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新柳 張佳佳 黃云婷
【摘要】:說謊行為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是幼兒身心發(fā)展過程中的行為問題之一。但幼兒說謊行為的發(fā)生受心理發(fā)展和環(huán)境的影響。本文對四歲半小玉的說謊行為進行觀察記錄,分析其說慌的原因,并對幼兒說謊行為提出應對的建議。
【關鍵詞】:幼兒說謊 行為原因分析 建議
一、基本情況介紹:
小玉是家里的獨生女,父母工作較忙,平時主要由奶奶接送。她活潑可愛又有些古靈精怪,語言能力很強,能說會道。但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說謊行為。
二、案例呈現(xiàn):
案例一:周四晨間活動中,小玉興奮的對老師說說:“老師,明天我不來幼兒園了,媽媽要帶我去兒童公園玩。”不僅如此,小玉一天都開心的和小朋友說明天去公園玩。放學奶奶來接小玉,馮老師向小玉奶奶詢問明天去公園玩的事情,奶奶有些意外地看著小玉,便糾正道:“媽媽說的是周末,不是明天哦,明天我們還要上幼兒園呢?!?/p>
案例二:美術活動結束后,老師發(fā)出收拾東西的指令,小朋友各自收拾著桌面上自己的東西,然后到洗手間洗手。小玉沒有收拾桌面直接到洗手間洗手了。老師發(fā)現(xiàn)后一臉嚴肅并高聲的對她說:“東西不收拾就走了,趕快收拾好!”小玉似乎被嚇到了,小心翼翼地看著老師否認道:“老師,這不是我用的。”
案例三:下午進行義賣活動,早上熙熙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可愛藍色布娃娃。小朋友們都被吸引過來了,爭先恐后的想摸一摸布娃娃。小玉圍了上來看了一會,對小朋友們說:“我家有一個比這個更大更漂亮的娃娃,我下次會帶過來賣。”義賣活動老師跟小玉奶奶提了此事。奶奶卻驚訝地說:“沒有啊,家里哪有這么大的娃娃。”
三、行為、原因分析:
(一)無意說謊:學前兒童由于認知水平低,在思維、記憶、想象、判斷等方面等方面,往往會出現(xiàn)與事實不相符的情況。其中分為:概念模糊、判斷錯誤、想象性說謊。
案例一中小玉屬于無意撒謊中的概念模糊說謊,媽媽說的是周末,但小玉卻告訴老師是明天。4歲的幼兒對昨天、今天、明天,周末的概念還不夠清楚,受認知水平的影響,小玉把明天和周末的概念混淆了。
(二)有意說謊:是一種出于故意,給別人或自己造成傷害的不真實的話。
最常見有以下三個原因:一是逃避批評與懲罰:這類撒謊往往是心理恐懼所致;二是為獲得某種利益幼兒有時為了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而撒謊;三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在幼兒交往中,相互的比較和競爭不可避免,為了使自己在比較中不處于劣勢,幼兒就會不顧一切的夸大事實或編造事實。
1.案例二的小玉為了逃避批評而撒謊。這源于老師對小玉的態(tài)度,老師知道是她的東西沒有積極詢問其原因,而是一臉嚴肅和生氣地叫她過來收拾。四歲半的小玉已經具有了自我防御意識,當幼兒犯了過失時,害怕成人的批評和糾正,內心就會產生壓迫感,產生緊張恐懼心理,從而不知不覺的說謊。
2.案例三的小玉為滿足虛榮心而撒謊。當老師和小朋友們都對熙熙的布娃娃表現(xiàn)出極度的喜愛,小玉出于女孩子的虛榮比較,便編造了了自己也有一個這樣的娃娃的謊言,但事實卻不是。
3.教師、家長未給予重視。在小玉說謊后,老師沒有過多的在意,而是督促她趕快把東西收拾好,更多的關注她的完成行為,而沒有察覺她因為害怕被責罰的說謊行為。老師在知道小玉不是有一個這樣的娃娃時,對小玉的說謊行為置之不理。教師與家長的忽視,會助長小玉今后說謊行為的產生。
四、建議:
(一)防微杜漸:
1.教師、父母要以身作則
幼兒的模仿能力極強,父母、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幼兒的對象,有時成人會有意無意的對幼兒撒謊,如故意的欺騙或答應的事卻做不到,隨著時間的積累,幼兒會潛移默化的學會說謊。當發(fā)現(xiàn)幼兒說謊時,家長教師要從自身做檢討,在幼兒面前不說謊,就算說謊了,也要向幼兒成人自己的錯誤。
2.和幼兒建立良好的關系,提供寬容的環(huán)境
有時幼兒說謊是出于無奈,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親子、師幼關系,對幼兒不要過于苛求和苛責,讓幼兒信任、依靠老師,使幼兒不必害怕講出真實情況而受罰。并營造一種寬容的氣氛,鼓勵幼兒講真話,有錯就承認。
(二)積極應對:
1.查明動機、分析原因
當發(fā)現(xiàn)幼兒撒謊時,成人切忌橫加指責。幾乎每個幼兒都會有撒謊的時候,但幼兒說謊的原因各不相同。首先應該分析幼兒說慌的原因,幼兒撒謊往往暗示著某種心理需求,或者她正面臨著什么挫折,需要幫助。
2.對癥下藥
無意說謊是幼兒成長發(fā)育中的必經歷程,教師和家長不可輕易的責怪幼兒“說謊”,只要幫助幼兒分清事實與想象的差異即可,隨著他們的年齡增長,認知、辨別能力和記憶力增強,幼兒的無意說謊就會逐漸消失了。對于有意說謊,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揭穿其謊言,并有針對性的加以教育和引導,利用幼兒有意撒謊的時機跟幼兒一起討論說謊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后果。如是幼兒的膽怯原因所致,不敢承擔錯誤,要鼓勵幼兒勇于擔當,讓幼兒明白知錯就改也是好孩子;如果是虛榮心的比較,應堅定的說不,并可通過故事加以引導。把懲罰用在說謊上,而不是認錯上,教幼兒判斷是非。對癥下藥,才不會錯失教育的最佳時機。
結語
說謊雖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很常見的現(xiàn)象,如果發(fā)現(xiàn)幼兒撒謊而不去及時的制止和重視的話,將會影響幼兒的人格發(fā)展,對其今后在社會上的交往也很不利。家長或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有說謊行為后,必須加以重視,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幫助幼兒改善說謊的行為問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皮亞杰.兒童道德的判定(M).傅統(tǒng)先,陸有銓.譯.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
【2】盧樂珍.幼兒道德啟蒙的理論與實踐 (M). 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3】趙尚松.幼兒撒謊行為及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02.
【4】孫永霞,劉晶波.兒童說謊行為研究綜述(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0.
【5】萬鈁.學前衛(wèi)生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6】張麗霞.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 (M). 華中示范大學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