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關現(xiàn)代漢語祈使句的研究已經不少 ,對于祈使句格式“V著點兒”也已有許多研究成果。但對于“A著點兒”格式少有專門深入研究。本文對“A著點兒”結構的特殊性進行研究,針對動態(tài)助詞“著”對形容詞的限制和“A著點兒“結構對形容詞的選擇的分析,以及進一步探索“A著點兒”結構在句法語義上的作用。
【關鍵詞】:祈使句 “A著點兒” 形容詞語義特征 句法語義
一、對形容詞進入“A著點兒”結構的情況考察
呂叔湘先生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提到過“A著點兒”這一結構。呂先生說明這一句式的意思是表示命令、提醒等。能進入這個格式的形容詞一般有表形狀的形容詞、表動態(tài)的形容詞、表距離的形容詞等。根據呂先生給我們的思路,我們不妨先從能進入“A著點兒”結構中的形容詞特征著手進行考察。
1.1 進入“A著點兒”結構的形容詞語義特征分析
根據查找語料進行篩選分類的情況,我們可以了解到進入.“A著點兒”結構的形容詞十分有限。我們可以對“A著點兒”格式進行以上四種分類。請看下表:
我們進一步舉例說明:
(1) 文學的確曾養(yǎng)育過我的靈魂。大著點兒膽子說也的確養(yǎng)育過“我們”的靈魂。(《表弟》 梁曉聲)
(2) 你就厚著點兒臉皮去跟他說說好話嘛?。ā豆臅嚾恕防仙幔?/p>
可以看到屬于A類的例(1)例(2)中,“點兒”是可以省略成“A+著+NP”結構,如:“大著膽子”、“厚著臉皮”省略后不影響句子主要意思表達。
B類和C類是“點兒”作為祈使句的標志,后不接其他成分;D類是無法進入格式的形容詞。我們看以下幾個例句再進一步分析。
(3) 要想學我的魔術,首先就要舍棄一切欲望。這點修為,在你看來還差著點兒。(《魔術》 芥川龍之介)
(4) 二奶奶不想再往下說了??伤€沒完沒了。“你得對她好著點兒,替她想想?!保ā豆臅嚾恕防仙幔?/p>
(5) “算了吧,吳有德,別給我來這一套,這方面你還嫩著點兒 。”(《刑警手記》閻紹榮)
(6) 娘說,你活泛著點兒,機靈著點兒,趕緊多謝謝,謝謝鄉(xiāng)親的照應。(《老八》呂厚龍)
在分類的過程中我們注意到了一個現(xiàn)象,一些反義詞進入此格式的能力不同,例如,我們可以說“好著點兒”但不能說“壞著點兒”、可以說“聰明著點兒”不能說“笨著點兒”等。我們可以看到B類可以帶“著點兒”的形容詞都是褒義詞,進一步推斷能進入“A著點兒”格式的形容詞必須是褒義性質的詞。但有些形容詞并無褒貶之分,如C類中的形容詞是并無褒貶之分的中性詞,如:“慢著點兒、早著點兒”。所以我們判斷進入“A著點兒”格式的形容詞至少應該是具有[-貶義]的語義特征。
而我們對不能進入此結構形容詞D類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他們不可進入“A著點兒”的結構不僅是因為帶有貶義色彩,就如“*偉大著點兒“、“*帥著點兒”中的“偉大”、“帥”雖然是褒義詞,但仍然無法進入此結構。所以我們進一步分析,有部分形容詞存在“可控”和“非可控”的語義特征的區(qū)別,如“早著點兒、勤快著點兒”等都是主觀可控制的行為,具有[+可控]的語義特征。而“*帥著點兒、*偉大著點兒”等所表示的性狀是人不能控制的,具有[-可控]的語義特征。
“A著點兒”格式的形容詞后接的是動態(tài)助詞“著”,所以 “A+著”格式對形容詞的限制是不容忽視的。參見(張國憲.1999)“對‘A+著’這種持續(xù)仍然是動態(tài)的,所體現(xiàn)的只能是的某種暫時性情態(tài),而不能是的永久性狀況,由此把‘形容詞+著’概括為‘短暫性持續(xù)’?!薄N覀儊砼e個例子:“你現(xiàn)在就想結婚?還早著點兒!”,對于著急結婚這個事情,就當前來說是早著點兒。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早著點兒”的狀態(tài)將持續(xù)到不再“早著點兒”的時候結束,所以說是“短暫性持續(xù)”。經過分析發(fā)現(xiàn),雖然“著”作為動態(tài)助詞表狀態(tài)持續(xù)的功能在“A著點兒”結構中并不明顯,但“著”仍然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我們最后總結能進入“A著點兒”格式的形容詞具有[-貶義]、[+可控]、[+持續(xù)]的語義特征。
1.2 “A著點兒”結構對形容詞的選擇和限制
1.2.1進入“A著點兒”結構的形容詞必須是“無界”光桿形容詞。
A若是性質形容詞重疊式或狀態(tài)形容詞,其均是“有界”的,會在表達上造成“界性”沖突。參考(張國憲.1995)這篇文章中的結論:能進入“A著點兒”句式的形容詞絕大部分是零形式也就是形容詞的“原型”充任,而合成式形容詞是在零形式的基礎上加程度詞或者重疊形成的,表達合成量值。“著”是一個典型的標示準動態(tài)續(xù)段的標記,在時間結構上,沒有起始點和終止點,屬于“無界結構”,因此格式內的形容詞也具有“無界”性。我們可以說“嫩著點兒”、“白著點兒”,但不能說“*嫩綠著點兒”、“*雪白著點兒”。
1.2.2“A著點兒”結構中的形容詞不受程度詞修飾。
漢語形容詞的具有量性特征?!皬牧康拈y域來看,量幅表述的是彌散量,是無界的;量點表述的是固化量,是有界的”(張國憲.2000)。性質形容詞能與程度詞組配,如“紅”,可以用“有點兒、紅、最”三個序列加以修飾,具有量幅特征。不過,性質形容詞一旦后附“著”就不再受程度詞的修飾。請看以下例句:
(7)繩索的兩端是兩種顏色的緞帶,藍的比紅的要長著點兒。(*很/*非常長著點兒)(《油布》穆時英)
(8)你管教兒子得嚴著點兒(*很嚴/*非常嚴),別太縱容他了?。ā缎∑碌纳铡防仙幔?/p>
二、“A著點兒”結構句法語義分析
2.1 “A著點兒”結構在語義上具有明顯的述人特征。
根據前面我們對進入“A著點兒”結構形容詞的語義特征研究,得出了形容詞必須要具備[-貶義]、 [+可控]、[+持續(xù)]的語義特征。因為形容詞的作用,使得整個句子都表達明顯的述人特征,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9) 機靈著點兒、別讓人給騙了!
慢著點兒、小心摔跟頭!
后續(xù)句的謂詞也都是與人有關的動作。如果前后再加上一些修飾或補充成分,述人這一語義特征會更加明顯。
(10) (你)腦瓜子機靈著點兒、別讓人騙了!
(你)走路慢著點兒、小心摔跟頭!
我們甚至可以把其理解為省略了大主語“你”這樣的兩個分句形成的一個復句,并且兩個分句都是祈使句,口語化程度高,一般在對話中出現(xiàn)。無論是前一分句“A著點兒”中的形容詞還是后一分句的謂詞都有明顯述人特征?!癆著點兒”后往往可有后續(xù)句補充說明,全局在語義上具有明顯述人特征。
2.2 “A著點兒”結構一般表示警告、提醒、叮囑等意思。
在有些時候“A著點兒”可以略去“著”,成為格式“A點兒”。那么有無“著”對格式的語義是否有影響?影響具體體現(xiàn)在哪里?我們來看幾個例句:
(11) 吳世博,我勸你對我客氣著點兒!不然老子打到你找不著北?。ū硎揪妫Z氣較重)
(12) 對領導客氣點兒總是好的。(輕微勸告、提醒語氣)
例(11)中有“著”比的語氣明顯例(12)中無“著”的語氣要重許多,表示嚴重警告,并帶有一點威脅的語氣;而例(15)中的“客氣點兒”只是輕微的勸告、提醒語氣。
(13)夜晚黑,你一個人走路小心著點兒!/夜晚黑,你一個人走路小心點兒。
例(13)中,“小心點兒”只表達輕度提醒和叮囑,而“小心著點兒”更能表達說話者的關心掛念,也顯示出雙方關系的親近。
由此可見,祈使結構“A著點兒”中,“點兒”是必需的,但“著”可以不說。能帶“著點兒”的形容詞不多,一方面因為“A點兒”是一種強勢句式,“A著點兒”由于語言形式比“形容詞+點兒”復雜,所以在競爭中不占優(yōu)勢;另一方面也說明這種結構中的“著”仍然表示一定的狀態(tài)持續(xù)意義,對語義表達有其一定的影響。帶“著”和不帶“著”在語義上面顯示的區(qū)別是帶“著”的祈使句表示程度更深,語氣更重。
三、結語
“A著點兒”是現(xiàn)代漢語中一種特殊的祈使句式。我們認為,“A著點兒”的特殊之處就在于用持續(xù)體表示祈使。本文對“A著點兒”結構的特殊性進行研究,針對動態(tài)助詞“著”對形容詞的限制和“A著點兒”結構對形容詞的選擇的分析,以及進一步探索“A著點兒”結構在句法語義上的作用。由于“點兒”的作用,這種句式表示委婉的祈使語氣,多用于口語,具有特殊的語用效果。在對“A著點兒”分析的過程中依然有很多欠缺和不足,語法的研究絕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本文對“A著點兒”結構的研究還只是一個初步的工作。至于“A著點兒”結構與其他類似結構如“V著點兒”、“A/V點兒”的對比研究,以及相關“A著點兒”結構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研究還有待在今后的學習中,做更多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2】沈家煊.“有界“與”無界“ [J].中國語文.1995(5)
【3】張國憲.現(xiàn)代漢語的動態(tài)形容詞[J].中國語文.第3期.1995
【4】金忠實.“形容詞+著”格式的句法語義特點[J].漢語學習.1998
【5】張國憲.延續(xù)性形容詞的續(xù)斷結構及其體表現(xiàn)[J].中國語文.第6期.1999
【6】張國憲.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的典型特征[J].中國語文.第5期.2000
【7】周元琳.祈使句式“V著點兒!”對動詞的語用、語義和句法選擇[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6卷(1998)第3期
【8】高順全.祈使的“V著點兒”的來源和語法化[J].語言研究.第二期.2008
【9】張頌.“A著呢”結構分析[J].文學教育.2016
作者簡介:隆玲瑜(1994—),女,漢族,湖南長沙人,對外漢語學術碩士,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對外漢語專業(yè),研究方向:國學與對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