我們保持健康的體魄,而這正是一切快樂、智慧、知識和美德的基礎(chǔ)。
即使以上我所說的這些方面,你做得甚少。單單就是從狂熱的對高分的追求中解脫出來,讓生活和學習從奔忙中稍稍放慢節(jié)奏,把時間和精力剩余下來,有一些閑暇也是好的。
龍應臺說:“思想需要經(jīng)驗的累積,靈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細致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累積、沉淀、觀照,哪一樣可以在忙碌中產(chǎn)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無法寫作,音樂家無法譜曲,畫家無法作畫,學者無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變成名嘴,使名嘴變成娛樂家,使娛樂家變成聒噪小丑。閑暇、逗留,確實是創(chuàng)造力的有機土壤,不可或缺?!?/p>
平時的考試不狂熱地追求高分,是不是意味著中、高考就得不到高分呢?
這兩者一點都不矛盾,如果你平時狂熱追求高分,很可能因為遭到這種急功近利學習方式的種種危害,頂?shù)搅瞬A旎ò鍩o法突破。而如果平時注重積累,注重擴展,關(guān)注學習本身,反而可能在初、高三復習備考過程中能夠獲得極強的加速能力。有了這種能力,獲得高分,小菜一碟。
中國的哲人孔子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p>
西方的哲人盧梭說:“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p>
愿每個人,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家長,每一位老師,都能夠靜下心來,好好思索一下當前教育領(lǐng)域中狂熱追求高分的嚴重危害。為自己,也為孩子的人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點燃一把思想的火炬,照亮前行的道路。
(選自“水寒說語文”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