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
編者按:在北京太陽宮綠山九茶城地下一層紹德堂藝術(shù)館,近千平米的展廳,各個角落都陳列著精美絕倫的明清絲繡藝術(shù)品、玉器、近千冊古籍善本、碑帖印譜,讓每一位觀者都嘆為觀止,驚嘆不已。細細品讀每一件展品,可以這么說,件件皆是精品,每一件都帶著故事而來。
說到故事,只有一個有故事的人才能講好每件古物背后的故事,這些藏品的擁有者沈華就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他去過國內(nèi)大大小小上百座古玩市場,在國外的大小拍賣行曾多次撿漏,也將自己的“淘寶”經(jīng)驗著書立傳,在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發(fā)行了《慧眼識寶》,在全國各地講授藝術(shù)品背后的內(nèi)涵,普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國內(nèi)嘉德、保利等各個拍賣會都能看到他的藏品不同價位的成交記錄。談起收藏過程,他坦言,雖然旅途難免會有奔波,但是他很享受這種“天下尋寶”帶來的精神世界的充實,他相信,帶著對未知的好奇與敬畏上路,總能滿載而歸。
有的人生來就和古董有緣,沈華18歲的時候就喜愛上了收藏,至今已經(jīng)34年的光陰,在他的眼里,所有美的東西,都悄悄收藏起來,日積月累,這些古董已經(jīng)擠滿了一大間倉庫,儼然已經(jīng)成為一個龐大的收藏體系。然而收藏之路注定是孤獨的,這種感受在他獨自面對滿屋子收藏品的時候更加明顯,他喜歡與人分享古董背后的故事,卻也更愛與這些物件獨處,在欣賞享受中明心見性。張愛玲曾在《更衣記> 中寫到: “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該是樟腦的香,甜而穩(wěn)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憂愁?!弊鳛橐粋€收藏家,這種“甜而穩(wěn)妥”的氣息,該是常常伴隨著沈華的。
翻看沈華在微博和微信的朋友圈,經(jīng)常能夠看到“文化”“傳統(tǒng)”“ 工藝”“匠心”等字眼,他說,只有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才是最震撼人心的,中國古代的奢侈品和高級定制,把傳統(tǒng)文化中最有價值的東西發(fā)揮出來了。沈華說: “每一件器物都有生命,被匠人注入了靈魂,試圖傳遞的時候,神奇的事情在于,我們面對一件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舊物,還是一件完好無損的舊物,匠人制作的痕跡,先人使用的汗?jié)n,歲月打磨的包漿,會突然在一瞬間讓你仿佛看到中間隱藏的故事,在這一刻,達到了穿越時空的交融?!?/p>
在北京紹德堂舉辦的明清玉器和明清宮廷服飾刺繡補子展現(xiàn)場,沈華與喜愛收藏的朋友們面對面交流,將自己多年的收藏故事以及鑒定心得一一分享于眾人。
他的展覽中非常有特色的一個是“補子”,在中國古代皇權(quán)至上的時代,無論什么都要有等級制度。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為加強中央集權(quán),防權(quán)臣篡位,清朝建立了一套有別于以前各朝的官制。其中最能體現(xiàn)這種制度的要數(shù)文武百官的官服了。明清品官之服又稱補服。一般是指包括皇帝、后妃、王公大臣以及各級官員所穿著的按章規(guī)定的用以明辨等級的服飾。補服是一種飾有官位品級徽識的官服,或稱補袍。圖案主要縫綴在官服的前胸和后背上,正因有了這樣的補子,才稱補服。在織繡領(lǐng)域中,補子是極具藝術(shù)價值及完整性的藝術(shù)品,一直受到世人的追捧。武漢博物館曾經(jīng)做過一次補子展,當(dāng)時只有九塊補子展示,可見此物收藏的難度極高,在國內(nèi)外博物館中,補子作為一個收藏的題材,因收藏難度大,市場少見,各博物館僅有幾幅作為展示所用,而拍賣會上也極為少見,每次稍有展示立刻便成為藏家瘋搶的物品。補子被裝飾在服裝的前胸和后背,成為官員服飾的主要裝飾元素。技藝精湛的織工及刺繡匠人把這種代表權(quán)力的符號演變成華美的織繡藝術(shù)品。在清代官服中是穿用場合最多、時間最長的一種,而表示官階差異最明顯的地方,就是文官繡有文禽、武將繡有猛獸紋飾的“補子”。
明代和清代“補子”的差別,除了部分動物不同外,就是明代的“補子”前后都一樣,而清代的“補”前面的部分是將其圖案分成兩半。清代官制無論文官、武將均設(shè)置九品十八級,也就是所謂的“正”“從”。飾以禽獸紋樣來區(qū)分官員等級的方法最早源于唐代女皇武則天時期。在此之前的官服多采用佩印綬制和色制,是以佩飾的數(shù)量和服裝的顏色等來區(qū)分等級。武則天把飾有動物紋樣的繡袍賜給文武官員,以此來作為品級官位的區(qū)別。
清代《欽定大清會典圖》規(guī)定: “文一品官補服繡鶴,文二品官補服繡錦雞,文三品官補服繡孔雀,文四品官補服繡雁,文五品官補繡白鷴,文六品官補服繡鷺鷥,文七品官補服繡深鸂鶒,文八品官補服繡鵪鶉,文九品官補服繡練雀,未入流官補服制同;都御史補服繡獬豸,副都御史、給事中、按察使各道補服制同?!薄肚逋ǖ洹ざY·嘉四》記載,清代武官補子繡獸。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在藝術(shù)館的這次展覽中,就展出各個時期、各種刺繡工藝的官補50余幅,包括文官和武官的各種品級補子,很多人都無法區(qū)別,看到這些禽紋感到眼花繚亂,沈華有著自己鑒定的小技巧,熟練掌握了這些方法就不難辨識了。比如文官的補子上的禽紋之間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頭冠、身體顏色、尾羽形態(tài)、特殊裝飾花紋等幾方面。不同的禽紋分別具有以下特征:
一品仙鶴紋:
頭部有紅頂,身體為白色或單色,尾巴短小且有尖葉狀尾羽或側(cè)尾羽:
二品錦雞紋:
有頭冠,身體顏色鮮艷且有層次感,有二到三條長尾羽;
三品孔雀紋:
有頭冠,身體顏色鮮艷且有層次感,有長尾羽且其上有多個眼狀花紋;
四品云雁紋:
無頭冠,尾部短小,大部分紋樣體表有短線條裝飾;
五品白鷴紋:
有頭冠,身體為白色或單色,有三或五條長尾羽且其具有齒狀邊緣;
六品鷺鷥紋:
有頭冠,身體多為白色或單色,尾巴短小;
七品鸂鶒紋:
有頭冠,身體顏色鮮艷且有層次感,尾巴短小;頸羽有層次感且呈縱向細長柳葉狀紋路;
八品鵪鶉紋:
無頭冠,顏色多為黃棕色系,尾巴短小,身體羽毛呈現(xiàn)葉狀紋路:
九品練雀紋:
有頭冠,身體多為白色或單色,有兩根長長的主尾羽且其末端有一個眼狀花紋。
武官和文官最大的區(qū)別,武官都是走獸,俗稱4條腿的猛禽。
一品是麒麟、傳統(tǒng)瑞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有時用來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zhèn)涞娜恕?/p>
二品繪獅,中國古稱狻猊,也是瑞獸的一種。
三品繪豹,猛禽,身上長有條形斑紋。
四品繪虎,身上有很多斑點或花紋,性兇猛。
五品繪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繪犀牛,九品繪海馬。
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穿紅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綠袍。
此次展覽,除了補子,還有同等數(shù)量的皇家服飾“龍紋”繡品、緙絲將近百幅,其品種、品質(zhì)和特色可見一斑。沈華常常感慨自己雖然擁有著這些美麗的物件,卻也禁錮了它們,從未讓它們實現(xiàn)該有的價值,他說: “其實我從未擁有,而是這些藝術(shù)品的保管者。展示只是一個活動,更多的是找到他的‘有緣人’,讓真正有能力喜愛和收藏的人士和專業(yè)機構(gòu)研究和保管,讓它們找到自己的歸宿,實現(xiàn)它們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