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價2.1萬元寄的根雕擺件受損最多只賠5000元;保價4000元寄的電腦受損只賠800多元;保價3000元寄送的游戲主機板顯卡槽損壞,卻以收貨后超過24小時才申請理賠為由不予賠付……快遞公司提供的保價服務并不等于保險,實際情況也并非保價多少就賠多少,快遞保價究竟為誰而保?
要讓保價真正成為包裹的一道“保險”,一方面,需要快遞企業(yè)承擔起更多責任。畢竟,從快遞包裹簽單開始,就等同于雙方達成契約,企業(yè)有責任、有義務把快遞物品安全送達。另一方面,需要有關部門完善法律法規(guī),比如,“保前鑒定,保后理賠”需要一個公開透明的流程,并制定統(tǒng)一的行業(yè)保價收費以及賠償標準。只有厘清權利與義務,且得到有效救濟,才能讓消費者與快遞公司都能在交易中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