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鑫
最黑暗的地方,也一定有光明追隨。而人,是永遠向往著希望與光明的生物。
-------題記
死亡,是籠罩在人的一生中最深沉的陰影。
當死神降臨,奪去最親最愛的人的生命時,我們是否感受過恐懼?它帶來了黑暗,但若你愿意付諸一切,踏入死亡的深淵,只為尋得生的希望,將光明播撒人間,我想,這時的我們也許會帶著笑接受它吧。
記得沈崇海嗎?
他是出生豪門的富家子弟,是滿腹經(jīng)綸的清華才子。在祖國危難之際,他毅然從戎,放棄唾手可得的家業(yè),脫去華美的衣物,扔下昂貴的首飾,只余心中熊熊燃燒的信念。
我仿佛看見了他駕駛著耗盡彈藥的飛機向敵人撞去;我看見他閉上了雙眼,可嘴角卻噙著一抹微笑。
剎那間,火光四濺,猶如絢爛的煙火,映出英雄絕美的倒影。
他不曾感到恐懼嗎?我想,并不是這樣。他也害怕、也彷徨過,但他知道,他背后有著自己所深愛的一切,他沒有退路,即使豁出性命,也絕不退縮。于是,他義無反顧的跳下了死亡的深淵,只為將生的希望帶去人間。
無數(shù)像他一樣的戰(zhàn)士懷揣著希望,投入死亡。哪有什么大義凜然,只有每一個人小小的希冀,才交織出了這一片純凈的人間。
或許,是他的信念讓他不再畏懼死亡。他知道死亡的深淵下有著能照亮世間的希望,于是他毫不猶豫的跳了下去,即便帶著對世間無盡的眷戀,卻仍舊無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碑斘覀冞x擇走上名為人生的這條路時,便終究是沒了退路,盡頭迎來的盡管只有死亡,我們卻仍不懈的努力,努力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更加多姿。
為什么?
也許,僅僅只是為了撿拾這一路遺落的美好與幸福吧。
沈復早年安逸無憂,中年時被逐出家門后,不幸接踵而至。蕓娘離去,孩子早夭。其于《浮生六記》中寫道:“當時是,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綿此恨,曷其有極!”這是何等之恨?縈繞于心,纏纏綿綿,“剪不斷,理還亂。”這是一種無可奈何之悲,孑然一身的孤獨悲涼躍然文字之間。但他堅持著活了下來,重游故地,只為追尋曾與蕓娘同游的回憶,這是蕓娘的愿望,也是他活下去的希望。
我曾想,一個人要怎樣才能在這種狀態(tài)下活下去,是因一種由極致悲苦演繹而來的堅強,亦或是他選擇追隨,追隨一種超越死亡的光明。
或許后者才是沈復最真實的寫照。
他的光明,是愛情吧。活下去也只是為了讓蕓娘與他在一起的時光變得清晰,即便如此會讓你的傷口化膿,直至腐爛,卻毫無怨言。
死亡在沈復面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即將失去所有的回憶,于是直到最后也不肯放手。
曾有人說“死亡帶來的只有厄運與恐懼”,我覺得并不僅僅如此。你相信嗎?人在瀕臨死亡時,會以極快的速度再經(jīng)歷一遍過去的時光,重溫美好與幸福。我寧愿相信這是神的恩典,是為了讓人們想起世界的美與好,想起世界曾給予過你溫暖而不僅僅只有冷漠,想起曾追逐過的夢想,想起自己一直追逐的光明與希望,直到升入天堂,你的嘴角將永遠含笑。
余華曾在《活著》中寫道:“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不是其他任何東西?!钡蚁耄瑝粝肱c希望同樣能成為我們活下去的動力。走在這條生命之路上,缺不了的是所愛之人的陪伴,也同樣不能缺少獨自穿行于黑暗的勇氣與信念。
因為盡頭,是光明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