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文海
部編全國統(tǒng)一教材《道德與法治》,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內容的布局引人深入思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判斷能力。教材改變了簡單的告之方式,改客觀為主觀的學生價值觀培養(yǎng)突顯真實性,我認為部編全國統(tǒng)一教材《道德與法治》具有以下特點:
一、旗幟鮮明
部編全國統(tǒng)一教材《道德與法治》統(tǒng)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的價值導向性。中國夢是青少年一代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這需要學生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必須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偉大民族。歷史的輪回,今天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xiàn)代化強國,最終實現(xiàn)共同富裕。
二、時代感強
部編全國統(tǒng)一教材,形散而神不散,教材注重時代性,摒棄以往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條理性、改客觀為主觀,采用開放式提問、開放式探究討論、開放式的留白,在知識中滲透了很多十八大、十九大以來的新觀點;教材通過運用的經驗,探究分享相關鏈接,拓展空間等環(huán)節(jié),展示正面材料與反面材料,讓學生在正面影響與反面影響,正能量與負能量之間產生碰撞,再從多樣化的觀點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真實易操作
教材堅持依托知識,并超越知識、導向價值認可和行為實踐,這要求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要給學生講觀點,千萬不要給學生講概念,在研讀教材時要提取核心觀點,教師注重行為指導,利用教材開展教學,不避諱用教材,設問要開放,堅持正確價值導向,體現(xiàn)教材的思想性與人文性,突出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
四、粗曠開放
教材堅持特色,理念鮮明,引領價值,德育重在回歸生活,我們在使用教材時,可以相互整合,相近內容的欄目,選擇一個欄目,做實做課,做到有取有舍,注重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思考的價值,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把課堂上不好處理的問題,借力課外的積累,合理化解,思想教育重在課堂,形成于社會實踐。
新教材的認知,觀念的轉變,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需要我們從應試教育中走出來,開放課程,開放活題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中暢所欲言,形式多樣化形成觀點,變客觀知識為主觀觀點,超越知識,指向觀點。近些年的學習、教學中,我們很多老師借力社會實踐,拓展課堂,有很多成功的課例,課堂中引入熱播電影、電視劇作為話題,如:《人民的名義》、《戰(zhàn)狼》、《我不是藥神》等,采用開放式提問,賦于課堂生命力,課堂中展示中國高鐵、C919大飛機、“蛟龍”、“神舟飛船”等中國成就,出示“中國式”過馬路,中美貿易戰(zhàn)中的中興、華為、京東等話題,讓學生深入思考,形成鮮明的觀點,教材中,時事不斷突顯,“中國制造”變?yōu)椤爸袊鴦?chuàng)造”“中國高鐵”,“一帶一路”,“亞投行”等中國科技的崛起,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中國堅持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增強了民生福祉,讓世界人民分享了中國發(fā)展的成果。
《道德與法治》課程需要我們立足課堂,不斷摸索,不斷創(chuàng)新,加強學習,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