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銀
語言表達能力是現代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作為現代人,我們不僅要有新的思想和見解,還要在別人面前恰到好處的表達出來;不僅要用自己的行為對社會做貢獻,還要用自己的語言去感染、去說服別人。數學學習更是如此,隨著新課程的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學模式隨之改變,數學課堂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學習方式。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地提出數學是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和質疑。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交流、合作意識。在這一改革中,作為學生進行參與、交流、合作時的思想載體——語言,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低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樂于表達的興趣
作為小學數學老師,要從小培培養(yǎng)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首先,要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數學課堂氛圍。師生關系融洽,老師指導、鼓勵及時,學生有話想說,敢說,不怕說錯。這才是其一。
其次,就是讓孩子有話可說。
對于低年級孩子而言,作為教師要引導孩子復述題目內容,圍繞題目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把生活情境或者是數學題目內化成自己的理解,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審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在教學《左右》一課時,讓學生先分清楚自己的左和右。再找找自己的左邊有誰,右邊是誰。體會“有”和“是”的不同。其次由自己推及到他人的左和右是誰,有誰。最后說清楚誰在誰的左邊或右邊,或者最左邊的是誰,最右邊的是誰。這樣換著不同方式的語言來表達,讓學生一步步將自己的想法,按要求準確表達出來。既訓練了思維,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中年級要培養(yǎng)孩子數學語言的邏輯順序
到了中年級,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的邏輯性。說話要做到有理有據,合作學習中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積極交流與討論,對問題進行積極的質疑。要做到這一點,作為三四年級的學生,老師要讓他們無論在課堂上還是課外,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再說出自己的想法。熟練掌握記憶數學的概念、公式、定理等,作為自己數學學習的基礎與依據,隨時拿出來,為我所用。數學語言的表達要逐步做到簡潔準確,多問一個為什么,用上“因為……所以……”等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要求寫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要以身示范。規(guī)范自己的數學語言,既要表達準確,又要有理有序。比如對于數學中“除和除以”“數位與位數”“數字與數”等要嚴格區(qū)別,規(guī)范表達。再如,為了規(guī)范操作,在教學《圓的認識》時,為了說明定點定長,我們可以用一根繩子拴一個小球,摔起轉一圈。小球走過的軌跡就是一個圓,但關鍵是手牽的圓心會動,我們就可以將繩子的一端(圓心)貼在黑板上,然后小球在黑板上繞一圈即可。
其次,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記概念與法則。
在教學“圓的直徑”這一概念時,給出不同說法,讓學生說說哪個說法正確。
a.直徑是一條直線。
b.直徑是一條線段。
先分清楚是線段還是直線,之后再研討直徑的準確概念。
c.直徑是一條兩端到達圓周的線段。
d.直徑是一條通過圓心,且兩端到達圓周的線段。
通過一次次的追究與探討,學生的思維更嚴密,語言也在一次次的爭辯中更精煉、更準確,對直徑的理解與記憶更深刻,學習興趣日益濃厚。
再次,要在抓住數學本質的基礎上注意引導,加強訓練。例如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時,在總結讀法時,一般的就是,先讀億級,再讀萬級,最后讀個級。老師可讓學生再說說,能不能再精煉些呢?最后通過概括的是:從高級依次向下依次讀。在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時,最后總結的法則是,用個位乘得的積的末尾就和個位對齊,用十位乘得的積的末尾就和十位對齊。其實這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能不能用更簡潔的語言呢?在學生的相互概括的過程中,總結出“用哪一位去乘,積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對齊”。
最后,在解決問題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思路。在進行復習整理時,讓學生明確表達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如《四邊形的認識》復習整理,讓學生清楚四邊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之間的包含關系。
三、高年級段,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準確、簡明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到了高年級除了上面所要求的之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上、有序有理交流合作及質疑討論時,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想法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高年級學生在做完題目時,進行自我反思與總結,問問自己:我的解答方法正確嗎?還有沒有別的解答辦法?還能提出什么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題目稍微變化一下,還有什么問題呢?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有了低年級一如既往堅持不懈的學習與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必然會有一個很大發(fā)展。接著,我們就是要大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表自己觀點與看法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數學語言表達對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學生的數學學習,就是在學習過程中用習慣與方法獲得知識,感悟數學思想的魅力,從而積累數學學習活動的經驗,為未來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一個學生的數學學習好壞,不在于一時的好成績,而在于對數學學習方法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提高。作為數學學習與交流的重要載體——數學語言,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老師要進行學習方法指導,先要了解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從而找到問題根源。如果一個學生善于表達,老師就會抓住重點進行指導,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老師就不能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不明白他要說什么,更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去對癥治療了。其次,通過語言的表述使學生的理解更加清晰,加深了對知識的鞏固理解與內化。最后,語言的表達更是思維的進一步升華,更為重要的是你的觀點與理解可以與大家進行分享與交流,在交流與分享中才會碰擊出更多的知識火花,這是一個人現代人必備的素質。當然數學語言除了學生的口語表達外,還有符號語言、文字語言、圖像語言等,但是,作為交流、討論與質疑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口語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前提,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小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與發(fā)展。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我們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