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在這個“語文為王”的時代,高考作文日益成為語文試卷的重頭戲。高考全國卷作文以其涉及考區(qū)較為廣泛,具有一定代表性,也日益成為眾多學者、專家研究的對象。筆者在細讀近幾年高考語文試卷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了高考語文全國卷的幾處新現(xiàn)象。
[一]
[主旨新傾向:濃濃家國情]
比較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全國卷,尤其是從2017年開始,筆者發(fā)現(xiàn)其主旨有著明顯的傾向——濃厚的家國情懷。主要體現(xiàn)為:在時代脈搏的把握中彰顯家國情懷,在文化傳承中抒發(fā)家國情懷。
(一)在時代脈搏的把握中彰顯家國情懷
今天的中國,巨龍?zhí)K醒,傲立在世界的潮頭,不管是“一帶一路”“西藏天路”還是“嫦娥五號”都凝聚著中國人民的智慧,展現(xiàn)出中國的實力。高考作文全國卷緊扣時代的呼喚,在時代脈搏的把握中彰顯出濃濃家國情。
2019年全國Ⅱ卷:1919年,民族危亡之際,中國青年學生掀起了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1949年,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新中國青年投身于祖國建設的新征程。1979年,“科學的春天”生機勃勃,莘莘學子胸懷報國之志,匯入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國凱歌前行,新時代青年奮勇接棒,宣誓“強國有我”。2049年,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青年接續(xù)奮斗……
“1919年”“1949年”“1979年”“2019年”“2049年”,命題者別出新意,用五個以“9”結尾的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年份組織材料,在這五個年份里,中華民族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書寫著一段又一段的新歷史,開啟了一段又一段的新征程。作文題目顯然在向學生傳遞著這樣的信息:回首過去,中國在前進,展望未來,中國又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使命還將落在新一代青年的肩頭。呼吁學生將自己的目光由學校轉向社會,由書本轉向國家大事,真正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二)在文化傳承中抒發(fā)家國情懷
“一個民族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跡都珍藏在民族的語言里?!惫旁娢淖鳛樽罱浀?,最純粹的語言,它以精煉又內涵豐富的意韻,整齊而又和諧押韻的語言,抒發(fā)出詩人對于生活對于家國的種種思想感情。請看2017年全國Ⅱ卷: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
③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魯迅)
⑥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shù)名句化育后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這六則詩文中既有傳統(tǒng)經典《周易》對青年人自強不息的勉勵,也有古代詩人對家國的濃濃思念;既有現(xiàn)代文學名家傳遞出的個人的高潔情操,又有領袖人物抒發(fā)的豪情壯志,他們都鼓勵考生跳出書本,關注個人精神氣節(jié)、關注社會發(fā)展、關注家國興衰。
[二]
[形式新變化:多種形式“各顯其能”]
縱觀高考作文全國卷,我們還驚喜地發(fā)現(xiàn),近幾年高考全國卷的命題形式多種多樣,既有常規(guī)的文字材料作統(tǒng)帥,也有詩文、標語“嶄露頭角”,更有漫畫作文別出新意。
(一)詩文、標語“嶄露頭角”
以文字材料作命題一直是高考作文的傳統(tǒng)形式,到目前為止,90%以上的題目都是以文字材料的形式來進行命題。這樣的命題形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在緊張的考場上也不容易出錯,所以高考作文題目一直是文字材料做統(tǒng)帥。但是近幾年高考作文全國卷也在嘗試新的形式,詩文、標語等新形式逐漸“嶄露頭角”。
2017年全國II卷就采用古詩文的形式,使學生產生煥然一新的感覺。2018年全國Ⅲ卷采用宣傳標語的形式,更是給學生帶來新的寫作體驗。
2018年全國Ⅲ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特區(qū)口號,深圳,1981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時評標題,深圳,2005
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新區(qū)標語,雄安,2017
詩文和宣傳標語都有短小精悍的特點,是濃縮的精華,相比傳統(tǒng)的大段文字材料,詩文、標語對學生來說難度會增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這些新的考查形式的出現(xiàn),也是高考全國卷作文發(fā)出的改革信號——高考作文會以新的形式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這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
(二)漫畫作文別出新意
恢復高考以來,高考作文運用漫畫的形式進行擬題可謂是少數(shù)。最早的漫畫作文題目要算是1983年全國卷《這個下面沒有水,再換個地方挖》,既有文字注釋,又有人物形象,景物背景等。36年來,這期間雖然也有漫畫作文的出現(xiàn),但還是為數(shù)不多的,最近的一次是2016年全國卷關于成績的漫畫作文,引起眾多學者專家的議論。2019年全國Ⅲ卷又以漫畫材料的形式出現(xiàn),再一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相較于2016年的漫畫作文,2019年的漫畫作文在審題難度上有所下降。畫面上的主角很明顯是老師和學生。老師的那句話“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是整幅畫的重點,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漫畫主要表達的是師生間的濃濃溫情??忌瓤梢詮膶W生角度進行寫作,也可以從老師的角度進行寫作,甚至可以從反面立意。既可以寫成記敘文,也可以寫成散文、議論文等,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空間。與前幾年注重從宏觀視角進行命題相比,2019年漫畫作文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將視角拉回現(xiàn)實生活中,更加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學生更能夠從實際出發(f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
[要求新指向:指向思維發(fā)展與提升]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對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給出了明確的界定,并將其概括為“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維度。高考語文全國卷作文在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將“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放到重要位置。
(一)開發(fā)想象力
寫作本來就是一個發(fā)展想象力的過程,學生只有在充滿想象的世界里翱翔,才能創(chuàng)造出優(yōu)質的文章,近幾年高考作文全國卷更加突出對學生想象力的考查。
2018年? 時光瓶留給2035年的18歲青年
2000年? 農歷庚辰龍年,人類邁進新千年,中國千萬“世紀寶寶”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
2013年? “天宮一號”首次太空授課。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準扶貧”開始推動。
2017年? 網民規(guī)模達7.72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紀寶寶”一代長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35年? 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zhàn)。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想象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
2018年高考作文全國I卷創(chuàng)造出“時光瓶”這樣的新媒介,給考生展示了從2000年到未來2035年中國的發(fā)展變化,使考生既能對中國當下的發(fā)展狀況有著準確的認識,感受到與新世紀中國一路同行、一起成長的責任和使命,又能對未來中國夢產生無限的期待??忌梢猿浞职l(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訴說自己對于未來中國的無限期待,在想象中,留待2035年的開啟。
(二)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
近幾年高考作文全國卷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出其不意,一般來說高考考場作文雖然要求文體不限,但是主要還是以議論文或是記敘文居多。2019年高考作文全國卷卻出其不意地考演講稿。1991年高考作文題曾經要求就“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寫一篇發(fā)言稿參加辯論,但是發(fā)言稿和演講稿還是有細微的差別,可以說2019年全國Ⅰ卷首次考演講稿,開了先河。
2019年全國Ⅰ卷:“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百砼d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綿延至今??墒乾F(xiàn)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愿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么忙,勞動太占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后可以交給人工智能??!”也有的說:“勞動這么苦,這么累,干嗎非得自己干?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xiàn)象。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tǒng)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演講稿作為一種新的文體考查形式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具有重要的作用,考生可以憑借自己對于勞動的認識,各抒己見,提出自己對勞動的理解。
(三)發(fā)展思辨能力
高考作文不僅要考查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重要的還注重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且看2018年全國II卷:
“二戰(zhàn)”期間,為了加強對戰(zhàn)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zhàn)后幸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里彈痕多就加強哪里。然而統(tǒng)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chuàng)的戰(zhàn)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shù)據(jù)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剛看到這個題目,考生可能會陷入迷茫中。隨著閱讀材料的逐漸深入,考生會發(fā)現(xiàn)這則材料和以前考過的材料有著很大的差別,而且這則材料與常規(guī)思維背道而馳,很多考生可能會感到“摸不著頭腦”。其實,仔細分析這則材料不難發(fā)現(xiàn),可以從多方面進行立意。一般認為,飛機上彈痕多的地方,受到重創(chuàng)更多,自然要加強對彈痕多的地方的修護;但是,沃德力排眾議,提出更應注重彈痕少的地方,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chuàng)的戰(zhàn)機,很難有機會返航”。沃德的這種思維方式打破常規(guī)慣性思維,考生可以從打破常規(guī)思維這個角度進行立意寫作;另外,表面上大家認為彈痕多的地方就要加強修護,實際上,更應該注重彈痕少的部位,這也體現(xiàn)了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道理;還有,沃德力排眾議,勇敢對英美軍方的調查提出疑問,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也是值得學習的,也可以從實事求是,敢于堅持真理等角度進行審題立意。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審題立意,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
面對高考全國卷作文主旨、形式的新變化,我們驚喜之余更多的是要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才能教會學生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