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本被譽為“中國法制近代化之父”“中國近代法學奠基人”“依法治國理念首倡者”,但知曉這位法學家的人并不多。
沈家本(1840~1913),浙江歸安人,曾出任天津知府、山西按察使、刑部左侍郎等職。1902年,清政府下旨修律。劉坤一、張之洞、袁世凱三總督聯(lián)名上奏,保舉“久在秋曹,刑名精熟”的沈家本和“練習洋務,西律專家”的伍廷芳,主持修律。1902年至1911年,沈家本主持了翻譯西法、改造舊律、制定新律等方方面面的修律事務。沈家本奏請成立修訂法律館,組織人手翻譯海外法規(guī)并派人出國考察,在此基礎上對《大清律例》進行了全面修訂。盡管不通洋文,從未出過國,但沈家本對西方法學的態(tài)度卻有著異于傳統(tǒng)士大夫的清醒和開放,他的法律改革方案既全面又富有針對性。1905年,沈家本和伍廷芳奏請刪除《大清律例》中的重法。經(jīng)清廷準允,凌遲、梟首、戮尸等“歷史悠久”的酷刑在中國徹底被廢除。
修律10年,沈家本主持修訂了中國第一部近代刑法《大清新刑律》、第一部專門的民法草案《大清民律草案》,還有《破產(chǎn)律》《刑事民事訴訟法草案》《法院編制法》等大批古代中國沒有的新型法律,形成較為完善的近代法律體系框架,為近代法治建設開辟了道路。沈家本的想法大大超越了時代,1911年3月,因遭禮教派彈劾,他辭去修訂法律大臣和資政院副總裁的職位。之后,清朝的覆滅令沈家本創(chuàng)設的許多法律制度被擱置,但最終,它們又都化為民國法制的土壤。(摘自《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