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天,孩子的瞼!說到夏天,我們最容易想到那多變的天氣,前一秒還艷陽高照,下一秒就烏云滾滾,大雨傾盆。而這一特點,運用在文章中,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無論是名家作品還是學(xué)生作文,都有描寫夏季天氣酌精彩段落,想知道他們各自的優(yōu)點嗎?
狂風(fēng)
還是熱,心里可鎮(zhèn)定多了。涼風(fēng),即使是一點點,也給了人們許多希望。幾陣涼風(fēng)過去,陽光不那么強(qiáng)了,一陣亮,一陣稍暗,仿佛有片飛沙在上面浮動似的。風(fēng)忽然大起來,那半天沒動的柳條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飄灑地?fù)u擺,枝條都像長出一截兒來。一陣風(fēng)過去,天暗起來,灰塵全飛到半空。塵土落下一些,北面的天邊出現(xiàn)了墨似的烏云。
剛上好了雨布,又是一陣風(fēng),墨云滾似的遮黑了半邊天。地上的熱氣跟涼風(fēng)攙和起來,夾雜著腥臊的干土,似涼又熱;南邊的半個天響晴白日,北邊的半個天烏云如墨,仿佛有什么大難來臨,一切都驚慌失措。
這一段描寫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狂風(fēng)中柳條飛舞的樣子和烏云的濃重。仿佛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狂風(fēng)大作、烏云遮天的場面。
王逸鑫
狂風(fēng)在一旁為“海嘯”鼓勁,它自己也在興奮地嘶鳴?!昂艉簟笨耧L(fēng)瘋狂地吼叫,自大的聲音中透著輕視。以往在暴風(fēng)雨中屹立不動的大樹被強(qiáng)迫跳起了瘋狂的“舞蹈”,那狂風(fēng)吹得大樹彎腰求饒、甩頭求寧??耧L(fēng)哈哈大笑,對于大樹的求饒不理不睬,反而更加地猖狂,變本加厲地折磨著大樹?!芭距?,咔嚓”,大樹被攔腰折斷,斷木橫飛,枝葉狂舞,殘余的只有大樹呻吟的回音。狂風(fēng)很享受自己的成果,繼續(xù)欺壓著可憐的大樹。
如果說名家的作品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那么這段學(xué)生習(xí)作則是很好地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讓狂風(fēng)搖身一變,成了一個無惡不作的壞蛋。他手段惡劣地欺壓著可憐的大樹,閉上眼,我們完全能想象大樹在狂風(fēng)的摧殘中掙扎的樣子。所以,無論是不是名家,只要能把修辭手法運用好,都可以讓讀者身臨其境。
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著。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干巴巴地發(fā)著白光。便道上塵土飛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氣聯(lián)接起來,結(jié)成一片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處處干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整個老城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狗趴在地上吐出紅舌頭,騾馬的鼻孔張得特別大,小販們不敢吆喝,柏油路曬化了,甚至于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天上的那層灰氣已經(jīng)散開,不很憋悶了,可是陽光也更厲害了:沒人敢抬頭看太陽在哪里,只覺得到處都閃眼,空中,屋頂上,墻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著點紅,從上至下整個地像一面極大的火鏡,每一條光都像火鏡的焦點,曬得東西要發(fā)火。在這個白光里,每一個顏色都刺目,每一個聲響都難聽,每一種氣味都攙和著地上蒸發(fā)出來的腥臭。街上仿佛沒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寬了許多,空曠而沒有一點涼氣,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選自《駱駝祥子》
寫烈日,重要的就是寫出它的烈。這段描寫,就很好地突出了太陽的毒辣。無論是“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干巴巴地發(fā)著白光”.還是“在這個白光里.每一個顏色都刺目.每一個聲響都難聽,每一種氣味都攙和著地上蒸發(fā)出來的腥臭”都貼切地反映出了那種令人既厭煩又畏懼的毒辣日頭。
陳宇佳
今天可真熱?。√栆粍硬粍拥貟煸诶细呃细叩念^項,像一只大火球似的,炙烤著大地,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小花、小草們耷拉著腦袋,無精打采,大樹卷縮著葉子,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低著頭。天空中,沒有一絲風(fēng),也沒有一片云彩,風(fēng)姑娘沒有隨太陽公公來到人間,似乎要跟我們調(diào)皮地玩捉迷藏的游戲。鏡子般的水面反射著銀色的光,可平時最愛照鏡子的柳樹姑娘卻沒了心情。她那總是隨風(fēng)飄揚的細(xì)長辮子,此時只能紋絲不動地垂著,樹上的知了扯著喉嚨吵個不停,乘機(jī)在枝頭上舉辦起別開生面的夏季知了合唱大賽,“知了——知了——”,歌聲此起彼伏,讓人聽了更加煩躁。“汪汪汪”,遠(yuǎn)處,小狗伸著長長的舌頭,喘著粗氣,躲在樹陰下面乘著涼。
同樣是寫烈日的烈,同樣是寫烈日下的各種動物,但小作者卻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充滿了童趣,文風(fēng)清新可愛,寫出了另一種烈日下的感覺。
暴雨
云還沒鋪滿天,地上已經(jīng)很黑,極亮極熱的晴午忽然變成了黑夜似的。風(fēng)帶著雨星,像在地上尋找什么似的,東一頭西一頭地亂撞。北邊遠(yuǎn)處一個紅閃,像把黑云掀開一塊,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風(fēng)小了,可是利颼有勁,使人顫抖。一陣這樣的風(fēng)過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連柳樹都驚疑不定地等著點什么。又一個閃,正在祥子頭上,白亮亮的雨點緊跟著落下來,極硬的,砸起許多塵土,土里微帶著雨氣。幾個大雨點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兩下。雨點停了,黑云鋪滿了天。又一陣風(fēng),比以前的更厲害,柳枝橫著飛,塵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風(fēng)、土、雨,混在一起,連成一片,橫著豎著都灰茫茫冷颼颼,一切的東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樹,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亂、全響、全迷糊。風(fēng)過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條條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陣,地上射起無數(shù)的箭頭,房屋上落下萬千條瀑布。幾分鐘,天地已經(jīng)分不開,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處流,成了灰暗昏黃的,有時又白亮亮的,一個水世界。
選自《駱駝祥子》
暴雨一般來得快,去得也快。但就這么短短的一段時間,在老舍先生筆下,卻寫得細(xì)致、富有層次:天變黑了,風(fēng)帶著雨星;閃電來了,風(fēng)小了;又一個閃,大雨點砸下來;又一陣狂風(fēng),遍天遍地的大雨落下。每一個細(xì)微的變化都被作家捕捉到了。這樣看來,當(dāng)作家并不神奇,不過是需要比常人更仔細(xì)、更專注的觀察。
依兒
“咔嚓”,電閃著一道道白光,像揮舞著一把把利劍;雷發(fā)出隆隆的響聲,好像在空中擊鼓。緊接著,黃豆大的雨點紛紛落下來了。“滴答,滴答……”響聲越來越大,“嘩啦啦……”瓢潑大雨來了,那雨猛烈極了,霎時間,空中仿佛神魔亂拋,從那灰蒙蒙的云中撒開千絲萬線,漸漸地將天和地給縫合了。雨還在下著,雨柱又猶如一排排利箭傾斜著射向地面……
過了半晌工夫,雷聲漸漸弱了,雨點漸漸小了。不一會兒,太陽公公又露出了燦爛的笑臉??绰放缘男?,輕輕地?fù)u擺著,剛剛被洗過的綠葉晶瑩油亮,好像干渴的孩子喝足了奶水一樣滋潤、舒暢!
雖然沒有老舍先生觀察得那么細(xì)致,但這位小作者通過聲音來寫暴雨,也是個非常聰明的方法喲!這段話中“咔嚓”
“滴答”
“嘩啦啦”三個擬聲詞,讓我們不僅能想象出大雨傾盆的樣子,甚至還聽到了雨聲。此外,小作者的比喻也很新穎,將細(xì)密的雨絲形容成縫合天地的千針萬線,太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