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瑩瑩 黎亞茹
【摘要】: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xié)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戰(zhàn)略舉措?;鶎邮巧鐣卫淼闹匦模疚耐ㄟ^研究近五年來基層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的情況,從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人民群眾的歷史決定地位、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等角度出發(fā),總結出了基層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中的困境,為針對性解決基層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問題提供了有效視角。
【關鍵詞】:社會治理格局 基層社會治理 創(chuàng)新 挑戰(zhàn)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jīng)濟迅速崛起,綜合國力大幅度增強,但社會也在經(jīng)歷著陣痛轉(zhuǎn)型,這種劇烈的社會變化使得社會治理出現(xiàn)了許多亟待解決的新問題、新矛盾。因此,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勢在必行?;鶎由鐣卫硎巧鐣卫韯?chuàng)新的關鍵,我國在推進基層治理創(chuàng)新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著實也存在著許多困難與挑戰(zhàn)。
一、基層黨組織在能力、權責、機制等方面面臨諸多挑戰(zhàn)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diào)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問題也在基層,當前基層黨組織在能力、權責等方面面臨諸多挑戰(zhàn)。
(一)基層黨組織能力不足
基層黨組織作為人民的領導核心,應該始終牢記和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可是在現(xiàn)實中,普遍存在黨員思想覺悟低、消極無能的狀況。在思想方面,一些黨員不能自覺地為人民服務,履行自己的職責,甚至消極排斥自己的工作,把人民的利益拋之腦后。在能力方面,一些黨員不能適應時代要求增強自身技能,反而因循守舊,循規(guī)蹈矩,即使有了新的舉措,也往往是新壺裝舊酒,喪失了該有的的主觀能動性、靈活性,這種缺陷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作為領導核心,基層黨組織應該意志堅定,不忘初心,時時刻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落實好基層的社會治理政策,扭轉(zhuǎn)社會治理形勢,使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二)基層黨組織權責不分,定位不明
有多大的權力就要履行多大的義務,權力與義務之間的等量關系一直是我國法律重點強調(diào)的一點,在廣大基層黨組織中,往往有權責不分、權責不明的狀況發(fā)生。首先是權力多于責任,有些黨員把該有的、不該有的權力都包攬一身,卻拋棄了自己應盡的義務,所謂在其位謀其政,如果只知道揮霍權力,就必然導致貪污腐敗、以功徇私等不正義行為,最終也只會自食惡果。其次是職能交叉,在基層黨組織中,多人享有同一種職能的情況很多,他們往往會因為意見不合而造成不必要的糾紛,從而導致辦事效率低下,無法高質(zhì)量完成工作。還有一種情況是無權,在黨組織上下級關系中,仍然有“甩手掌柜”現(xiàn)象。任務一旦下達,上一級就會轉(zhuǎn)手甩給下一級,從而造成下一級工作上的繁重和堆積,上一級的懶政現(xiàn)象,極大地滯后了基層的社會治理進程。這些問題的發(fā)生也證明了我國基層社會治理制度與法律的不足。
二、基層自治落后,人民參與度低
基層社會治理的核心就是“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只有人民的需求得到滿足,生活得到改善,社會治理才有了現(xiàn)實意義。但我國目前在這方面還有所不足,群眾參與仍然受限,基層自治落后。
在我國,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國家通過多種制度和法律保障人民權利,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就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我國基層群眾享有自治權,可以按其需要在基層社會合法地進行管理與治理。但是在現(xiàn)實中,基層群眾的自治自覺性不高,參與社會治理的意識不強,主人翁意識差,依然習慣于依賴政府的政策,沒有積極地對村委會或者居民委員會的工作進行監(jiān)督。另一方面,基層黨組織和政府缺乏對人民治理社會的宣傳和普及,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基層群眾的積極性低。當前一些基層政府還是習慣于上傳下達,忽視了基層群眾的訴求,不能緊密聯(lián)系群眾、廣泛聽取人民的意見,從而讓人民失望,不再熱衷于基層社會治理,這種形勢下的治理,就變成了名義上的“自治”。
三、基層法治建設落后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基層社會治理也同樣需要法律,只有運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維治理社會,基層各項工作和活動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群眾之間也能保持和諧。但當前我國基層法治建設落后,遠遠不足以為基層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服務。
在廣大基層組織中,法治建設嚴重滯后。主觀上,基層黨組織不夠重視相關治理法律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法律的必要性與有效性,沒有對基層群眾進行充分的法律知識教育與普及,還是習慣按照慣例、喜好辦事,主觀性強,往往會做出不合理的決定,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陀^上,基層社會治理法律不健全,法令條例表達模糊,在內(nèi)容、結構等多個方面存在缺陷,比如基層社會治理主體的定位不清晰,就無法給群眾真正的權利保障;基層群眾的權利不明朗,人們就無法有效地治理社會。不健全的法律會造成人們之間的利益糾紛,公平和正義就無法受到保護。
四、基層創(chuàng)新體制不完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chuàng)新。我國目前很大程度上存在體制機制僵化、體制建立不完善的問題。一些基層社會治理存在機制僵化的問題。第一,組織內(nèi)部缺乏活力,行事保守,不敢嘗試開拓,這種現(xiàn)狀非常阻礙基層社會治理的創(chuàng)新與進步。第二,政府職能轉(zhuǎn)變不到位,不能有效地簡政放權。有些基層政府該下放的權力沒有下放,承擔了一些不該承擔的職能。政府應該鼓勵市場掌握資源配置,二者之間應該相互配合、相互促進,一部分領域由市場運作反而會取得更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在實際上,有些基層政府并沒有重視市場的作用,甚至還會限制市場的自由競爭,同時還不能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供給,這就陷入了一個舉步不前的困境。第三,基層社會治理是一個涉及各個方面、覆蓋多個領域的大工程,真正執(zhí)行起來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與協(xié)調(diào),所以這種要求在客觀上就造成了統(tǒng)籌困難,現(xiàn)在基層社會治理多少都會存在這個問題,機制內(nèi)部不能順利有效地配合、銜接,除此之外,基層治理的各方還要去獲取、整合資源,凝聚各方面力量,但是我國基層社會并沒有形成這種合力。
我國基層社會治理在制度建設上不完善。比如對治理方式、治理方法的具體規(guī)定不明確,不利于治理進程的循序推進;缺少對基層社會治理的評價機制,治理過程中的各項評價標準和參數(shù)沒有確切的定位,評價結果的依據(jù)沒有明確指出;沒有建立基層群眾參與制度,基層群眾有治理的權利,卻沒有明確的方式和途徑參與治理,容易造成盲目行動、效率低下;監(jiān)督制度、責任追究制度不完善,治理過程必須要受監(jiān)督,只有接受監(jiān)督才能減少失誤、糾正錯誤,對治理過程有意造成破壞的行為要進行責任追究,否則基層社會治理就不能有序進行。
五、基層治理主體能力不足、整合困難
基層社會治理要求其主體多樣,不同的主體朝著相同的目標努力,相互依存、相互合作,通過價值觀的引導達到治理的目的,主體之間相互協(xié)調(diào)、配合,達到一種平衡、促進的狀態(tài),進而實現(xiàn)基層治理的改善與發(fā)展。但在實踐中,這些社會治理主體并不能很好地結合并發(fā)揮作用。
(一)多元主體力量不足
打鐵還需自身硬,一群有能力的治理主體才能改善基層社會現(xiàn)狀,而現(xiàn)實中我國的基層社會治理主體能力還不完備,一些社會組織自覺參與治理的積極性低,不能把基層治理看做是自己的職責,往往忽視或者應付治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些團體組織的工作人員知識儲備不夠,沒有穩(wěn)固的知識基礎也難以為基層社會治理做出有效的實事。社會組織內(nèi)部自身建設跟不上時代的需求,創(chuàng)新力不夠,不能與時俱進。
(二)治理主體之間關系模糊,結合困難
治理主體之間應該是相互配合、相互協(xié)調(diào)的狀態(tài),但是由于主體之間不同的行為習慣和職能,他們的行為會隨之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差異,所以治理主體之間往往會出現(xiàn)意見分歧,關系疏遠,甚至是利益糾紛,如何把“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xié)同、公眾參與”的書面要求轉(zhuǎn)化為實際中治理主體之間的合作與聯(lián)系,是基層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的一個難點。另外,基層黨組織和政府對市場干預過多,阻礙了資源的進入與吸收?;鶎尤罕妳⑴c社會治理的途徑與渠道有限,難以發(fā)揮其現(xiàn)實作用。
六、結論
基層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涉及方方面面,其內(nèi)容具體而復雜,如果對基層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面臨的困境缺乏清晰和準確的把握,就會影響治理創(chuàng)新目標任務的實現(xiàn)。新時代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必須克服以上困境,協(xié)調(diào)好社會關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公平正義,使社會和諧有序又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糜皛,沈榮華.開創(chuàng)新時代社會治理新格局[J].理論探討,2018(05).
【2】戴鴻.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4(08).
【3】張舜禹.困境與出路:城市基層社會穩(wěn)定進程中的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研究——來自吉林省的經(jīng)驗[J].晉陽學刊, 2015(06).
作者簡介:姓名:孫瑩瑩 出生年月:1995年12月 性別:女 民族:漢 籍貫:山東省寧陽縣 學歷:研究生 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