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蕾
5月18—19日,第三屆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在溫暖濕潤的江南名城——紹興舉辦,來自國內外600余名專家學者及企業(yè)代表共襄盛會。
本屆論壇以“中國智慧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舉辦了“致良知——良知踐行與企業(yè)管理”“明良知——陽明心學的當代價值”“行良知——陽明心學的社會治理與實踐”“示良知——良知之教與書院·教育”4場分論壇,及 “陽明學的國際視野——陽明學與退溪學的分野與交融” 特別論壇。
在開幕式上,中共紹興市委書記馬衛(wèi)光致歡迎辭,中共紹興市委副書記、市長盛閱春向陳來教授、董平教授分別頒發(fā)浙江省稽山王陽明研究院名譽院長、院長聘書。紹興市文旅集團發(fā)布了《陽明故里項目規(guī)劃研究》。許嘉璐(陳強代讀)、陳來作主旨演講。陳強、郭佳肅、顧久、李東堅(韓國)、陳先春在開幕式上致辭。
陽明心學高峰論壇影響廣泛
以繼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宗旨的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由許嘉璐先生倡導發(fā)起并擔任論壇組委會主席。2016年9月和10月在北京分別召開了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預備會議、新聞發(fā)布會,10月成功舉辦了首屆高峰論壇,國內外參會代表1107人,網絡觀眾達20多萬人。2017年分別于9月、11月召開了第二屆高峰論壇預備會、新聞發(fā)布會。2017年11月18—19日第二屆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設立5大分會場,舉辦十場不同主題的專題研討,1200人參與活動。各大網站、直播平臺點擊量突破80萬,各種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受眾達100萬人次。陽明心學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說明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于現代生活的引領作用。
陽明心學對當代社會意義深遠
王陽明本名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今浙江省寧波余姚市)人,字伯安,號陽明子,謚文成,后人又稱王文成公。因他曾在貴陽修文陽明洞天居住,自號陽明子,后世稱他為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王陽明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與孔子、孟子、朱熹并稱為孔、孟、朱、王。他文武兼?zhèn)洌侵袊鴼v史上聞名的全才大儒,其學術思想傳遍中國,在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有廣泛影響。
陳來在演講中說: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龍場悟道”是陽明思想的起點,那么它的終點在哪兒呢?我認為是“越城明道”。相對于在龍場悟道和在江西講道。陽明先生在江西的后期,明確提出了“致良知”這個思想。這是他思想體系的晚年結論。但那個時期所講的“致良知”,還不是他最后完成的“致良知”體系全部。王陽明晚年“居越講學”對致良知學說的發(fā)展包含兩個新要素:第一個是我們大家熟知的在天泉橋上的四句教言(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為厭惡是格物);第二個是特別強調了萬物同體的思想,以及它所引起的一種變化,這是陽明先生晚年思想體系的完善。王陽明晚年有6年時間居住在越城,這是他思想最圓熟,精力最集中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 他單一講一個事情,就是講良知,專講大學的萬物主旨。來啟發(fā)大家各求本性,各致良知。陽明先生晚年思想體系從中年時代特別強調自我關懷走向了晚年的自我意識。走向了更高、更廣的境界。王陽明的“萬物一體”,在關注自我宇宙統(tǒng)一的同時,更強調外在親民的實踐。從今天的角度我們認為重視知行合一的思想,萬物一體的思想同樣深遠,近年來我國特別強調扶貧的重要性,這個扶貧的基礎和根源就是來自孟子的“愛民”思想,來自萬物一體對生命極大的關懷。所以,陽明先生的思想不僅僅關注主體,而與我們所講的很多東西都能聯系起來。包括以人民為中心,生態(tài)文明建設,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都可以和萬物一體思想直接聯系起來,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探討。
許嘉璐在演講稿中寫到,本屆論壇的主議題是“中國智慧與人類命運共同 體 ”。 把“中國智慧 ”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聯在一起進行研討和交流,頗具深意。構建命運共同體,是人類未來必須要到達的理想;既然是共同體 ,內部必然是平和的,遇事是要通過討論、協(xié)商解決的。中國,作為首先提出了“構 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家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理應為此貢獻出自己的歷史智慧和經驗。中國的智慧是什么?概而言之,中國的智慧,既包含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探索和冥思,也包含著并更加重視對主觀世界的自省、開掘和升華。進而也就認識到了主觀、客觀,精神與物質之間相因相成,相克相隨,密不可分又極其繁雜的關系。由此,中華民族形成區(qū)別于有些文明的一種智慧,即大千世界人為本,而人則以心為本。中國文化從在倫理層面強調修、齊、治、平、知行合一,在人際關系上提倡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直到形而上層面主張“天人合 一”“萬物一體”“陰陽和合”“人理即天理”,以“人”為 主體,以“心”為本,而在陽明心學 中,“心”就是“良知”。此 屆 論 壇 的 一 個 重 要 關 注 點,就是要進一步探討怎樣讓越來越多的新時代國人真正意識到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征程中,每個人的“心”都應該得到安頓 ,應該與時代特色相契相合,并且能做到“知行合一”,落實到自己一生的實踐當中;如果能夠進一步讓人們知道陽明心學其源所自,則對增強中華文化的自信、自覺和自強,將是一股巨大的力量。王陽明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尤其是在種種不符合全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事件層出不窮,和平與發(fā)展時時受阻甚至被破壞的當下,在越來越多的人厭惡霸權,期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際,包括陽明心學在內的中國智慧對于人類的價值不言而喻。要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王陽明其人,明白王陽明的學說及其與當代中國的關系,何其難哉!拿王陽明和同時代的意大利文化巨人達·芬奇相比較,二人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不啻天壤之別。因此,在新時代我國的文化、學術日益繁榮之時,需要把陽明心學如何走出中國、走出亞洲、走向世界作為一個重要的歷史性課題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陽明心學如何走進當下生活
馬衛(wèi)光在致辭中說,紹興是陽明先生的故鄉(xiāng),是他生活時間最長,遺址、遺跡最多的地方,他在陽明洞天體悟天真,在稽山書院釋疑解惑,在伯府第講學論道,在觀象臺觀測天象,在碧霞池天泉證道,最終長眠于蘭亭仙暇山。這些思想和遺存既是紹興的、浙江的,也是全國的、世界的。作為陽明先生的故鄉(xiāng),這些年來,我們堅決扛起“為往圣繼絕學”的歷史責任,努力朝著打造中國陽明心學研究中心國學高地的目標邁進,通過進一步完善王陽明文化傳承寶庫發(fā)展規(guī)劃,充分依托國內外專業(yè)機構和學者開展課題研究、學術研討,深入系統(tǒng)挖掘王陽明的思想體系和時代內涵,努力為傳承弘揚陽明文化貢獻出本源于紹興的力量。我們切實加強王陽明遺跡遺存的保護利用,高標準推進陽明古跡、稽山書院、陽明洞天、陽明園等重點遺跡遺存的修繕和重建,更好地還原王陽明先生的生活和講學等歷史場景,展示其不平凡的一生。我們不遺余力地推動陽明文化普及落地,探索積極有效的形式,推動陽明文化進校園、進社區(qū)、進農村、進企業(yè)、進機關活動,使陽明心學深入尋常百姓家,讓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精神在紹興大地傳承發(fā)展、發(fā)揚光大。
中國文化院副秘書長白海燕說,陽明心學作為中國儒釋道哲學的精華,是我們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我們也很欣喜地看到陽明心學從高高的象牙塔里走出來了,從古代體系中活起來了,走入了更多的企業(yè)、學校和家庭。
北京三智文化書院董事長郭佳肅說,從弘揚陽明思想到落地、踐行陽明心學的思想意義,論壇已經成為弘揚陽明心學的轉折點。為了讓陽明文化走入老百姓的生活,我們要搭建一個符合時代的載體,把傳統(tǒng)文化傳遞給更多的人,互聯網可以啟迪人心, “互聯網+文化”可以惠及更多人群。
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陳先春說,致良知,知行合一為代表的陽明學說不僅在國內廣為人知,廣泛傳播日本、朝鮮,在近500年的中國歷史乃至亞洲歷史上影響深遠。但陽明學說更有待于走進百姓生活,也是我們舉辦陽明心學高峰論壇的初衷和意義所在。
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金堅范說,此次論壇主題“中國智慧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求我們具有大視野,同時有世界深度,關注當今世界,展望人類未來。在大視野下研究陽明心學,才能正視先者留下的寶貴財富,才能進一步增進文化自信。
韓國嶺南退溪學研究院理事長李東建說,東亞儒學發(fā)源于中國,對東亞的哲學及文化、政治、經濟、宗教、學術的形成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陽明學和朱子學也影響了退溪哲學,為促進朝鮮儒學和各種哲學思潮以及社會風氣的形成及展開,提供了必要的知性的文化能量,同時這種能量也滲透到了韓國社會的意識領域深層,影響了其文化心理的構成。
清華經管EMBA國學研修會會長、九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會承說:“經營企業(yè),不僅要考慮個人的利益,也要考慮員工的利益、客戶的利益、社會的利益,我們需要運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構建企業(yè)文化,用于指導企業(yè)的經營和發(fā)展。”
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原鵝湖書院院長王立斌說,南宋時期,儒家學者風行講學,朱熹和陸九淵在鵝湖展開了“朱陸之辯”,對后期書院的影響很大。通過在書院40年的工作,我認為可以用心靜、靜心、無為、用心這8個字來總結概括書院教育。用心把你掌握的文化用到現實生活中,解決人生的困惑,為大眾謀福利。
廈門筼筜書院院長王維生說,筼筜書院是我們在五年前創(chuàng)辦的一個企業(yè)書院,經過前期試點、逐步推進,如今在廈門已經擁有了300多家社區(qū)書院,并且擁有了完整的組織架構,通過“中央廚房”進行課程配送,成為了市民學習傳統(tǒng)文化和科學知識的重要場所。希望這個經驗,能成為下一步良知學落地踐行的可供借鑒的途徑。用心學彌補文化人格的不足。
與會專家、學者、企業(yè)代表等結合各自心得發(fā)言,精彩多多,掌聲不斷。論壇組委會還在晚上休息間歇安排參會代表觀看了越劇《王陽明》。本屆論壇由中國文化院·北京師范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紹興市人民政府、北京三智文化書院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