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軍娥
語文教師必須致力于情境教學,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情境,學生才能愉快地學習知識。
情境? 小學語文教學? 有趣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調(diào)動情感功能,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情感功能,努力實現(xiàn)情知交融,升華情感功能,使整個教學活動趨于“和諧”。我認為,語文教師必須致力于情境教學,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情境,學生才能愉快地學習知識。那么,語文課堂上又如何“點燃”學生的興趣呢?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和體會。
一、借助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
在教學中借助音樂,烘托渲染課文內(nèi)容,不僅能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還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如在教《雨中》這一課時,就可以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聽過雷鋒叔叔的故事嗎?讓我們一起聆聽《學習雷鋒好榜樣》這樣一首動人的旋律,去感悟那一幕幕友愛互助,助人為樂的場景。這樣將音樂與課文內(nèi)容融洽地交織在一起,入情入理,深入淺出。為理解課文主旨,突破難點做了鋪墊,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目的。
又如在教課文《草原》時,我在黑板上掛放了一幅草原風光圖,接著便播放了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盡情感悟。課堂上隨著音樂的起伏變化,同學們被深深吸引住了。整個思維、整個個體仿佛融入了那廣闊無邊、藍天碧野的草原之中。接著教師不失時機地導入:“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先生一塊兒領(lǐng)略草原美麗、迷人的風光吧!”這樣的導入以美的氛圍感染了學生,一下子喚起學生對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為學習課文打下了感情基礎。
另外,像在教《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別董大》等之類的詩就可以配放音樂《長亭送別》、《朋友啊,朋友》等,借用音樂強烈的剌激力、影響力,使學生從詩中獲得更為直接、更為豐富的感受,加深理解。
二、巧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
電教媒體能夠具體形象地再現(xiàn)各種事物現(xiàn)象和情景,能剌激學生的各種感官,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內(nèi)容中去體驗。例如,講《開國大典》一課時,由于時過境遷,孩子們無法體會到人民由新中國成立所產(chǎn)生的激動喜悅之情。我就借助了影片《開國大典》自制課件,播放了開國大典人山人海的會場,毛主席宣布新中國成立,人民歡呼雀躍,升國旗,閱兵式,群眾游行等一個個真實、生動、壯觀的場面。教師再配以聲情并茂的解說,學生們被深深感染了,隨著《義勇軍進行曲》的響起,同學們竟慷慨激昂地唱起了歌詞,此情此景讓我深深體會到了是課件把同學們帶到了56年以前的那個特殊的日子,他們已經(jīng)完全融入了那歡呼雀躍的人山人海之中。
又如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時,為了讓學生親自感受當時的動人場面,我借助影片《周恩來》自制課件,讓學生大概了解周總理的生平事跡,并重點展示首都億萬人民在十里長街為總理送行的畫面。在低沉的哀樂聲中,伴隨著如泣如訴的朗讀,隨著緩緩移動的畫面,學生親眼目睹了當年首都億萬人民沉痛悼念周總理的感人情景。整個身心沉浸在對總理的敬仰、懷念之中,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這樣整堂課學生們都被帶入了課件所再現(xiàn)的畫面當中了,入情入境,情境交融。
三、體驗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采取扮演角色、學說、學演這些讓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課文內(nèi)容形象地再現(xiàn)于學生面前。這樣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的體會。
例如,我在教《比尾巴》一課時,在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之后,就進行了角色扮演:一位同學當播音員,六位同學分別戴上頭飾,綁上“猴子、公雞、兔子、鴨子、松鼠、孔雀”的“尾巴”,然后進行比賽,其他同學當裁判,最后決出: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誰的尾巴彎?誰的尾巴高?誰的尾巴最好看?在角色扮演中,學生們不知不覺地參與到這個童話故事當中來了。當學生進入這個童話世界時,就忘掉了自己,將自己化為了童話本身,盡情地體驗其中的快樂。這樣一來,既引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學習了語言,接受了教育,整堂課同學們個個興趣盎然。
四、面向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在為學生提供作文素材時,可以在某個特定的場景中豐富情境,創(chuàng)造生活,在廣闊的情境中圍繞主題再增加一個細節(jié),或一個小景,或一兩件小道具,生活的情境頓覺增色不少,添趣許多。
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班》這篇作文前,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一人扮演賣火柴的小女孩,其他同學分別準備皮鞋、帽子、棉衣、豐盛的食物,精美的玩具等小女孩在她那個社會無法得到的東西,然后進行表演。孩子們在表演當中興致勃勃,情真意切,他們眼前仿佛真的出現(xiàn)了那位命運悲慘的小女孩。這豐富的生活情境,感人心弦,使學生獲得了寫作素材,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大家寫起作文來就得心應手。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應用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能夠促使語文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也能夠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的應用措施,充分挖掘教材,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調(diào)節(jié)學生的情緒,創(chuàng)設愉悅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最終達到主動探求知識、靈活運用知識,發(fā)展個性特長,提高整體素質(zhì)的目的。
參考文獻:
李輝.小學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6):93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