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雪艷
師:上課,同學(xué)們好。我們先來朗讀一首詩。(ppt展示《五噫詩》)
陟zhì彼北芒兮,噫!
顧瞻帝京兮,噫!
宮闕崔嵬兮,噫!
民之劬qú勞兮,噫!
遼遼未央兮,噫!(教師朗讀)
這首《五噫歌》載于《后漢書·梁鴻傳》。梁鴻東出函谷關(guān)路過京師洛陽,登北邙山,見宮殿之華麗,感人民之疾苦,觸景生情,遂作此詩。無窮悲痛,全在五個“噫”字托出,真是創(chuàng)舉。
唐代的李白面對連綿的蒼山、艱險的蜀道,也有一番感慨。他用情感至深的感嘆譜寫了一曲千古佳作《蜀道難》。我們共同來學(xué)習(xí)。
師:請同學(xué)們齊讀課文。(讀完后點評)
師:同學(xué)朗讀的時候,聲音洪亮,節(jié)奏流暢,讀音也較為準(zhǔn)確。有兩個字有問題,有同學(xué)聽出來了嗎?
生: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讀zhuàn。
師:聽力真好。還有一個?
生:磨牙吮血,讀血xuè,口語讀xiě。
師:大家找的很準(zhǔn)。如何朗讀,才能把李白情感至深的感嘆讀得充分飽滿呢?讓我們聽聽名家朗讀。(播放名家朗讀)
師:面對蜀道之難,李白發(fā)出了哪些感嘆?請同學(xué)們找一找詩句當(dāng)中的感嘆詞所在的句子。小組合作討論,這些詩句包含了詩人怎樣的語氣和情感,并試著讀一讀。(四人小組討論分析)
師:李白面對蜀道,首先發(fā)出了怎樣的感嘆?
生:噫吁嚱,危乎高哉。
師:請同學(xué)們從音韻角度賞析。
生:連用了三個感嘆詞。
師:有什么效果?
生:增強感嘆語氣,感嘆山高。
師:危和高能互換嗎?為什么?
生:不能換。
師:為什么?
生:感覺。
師:同學(xué)們覺得不能換,卻又說不清楚為什么。這一點,我們要到音韻學(xué)里來找答案。
師:同學(xué)們讀一讀危和高,感覺下口型和氣息。
生:感覺高口型大一些,氣流強一些。
師:沒錯。危是齊齒呼,聲音小,氣息弱;高是開口呼,聲音大,氣息強。聲音由小到大,詩歌的氣勢就容易出來。所以不能調(diào)換。
師:這七個字的聲調(diào),有什么特點?
生:全是一聲字。
師:一聲字的聲音高不高?自己把一聲、二聲、三聲、四聲讀一讀。
生:一聲的聲音高。
師:一聲是調(diào)值里最高的。這短短的七個字,三個感嘆詞連用,五個語氣詞,七個一聲字,李白面對蜀道,既要感嘆,感嘆的聲調(diào)還要高,
既增添了文章的音韻美,又奠定了全詩高昂的情感基調(diào)。李白的寫作能力太強了。請同學(xué)們試著讀出這種高昂。
生讀。
師:比剛才的朗讀到位了。真正進入蜀道的攀登,詩人又發(fā)出怎樣的長嘆?
生: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師:這一長嘆緣何而起?
生:山高。
師:從哪些方面寫高的?
生:動作,撫膺。
師:義憤填膺的膺,就是胸口。撫摸胸口,人一般什么時候會做這個動作?
生:驚嘆,緊張,害怕的時候都會。
師:這里是什么心理?
生:害怕。
師:因何而恐懼害怕呢?
生:因為觸摸到了天上的參宿井宿,以此來來襯托蜀道的高峻。
師:這一句四個動作連用,運用夸張,捕捉到行路之人內(nèi)心的恐懼和害怕,極寫山高。這兩嘆之間,還有寫高的詩句嗎?
生: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師:回字什么用法?
生:使動。
師:這個詞抓得特別準(zhǔn)。使誰的車子掉頭?
生:太陽神。
師:哪位同學(xué)講講六龍回日的神話傳說?
生:課下注釋有,據(jù)說太陽神的車子由羲和駕馭著六條龍拉著,每天在天空行駛,但是到了蜀道的上空,由于蜀道的山峰太過高峻,太陽神的車子掉頭了。
師:借助課下注釋,你很會學(xué)習(xí)。這個神話傳說既增添了文章的神秘色彩,又巧妙地襯托出蜀道的高峻。還有補充嗎?
生: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師:黃鶴是古典詩詞里常見的意象?!拔羧艘殉它S鶴去”,“黃鶴上天訴玉帝,卻放黃鶴江南歸”。黃鶴是非常善于飛行的鳥類。這里寫黃鶴有何用意?
生:這里說黃鶴面對蜀道難以飛越,襯托蜀道之高。
師:是的。連善于飛翔的黃鶴都不能飛越,可見其高。猿也是常見的意象。
生:課下注釋說黃鶴是善于飛翔之鳥,猿猱是最善攀援的動物,
師:同學(xué)們賞析比較透徹,李白展開想象,運用側(cè)面襯托的手法極言蜀道之高峻陡峭。上面兩句都是詩人的感嘆,借用他人口吻感嘆的是哪一句?
生: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師:這一句用四個感嘆詞,具體感嘆蜀道什么特點?
生:嗟嘆蜀道之險。
師:用什么手法寫險?
生:松樹倒掛在懸崖絕壁之上,用夸張手法寫出了蜀道山峰的高險。
生:行走在山間,可以聽到飛瀑和流水發(fā)出的巨大水流聲,也可以聽見水浪敲擊巖石發(fā)出的轟鳴聲。
師:水為何如此湍急?
生:水愈急,愈顯蜀道之陡峭。
師:是的,以視覺聽覺和夸張的筆法寫出了蜀道山峰的高險。蜀道之險,一在山高水急,二在空曠孤寂。哪些詩句寫出了蜀道的空曠孤寂?
生: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
那里遍布參天的古木,白天只聽見悲鳥的哀號。夜間山中更加空寂,又傳來子規(guī)悲戚的鳴叫聲。
師:太精彩了。你不僅解釋了句子內(nèi)容,還講了子規(guī)鳥的傳說故事。沒錯,悲戚的啼叫,令人膽寒不已。詩人李白用行者路途所見所聞,營造了一種陰森可怖的氛圍,讓行者畏懼心驚。再加上蜀道高險陡峭,令行人非常擔(dān)心害怕。李白感嘆了這么多,到底去沒去蜀道?
生:沒去。
師:哪一句能讀出來?
生: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師:既然沒去,為什么還要感嘆?
生:規(guī)勸友人不要前往。
師:為什么不讓朋友去?
生:蜀地太危險了。
師:哪幾句寫出了蜀地危險?
生: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蜀地不安定,自然環(huán)境惡劣。
師:沒錯,蜀地易守難攻,隨時可能爆發(fā)戰(zhàn)亂。自然環(huán)境又極為險惡,難以安居,故而慨嘆。表達了李白的送別之情和規(guī)勸之意。通過這四個感嘆句的賞析,同學(xué)們已經(jīng)能夠準(zhǔn)確把握詩人的語氣和情感。李白通過想象,借助感嘆句,運用夸張、襯托手法把蜀道的高峻陡峭表達的淋漓盡致,讓我們身臨其境,仿佛跟隨李白走了一趟蜀道,我們既感嘆蜀道的奇山異水,也感受了蜀道行路艱難,更窺探到蜀地的時局動蕩,真是“望而嘆其高,行而嘆其險,至而嘆其亂”。(板書)
讓我們跟隨李白的感嘆,再來有感情地朗讀一遍《蜀道難》。
(學(xué)生朗讀)
師:李白是我們從小就非常熟悉的大詩人,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通過對《蜀道難》的欣賞,我們深入認(rèn)識到到一個怎樣的李白呢?請同學(xué)們結(jié)合ppt所展示的李白生平和創(chuàng)作背景,思考后分享你的觀點。
生:我覺得李白很厲害,能把蜀道的艱險描寫的如此生動,讓我們身臨其境,一起感受了蜀道的艱險和不易。
生:李白把蜀道描寫的這么艱險,可是當(dāng)他面對艱險的蜀道時卻毫不畏懼,迎難而上,沒有絲毫頹廢氣,而是豪氣無限。我佩服他。
生:李白寫給好友,勸解他不要前往蜀道,飽含了朋友深情,真的是重情重義的好男兒。
師:同學(xué)們踴躍發(fā)言,各抒己見,從不同側(cè)面分享了自己對李白的認(rèn)識。有人了解到一個才華橫溢的李白,有人感受到一個豪邁不羈的李白,有人看到了一個重情重義的李白。但是我覺得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共同認(rèn)識了一個昂揚進取的李白。作為送別詩,《蜀道難》帶給我們的不全是傷感失落,更多的是豪放高昂。從古到今,許多詩人寫過《行路難》《擬行路難》等詩歌,以此來抒發(fā)人生艱難、仕途不順的感慨。李白也在詩句中反復(fù)感慨:“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又抒發(fā):“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钡沁@些偉大詩人與我們普通人的不同之處在于,當(dāng)普通人面對人生的坎坷時,往往怨天尤人,止步不前。而這些有胸懷抱負(fù)的詩人卻往往能夠執(zhí)著向前,迎難而上,積極進取,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跋矚g李白,就是喜歡李白對生命的執(zhí)著與熱愛?!庇诘と缡钦f。最后,老師想用一首小詩來結(jié)束我們今天的賞析:
一曲蜀道難,感慨用情深。
艱難人生路,勸君莫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