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萌
摘要:隨著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重要性顯著上升,教師行業(yè)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教師被社會寄予厚望的同時,其身心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教師的情緒管理直接關系到個人的身心健康、職業(yè)發(fā)展和主觀幸福感,不良的情緒還會影響到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實施有效的情緒管理,需要自我覺察,調整認知,并建立良好的心態(tài),學校要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和“心靈解壓”平臺,建立教師的情緒管理系統(tǒng)。
關鍵詞:教師;情緒管理;心靈解壓;情緒管理系統(tǒng)
情緒是人對自身狀態(tài)和外界環(huán)境作出的一種心理反應,對情緒進行科學管理,可以幫助人們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水平。情緒管理是人們運用心理學及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通過研究個體和群體對 自身和他人情緒的認知并采取一定的策略進行調適,從而使個體和群體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的一種管理過程。良好情緒不僅能消解教師生活中的壓力,更能增進教師的身心健康,提高教師工作、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成長,還能增強教師自身的主觀幸福感。
一、教師情緒管理現狀分析
調查分析,大部分教師都有過不良情緒的出現或存在,如煩躁、憤怒、焦慮、失落、抱怨等,20%的教師沒考慮過情緒管理,任其自然發(fā)展、自生 自滅;40%的教師聽說過情緒管理,但不了解如何管理;24%的教師比較了解情緒管理;只有16%的教師能很好地做到情緒管理。對于情緒調節(jié)通過哪些方法進行處理這一題,選擇合理認知、正確歸因并通過積極的方式調節(jié)情緒的占19%;選擇無損宣泄如逛街、做家務、向朋友同事傾訴的占21%;選擇通過消極的方式緩解,如發(fā)火、謾罵、喝酒等的占26%;選擇聽之任之、自怨自艾或獨自生悶氣的占34%。由此看出,教師比較缺乏情緒管理的知識,較多教師沒有認真分析過情緒的引發(fā)原因。另外,雖然較多教師采取了措施來緩解自己的不良情緒,但是大部分感覺效果不好,相反可能會使得情緒越來越糟。
二、教師情緒管理的重要意義
(一)影響教師身心健康和職業(yè)發(fā)展
大量的心理學和醫(yī)學研究證實,情緒管理能力低的人常常被負面情緒困擾,自卑、焦慮、煩躁、抱怨……長期處于負面情緒狀態(tài)中,人會食欲不振、失眠、免疫力下降、行動遲緩,甚至導致整個生理機制紊亂,嚴重影響身心健康。教師特殊的身份,在負面情緒中無法體驗到工作生活中的樂趣,自然也不可能會有較高的工作效率,教學動機水平相應也就較低,會造成對工作缺乏動力和激情,工作中容易缺乏自信心,生活喪失幸福感,對工作失去熱情,甚至出現職業(yè)倦怠,不僅影響身心健康,還會阻礙職業(yè)成長。
(二)影響教育教學質量
課堂情緒管理能力直接影響教師對課堂問題采取的應對方式:在積極情緒下,教師對于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多采取間接的處理方式,比如提醒、暗示、課后溝通等。這樣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中繼續(xù)認真學習,課堂處于和諧的狀態(tài),既有利于教師教學,也有利于學生聽課。而在消極情緒下的教師,面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行為,多采取直接的處理方式,如直接點名批評學生,甚至通知家長。這種行為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造成逆反心理,影響師生關系,最終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擁有良好的情緒就可以更準確地提取信息,并加以整理和歸納,傳遞給學生。相反,教師如果處于不良的情緒中,就會導致思緒混亂,會嚴重影響自己對知識的講解和學生對知識的領悟,大大降低課堂教學效果。
(三)間接影響學生身心健康
教師的情緒狀態(tài)會通過他的言談、舉止體現出來,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自信、樂觀的情緒不僅提高自身幸福指數,而且會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學生也會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師生關系和諧融洽,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或與學生的活動中,處于不良情緒狀態(tài)下,容易使學生也產生不良情緒。有些教師因為自身情緒 問題而對學生不耐煩,甚至做出一些極端行為,這樣使學生處于一種焦慮不安的環(huán)境,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三、教師實施情緒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自我覺察,找到根源
提升情緒管理能力的關鍵,是要找到情緒產生的根源。教師在工作中會不可避免地體驗諸如失望、焦慮、憤怒等負面情緒。教師要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管理,首先要察覺自己真正的情緒,不要壓抑、逃避情緒。當情緒出現時,我們要分析自己處于一種什么狀態(tài),認真、客觀地分析引起情緒的原因。完形治療理論鼓勵個體體驗自己心中的情緒,認為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情緒后,覺察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才可能去成長和改變。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不否定自己情緒的存在,而且會給它一個適當的空間。教師要進行情緒管理,就要明白引發(fā)情緒的真正原因,從自己的認知著手,而不是只盯著事件本身。情緒是心態(tài)的反映,反映的強弱,不是取決于被反映的對象,而是取決于自己的內心,即取決于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因此,教師要明白哪些想法在影響自己的情緒,才能根據這些想法加以應對。
(二)調整心態(tài),掌握調節(jié)情緒的根本方法
美國醫(yī)生埃里克·巴恩創(chuàng)立了P·A·c心理調節(jié)法。P·A·C分別為“雙親”(parents)、“成人”(adult)、“兒童”(child)的英文首字母。巴恩指出,要保持心理健康,一個人要保持心理健康,擁有良好的情緒,就該保持兒童般的天真、自然和熱情 ,成人般的理智和父母對子女般的慈善。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特征運用這個方法,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不斷提升自身修養(yǎng),使自己的思想認知水平得到提升,這樣遇到問題時,就會心平氣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三)建立“心靈解壓”平臺,關愛教師群體
學校管理者要認識到情緒管理的重要性,為教師提供“心靈保養(yǎng)”的情緒管理機制或心理咨詢室,進行心靈解壓,及時關注教師的情緒變化,幫助教師發(fā)現自身的情緒問題、化解不良情緒,并對教師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使教師的情緒維持在良好的狀態(tài)中。校園的公共設施、綠化水平、教學設備等便捷服務,及對教師的人文關懷,有助于改善教師的個人情緒,使其保持身心愉悅。
總之,教師的情緒管理會對自己的生活、工作與學生的學習效果甚至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師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覺察自己,提升自己,必要時可求助于心理咨詢機構,使自身情緒維持在良好的狀態(tài)中。
參考文獻:
[1]杜麗麗.應用情緒管理提高教師主觀幸福感[D].教師發(fā)展,2017.
[2]孫野.教師課堂情緒管理能力及其應對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
[3]王鐵梅,于秋波.合理情緒療法及其應用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