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被人關(guān)在倉庫里并被毆打的場景,江蘇宜興的紫砂手藝人鄭彪至今仍歷歷在目。
?他原本是紫砂行業(yè)“食物鏈”里最底層的一群人之一:他把自己做好的壺,刻上師傅錢麗媛的印章,以“錢氏紫砂壺”的名義,高價對外售賣。
?后來,師傅發(fā)現(xiàn)鄭彪私自售賣“錢氏紫砂壺”,經(jīng)濟利益分配不均導(dǎo)致師徒反目。隨后師傅指使干兒子丁某,找社會閑散人員以“打假”為由,向鄭彪索要了30萬元。
?今年年初,掃黑除惡行動席卷江蘇宜興。5月,多個惡勢力犯罪集團成員被宜興檢方公訴。其中涉案人員就包括錢麗媛,這位76歲的老太太還曾是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shù)師,也是紫砂行業(yè)的制壺名人。
?值得關(guān)注的是,錢麗媛涉惡被查,曝光了當(dāng)?shù)刈仙靶袠I(yè)“代工壺”黑幕。而多名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這只是紫砂行業(yè)“代工亂象”的冰山一角,整個市場亟待規(guī)范整頓。
?“現(xiàn)在很多所謂的紫砂大師平時都忙著走穴、辦展覽,哪有時間做壺?最后只能找人代工,敲上自己的印章,再制一張證書,誰能分辨真假?”鄭彪說,案發(fā)時,76歲的錢麗媛也沒精力做壺。這些年,他先后給錢麗媛做了幾百把“代工壺”,“她的壺全是找別人做的”。
?“‘代工壺’在宜興已是供認(rèn)不諱的秘密。”當(dāng)?shù)匾晃蛔仙皫煾禇钚溃ɑ┍硎?,“你到紫砂市場去,隨處都能找到這種‘大師’壺”。
?楊欣介紹,從挑選泥料到最終成品,根據(jù)不同工藝,制作一把紫砂壺所耗時間不一樣。如果用機器模具灌漿制作,一天能做出很多,半手工的一天可做一把。如果是全手工的話,就需三五天,做得快的一天可做兩把。根據(jù)工藝復(fù)雜程度和泥料質(zhì)量的不同,一把紫砂壺的成本價也從幾十元到數(shù)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
?讓人覺得詫異的是,宜興有一名大師一年至少賣出1000多把壺,平均下來每天就要做三四把壺。
“一把半手工的代工壺,本來就幾百元錢,敲上大師名字章印后,價格可以是好幾萬元,甚至好幾十萬元?!睏钚勒f,因名氣大,一些人不惜百萬元、千萬元地購買、贈送、收藏紫砂壺。“買壺的和賣壺的都想從中得到暴利。”
?楊欣說,很多顧客沖著大師名號去買壺,甚至愿意花高價訂購。大多數(shù)顧客沒有鑒別能力,主要看制壺人的職稱和名號。因此,職稱成為決定價格的主要因素,這也是制壺人不斷追逐的目標(biāo)。
?“買壺的人不知是不是大師做的。要是有人找到大師,大師也會承認(rèn)是自己做的。”楊欣說。只要有證書和印章,許多購買者難以察覺是否為“代工壺”。而代工壺因能有“大師”名頭的加持,賣壺也更加暢銷,價格也會高出好幾倍。
?現(xiàn)實中,“代工”成為名家大師與“代工手藝人”雙向受益的事情,由此真假難辨、亂象叢生,滋生繁榮的“虛假經(jīng)濟”。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