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大力倡導“有教無類”,到西方資產(chǎn)階級高舉著“人生而平等”的大旗步入近代,平等的思想一直是人們所推崇和追求的。作為教書育人的老師,面對著“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充滿稚氣的正在成長中的初中生,面向全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平等;教育;課堂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面向全體學生,平等施教。
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首先要在上課的時候關注到每個學生!而且要通過一個眼神、一個肢體語言、一句鼓勵性的評價讓每個學生認識到老師正在關注你。雖然現(xiàn)在我對你們不了解,但我渴望認識你們,我看看哪些同學通過你的課堂表現(xiàn)讓我先認識了你并欣賞你?!睊伻ミ^往從頭來,就是給全體學生一個平等地機會,為平等施教開個好頭。
二、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差異,分層施教。
著名作家雨果說過:“世界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當然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我們就應該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差異,評價每個學生要注重原有的基礎,尊重客觀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創(chuàng)造適合不同學生成長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所以在教學中我注意從兩種教學活動中去分層施教。一是根據(jù)教學設計安排分組合作的學習形式,遵循“組間同質,組內(nèi)異質”的分組原則去照顧彌補不同層次學生間的客觀差異;二是通過分層布置作業(yè)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使接受程度高者“吃飽”,也使接受程度低者“吃好”。
三、 關注“學困生”,不拋棄,不放棄。
首先,關注“學困生”,就要尊重他們。美國作家愛默生說:“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教師是否尊重他們更重要,這一點他們特別在意,特別敏感。他們在你的尊重中會重建信心,找回自信,獲取勇氣,而且你對他的尊重會贏來他對你的尊重,因為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養(yǎng)——今天我們?nèi)绾螌Υ龑W生,明天的學生就會如何去對待他人。
其次,對“學困生”要做具體分析?!皩W困生”不是劣等生,不是不可造就。要幫他們找到學習困難的原因,進行具體幫扶。
學習困難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一種是思維不靈活,有些遲鈍,即我們常說的不開竅。每當遇到這樣的學生,我常常想:假如我是他,面對怎么背也記不住的歷史知識,面對老師的無可奈何,同學們的冷嘲熱諷……假如我是他的父母,生了這樣一個孩子,我該怎么辦……,這樣的換位思考,使我特別同情這些孩子,也就有了足夠地耐心忍受他遲遲不能開竅的局面,不厭其煩的鼓勵他,幫助他尋找一條因反應不靈敏而造成不便的出路,那么他豁然開朗的時刻必定會到來。
第二種,學習不得法,愿意學習而不會學習,邁不過記憶這道坎。在歷史教學中,我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老師,我可喜歡上您的課了,可是那么多的知識點我怎么背也背不過,這可怎么辦?這就要幫他找到一個好的記憶方法。比方說學生們對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產(chǎn)生的時間記不住,我就告訴他們用“非常6+1”這個欄目名稱來記憶?!胺浅?”之所以“非常”,是因為它代表公元前6世紀,這一年佛教產(chǎn)生了;“1”指的是1世紀基督教產(chǎn)生,“6+1=7”,7世紀伊斯蘭教產(chǎn)生。掌握了這樣的學習歷史的竅門再背歷史也就不難了。
第三種情況是學習憑興趣,對那些遠離社會生活的抽象點的東西,沒興趣學,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時會東張西望,會在下邊搞小動作;而對于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則會聽得聚精會神。對此我在日常備課中多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經(jīng)驗、志趣愛好方面設計教學,這樣可以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克服厭學心理。例如給學生講述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這一古老而又抽象的命題時,我引入學生喜愛的歌星周杰倫的歌——《愛在西元前》“古巴比倫王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巖,距今已經(jīng)三千七百多年……”,使學生通過歌詞了解到該法典是古巴比倫王頒布的,因其刻在黑色的玄武巖上所以是部成文法典,因為距今已3700多年了,所以是世界上現(xiàn)存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這樣就使抽象的東西形象化了。
第四種情況是部分學生對歷史課學習重視不足,一個新教材開始可以設計誘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導語,一個單元一課書也可以采用。如中國古代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一課,我這樣導入:“六位帝皇丸”指的是唐朝哪位皇帝?他指的是唐睿宗李旦,因為他的爺爺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她的媽媽是武則天,他的哥哥是唐中宗李顯,他的兒子是唐玄宗李隆基,他自己也是皇帝。唐睿宗之所以被稱為“六位帝皇丸”,完全是因為沾了家人的光,因為唐太宗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的封建治世,武則天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玄宗則開創(chuàng)了唐朝的全盛時期“開元盛世”。今天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就是《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些導語的設計,課堂教學的實際過程證明都極大地調(diào)動起學生主體大多數(shù)人的積極主動性。
第五種是個別學生欠缺學習積極性,懶惰。懶惰成性的學生往往迫使老師采取放任態(tài)度而聽之任之。而我認為即使這樣的學生老師也不該厭棄他。因為他終究是個十幾歲的孩子,今后要走的路還很長。對待這樣的學生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并設法用集體的力量來影響他。當我發(fā)現(xiàn)某某同學懶的記筆記的時候,我會說:“某某同學,一直以來上歷史課都很積極,來,大家一起等等他,等他記完了,我再講課”。在這種全班同學停下教學活動等他一人情況下,這個同學往往會迅速糾正自己的惰性即使裝也要裝著趕上來。
多年執(zhí)教生涯中,我始終堅持平等的對待所有學生,對“學困生”給予了較多的關照,這樣做的結果使不少學生找回了自尊和自信,我自己也收獲了學生對我的友情和信任,任教班級本學科的成績也有了較大的提升,回顧起來很有些成就感。
參考文獻
[1] ?中小學優(yōu)質高效課堂建構的保障條件與實踐操作[J]. 梁紅梅,孔凡哲,胡云池.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4(29)
[2] ?專訪佐藤學:“學習是相遇與對話”[J]. 曾國華,于莉莉. ?基礎教育論壇. 2013(11)
[3] ?農(nóng)村基礎教育發(fā)展的需求、推力與阻力[J]. 袁桂林.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1)
作者簡介;李雪艷,女,1972,漢,山東省青島市,中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