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國時期山西造林之策的當代啟示

      2019-09-10 19:47:50李風
      中國城市林業(yè) 2019年3期
      關鍵詞:閻錫山當代價值造林

      李風

      摘要:文章簡述了民國時期山西的造林規(guī)劃及保護措施,從地域、荒地、沿途、經(jīng)濟、城市等方面的造林措施加以分析;探討了生態(tài)調適中“人盡其力”“地盡其用”的基本精神,以及如何將造林作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環(huán)境營造途徑,即,不僅園地制宜、循序漸進,同時為百姓生活謀利,還要將根植與保護相協(xié)而行,這將具有不可估量的當代價值。

      關鍵詞:造林,閻錫山,當代價值,民國山西

      DOI:10.3969/j.issn.1672-4925.2019.03.004

      Enlightenment of Shanxi Afforestation Policy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Li La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5, Shaanxi,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afforestation planning and forest protection measures in Shanxi Province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discusses the fundamental concept of "man does his best" and "earth does all in its use" in ecological adjustment after the analyses of the afforestation measures in terms of regionalland. wasteland, road along, economy and cities. Then, it puts forward that afforestation should be taken as theapproach to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 e. , gradually adjusting measures to adapt to local conditions aswell as seeking the benefit for people and integrating planting and protection together. This approach is ofimmeasurable contemporary value.

      Key words: afforestation, Yan Xishan, contemporary value. Shanxi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山西在民國時期被評為全國的“模范省”,不僅在實業(yè)建設上獨樹一幟,而且在山、水、田、林、路、農(nóng)、林、牧、副、棉方面都有周密的規(guī)劃。自閻錫山執(zhí)政后推出“六政三事”( 1917)以來,又相繼推行《山西省沿河各縣分區(qū)造林計劃書》( 1918)、《山西省政十年建設計劃案》(1933)、《同蒲鐵路林務大綱》(1934)、《造林實施方案》(1936)等計劃案,其內(nèi)容包括植樹、造林,以及推廣“無山不樹林”政策等,都將“造林”列為治晉政務之一。盡管在當時軍閥統(tǒng)治的特殊時期,有些政策未能全部實施,但在一定程度上使晉省的林地面積大幅度增加,百姓生活獲益。不可避免的是,林業(yè)的發(fā)展由于受到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尤其是戰(zhàn)爭對森林的大面積破壞,只有少數(shù)林區(qū)得以保存延續(xù),但民國山西的造林舉措在林業(yè)發(fā)展進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客觀看待這個特殊時期的林業(yè)發(fā)展歷史,對當代山西人居環(huán)境的建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民國時期山西造林背景

      清末山西實際有森林面積僅為8.28萬hm2,森林覆蓋率為0.7%[1],水土流失較嚴重,生態(tài)環(huán)境極度惡化?!吧轿魇昃藕?,非特為造產(chǎn)增人上一大障礙,且有減少農(nóng)人興趣之病,應有根本救濟之計劃”[2]。在此背景下,閻錫山執(zhí)政后制定了各項林業(yè)建設規(guī)劃?!氨M為曠地,若能全行造林,其利益實屬無窮”[3]。當時規(guī)劃制定之初,僅是考慮到木料供應的現(xiàn)狀。“盡管當初官府還未從改良生態(tài)環(huán)境、防止水土流失的角度考慮林業(yè)事務,但卻已認識到加強林業(yè)生產(chǎn),解決木料供應之問題”[4]。閻錫山在親白擬定的《山西省政十年建設計劃案》中提到“山坡亟應造林”“以之植樹,裨益非淺”[5]的種植策略,爭取實現(xiàn)“以十年之猛進,收數(shù)十年之效果”的目標。

      2“因地制宜”的林地根植與保護措施

      針對山西當時“地廣人稀、渠道縱橫,沙梁堿灘,廢地甚多”等問題,閻錫山清令中央批準其在經(jīng)濟建設中實施植樹造林計劃,以“符合人民之要求,輿論之希責,國識之指導,立國之需要”[2],并在全省范圍內(nèi)提倡因地制宜、利賴人民的綜合綠化措施。1936年《山西建設公報》曾明確指出,“建設須因時因地因人而制其宜,即需使之適應環(huán)境,而后乃可以有裨益”。植樹造林的措施有“除荒山、荒地面積稍大者,令其擇宜造林外,凡家宅田園隙地,或河道之曠土,可容樹株者,均令植樹”[6]。通過因地制宜的林地治理策略,使林業(yè)資源在城市建設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2.1地域造林

      閻錫山與山西省首任山林總局局長趙戴文、實業(yè)廳長馬駿、大林區(qū)署首任署長和亦清等商議決定在全省建立國有林場和國有苗圃。民國七年(1918),依循天然界限劃分全省為六小林區(qū):第一小林區(qū)署設于陽曲縣,第二小林區(qū)署設于五臺縣,第三小林區(qū)署設于寧武縣,第四小林區(qū)署設于大同縣,第五小林區(qū)署設于蒲縣,第六小林區(qū)署設于長治縣,六小林區(qū)署分管全省105縣的造林事務[7]。每區(qū)設署有育苗、造林、保護等職責。這些小林區(qū)區(qū)域是現(xiàn)在山西省部分林場營建的雛型,如陽曲縣東山林場和西山林場、豆村林場、雁門關林、大石洞林場、克城林場、神嶺林場等,它們對今日山西地域造林有較深的影響。

      以忻州市定襄縣(原五臺縣)河邊村為例,該區(qū)域屬第二林區(qū),閻錫山針對河邊村的實際情況制定《河邊村村政十年建設計劃案》,具體造林計劃:“文山造林460畝,植樹50000多株;福壽山(包括龍鳳嘴)造林42畝,栽種柏樹苗10000株:青山(即大、小關山)造林170畝植樹20000多株:鳳凰山造林200畝,紫金山造林300畝,植樹36000多株??傆嬑遄剑炝置娣e達到1172畝”[8]。后因日本侵華,計劃部分未實施,但對當時縣域造林有一定的影響。

      2.2荒地造林與天然林建設

      山西荒地較多,官地有3.4萬hm2.民地有11.3萬hm2,是生態(tài)修復的重點?!霸炝秩粝荡址沤?jīng)營,則遇有荒山廢地,便行造林,固無不可”。在制定的《造林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林地規(guī)劃”,同時也切實提出了對荒山丘陵之地的種植辦法是“大致凡荒山丘陵及不宜墾植之廣野隙地,均宜作為經(jīng)濟林區(qū)”。

      天然林的建設亦尤為重要。山西地處黃河中游,易受河水沖刷,山地率較高,故行政當局很重視天然林的開發(fā)和保護。天然林區(qū)域主要在山西西部和西北部的呂梁山、管涔山和中條山?!吨螘x政務全書初編》載:“凡屬高原之地,均系梯田,其崖頭、堰邊、溝澗、傾坡,皆有自然樹株,如椿、榆、棗、柿、藤、槐等樹,均由萌葉而生生不息,無窮之利,誠為可羨”[3],即古人所謂“惠而不費”的營建策略。

      2.3沿途造林

      沿途造林包括堤岸、公路、要塞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涵養(yǎng)城市水源及預防水災的作用。山西有汾河流經(jīng),為使河流兩岸免遭土砂沖刷,行政當局規(guī)定與晉毗連各河口上下游的縣域“亟行造林”。民國八年,太原、榆次、汾陽、孝義等二十縣,飭令“必須于河流沿岸廣泛植樹,以固堤岸,保護民舍、水田,若遇洪澇之年,可相應地減少河渠水流泛濫之災”[4]。植樹固堤使汾河流域的沿線城鎮(zhèn)免受民國中期的洪水災害,尤其在太原一帶,東、西山廣植樹木,清源、文水各縣抗洪成效顯著。此外,為減緩晉北地區(qū)的風沙侵襲,保持水土,閻錫山主張在河流兩岸多植樹木,穩(wěn)固岸堤堰壩,逐步形成“農(nóng)林一體,造林防汛”的理念,并計劃領導全省30年內(nèi)造成0.122億hm2林木[1]。

      除了對沿河各縣及堤壩的造林防汛之外,在全省鐵路、公路兩旁亦植樹,“務期達到株株成活,而培成鐵道應用之材料,準直上長且無彎曲叢生之弊病,兼以固路基而壯觀瞻之目的”[9]?!缎拚珖分矘湟?guī)劃》規(guī)定了對國道、縣市道、新筑公路的植樹方法。就1923-1924年同蒲鐵路的修筑而言,兩側栽樹24.5萬余株,成活17.2萬株。規(guī)定全省于汽車路兩旁植樹,速行補植,“足見樹木之政?!盵10]這些保護規(guī)章制度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沿途的城市安全和生態(tài)秩序。

      2.4經(jīng)濟造林

      行政當局大力推行經(jīng)濟造林,既實現(xiàn)了對土地的可持續(xù)利用,又客觀上使農(nóng)人久獲其利。“春天種一粒,秋天收一穗。今年種一株樹得工價,十年即生十倍百倍千倍的工價”[11]。對樹種的擇優(yōu)選擇尤為重視,“應擇樹木之能逐年生利者”[3],如桃、李、梨、杏、菜、棗、柿、皂莢、胡桃等樹種,“培植雖繁難,而獲利實為優(yōu)厚,如桐可取油,漆以髹器,柞可飼蠶,橡可制皮,種種天產(chǎn),皆社會所必需”[3]。擇宜種植,以資利賴,為民所需。

      對于山西境域內(nèi)特殊的經(jīng)濟林區(qū)更是注重其樹種的經(jīng)濟利用價值,“如實業(yè)部造林須知上所稱之甲級樹種,對于當?shù)刂禺a(chǎn)主要林木,尤當注意提倡,以謀質量之改進”[12]。通過謀求樹木的經(jīng)濟效益,廣而復種,使百姓其益。

      2.5城市造林

      辛亥革命后,在太原海子邊積水潭的基址上營建城內(nèi)唯一的公園——文瀛公園,沿湖岸栽柳、杏、桃等樹木500余株。民國初期,西門外還建有一處“桃花園”,占地6.67hm2.“桃花齊開,千艷鮮紅,色彩誘人”。園內(nèi)廣植樹木,尤多桃樹,為人們提供了一處游賞去處。此外,民國時期還營建了一些園林庭園,如傅公祠紀念性園林、民眾教育館等文化庭園,皆遍植樹木,環(huán)境清雅宜人。至今這些公共園林雖名稱幾經(jīng)更變,但依舊是叢林密布,是后期城市園林發(fā)展的雛形。

      2.6古樹保護

      行政當局不僅注重栽植樹木,還注意古樹的保護。政府頒布《各縣古樹保護通則》(1933),其中規(guī)定了對有年代可考的古樹,如漢柏唐槐之類或有關歷史或名勝古跡的樹木須保護;人民私有的古樹歸公有;禁止砍伐或盜賣行為等?!渡轿魑氖焚Y料》記載:在閻錫山的“六政三事”政策下,晉中地區(qū)保護古樹的工作,如介休城關的幾株槐樹,當時都在樹前立了碑碣。雙槐巷的古槐碑上刻著“明槐”,文家莊古槐碑上刻著“宋槐”,郭林宗祠墓前古槐碑上刻著“漢槐”的大字,這些措施使民眾對古樹名木萌生了自發(fā)保護意識。

      3生態(tài)調適的基本精神與當代價值

      山西民國時期植樹造林的一些政策與方法大多是通過對自然的恢復與保護,使局部的人居環(huán)境得到調適,從而帶動更大區(qū)域的時序性改善。在營建中,結合城市發(fā)展制定不同區(qū)域的規(guī)劃,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維護城市安全,為百姓生活增添福祉。

      3.1基本精神

      閻錫山曾指出,“今欲使地無遺利,當先使人無遺力。如水利,如植樹,皆可趨壯丁而從事者”,其基本精神主要在于“人盡其力”“地盡其用”。

      “人盡其力”體現(xiàn)在人們廣泛參與植樹造林的活動,人員包括地方官員及百姓。各地縣志中多有記載,如民國六年《臨縣志》載:“(以往)鮮知種植林木,爾年知縣奉令曉喻,人民漸知森林之益,銳意栽培”[13]。清末劉大鵬在其民國十年《明仙峪志》中記:“民國以來,政重森林,年年各官令各處栽植樹木”[1O]。

      “地盡其用”則體現(xiàn)了根據(jù)山西特殊的山林條件所制定適宜的計劃,地域、荒山、沿途、經(jīng)濟、城市造林都是因地制宜的方法。對于特定地區(qū)而言,針對不同的土質選擇合適樹種,以最大限度增加樹種的成活率?!傲值貧夂蚣叭炕蚓植康貨r,既有寒暖高燥低濕肥瘠等不同情形,而樹木種類亦有陰陽性,宜溫暖肥濕,或耐寒冷燥瘠之分別,故選擇樹種,必須根據(jù)林地風土情形,并參照當?shù)卦鷺淠痉N類,以為選擇之標準”[12]。

      3.2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環(huán)境營造途徑

      3.2.1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山西在實施造林計劃時強調順土之性、因地制宜,提出“實際地面積廣袤,地況未必一致,造林竣工.自不可一例施行,而須因地制宜,分別辦理”[12]。結合當?shù)氐牡赜驐l件選擇樹木種類,合理種植,以使植物發(fā)揮最大的生長性能,“山上宜種松柏櫏樺等樹,平地宜栽楊柳,還可種榆桃”[14]。

      各林區(qū)根據(jù)林區(qū)實際作用的劃分類別循序漸進地根植,如保安林區(qū)、經(jīng)濟林區(qū)和風景林區(qū)。保安林區(qū)主要起到扼止土砂礫石,涵養(yǎng)堤岸、公路、要塞等地的水源及預防水災、風災等潮害作用,故為根植任務之首;經(jīng)濟林區(qū)包括荒山及丘陵等隙地的種植,以提供百姓之生活來源,故為其次;名勝、古跡、公園、街道等劃為風景林區(qū),是提高百姓生活質量的有效保障,故為之后。此外,還明文規(guī)定了造林順序以促進各林區(qū)的有序建設?!爸劣谶M行先后,則保安林區(qū)因與國土保安有關,應盡先辦理;其次則經(jīng)濟林,再次風景林”[12]。

      3.2.2百姓生活.利賴無窮

      植樹造林既能改善生存環(huán)境,又能通過樹種的選擇為百姓提供經(jīng)濟扶持,故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受到百姓的稱贊。民國時期的栽植,在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同時,講求栽植要為百姓謀福利,以提高特殊時期百姓的生活質量,如行政當局在建設河邊村時,選擇各類果實類樹種,各種一株,并通令各縣效仿,“果能一樹一木,利賴無窮”[6]。政府根據(jù)林區(qū)劃分,規(guī)定選擇造林樹種的標準,對經(jīng)濟林區(qū),盡先采用有經(jīng)濟利用價值的樹種,對當?shù)刈援a(chǎn)之林木尤為提倡。此外,種樹時強調各就土性,以逐年生利之果實為主。

      3.2.3根植保護,相協(xié)而行

      山西省公署特印制宣傳標語、植樹注意事項及辦法,以增加一般人民植樹之常識,并指出栽植后應灌溉保護。對于缺乏保護的地區(qū),則由政府采取收買統(tǒng)一整治的政策,如省城東、西山樹木散生,人民任意摧殘,缺乏保護,擬一律購買,加以整理,“漸次導為法正狀態(tài),樹全省之模范,啟人民之觀感,冀收直接間接之利益”[3]?!度嗣耥氈分兴d:“至于栽種以后,還要想保護的方法,如按時候灌澆,修理枝條,是自己辦的,如怕人毀傷,這個責任,是責成縣知事警佐區(qū)長巡警以及村長副閭長應辦理的”[15]。這種栽樹責任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樹木的成活率,從而使根植的效率進一步提高。

      4結語

      在民國山西本土城市規(guī)劃經(jīng)驗中,“造林”是其中重要內(nèi)容之一,不僅要注重城市界域范圍內(nèi)的大環(huán)境,還要注重局部可感知的小環(huán)境,同時平衡“造林”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相互依存關系。造林的核心是在不破壞自然的基礎上,將保護與利用相結合,構筑一個理想的居所。對于“造林”經(jīng)驗的現(xiàn)代傳承,既需要對城市林地形態(tài)進行妥善維護,更要將特殊的林地類型作為城市空間營建的積極因素加以考慮,將造林與城市規(guī)劃建設有機結合,創(chuàng)造山一林一城共融的城市新格局。

      參考文獻

      [l]閻錫山山西林業(yè)逐年進行計劃案[Z].山西省檔案館檔案館藏.1932.

      [2]閻錫山閻錫山日記全遍[M].太原:三晉出版社,2012.

      [3]治晉政務全書初編.治晉政務全書初編·第九冊·實業(yè)上[Z].山西省圖書館館藏,1932.

      [4]李三謀,李震.民國前中期山西的林業(yè)活動[J].山西帥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7(3):104-109.

      [5]綏區(qū)屯墾督辦辦事處.綏區(qū)屯墾第二年工作報告書[Z].西北實業(yè)公司內(nèi)部出版物.1933.

      [6]閻伯川先生紀念會.閻伯川先生要電錄[M].臺北:閻伯川先生紀念會,1996.

      [7]王社教.民國初年山西地區(qū)的植樹造林及其成效[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2,17(3):105-109.

      [8]李秉彝.五臺縣河邊村·村政十年建設計劃案[Z].內(nèi)部出版物,1933.

      [9]同蒲鐵路管理局同蒲鐵路沿線樹株保護及獎懲辦法[Z].山西省檔案館檔案館藏,1932.

      [10]劉大鵬.太原現(xiàn)狀一瞥·卷一.(手抄本)[Z].山西省檔案館檔案館藏,1921.

      [11]閻伯川先生紀念集編輯委員會.閻伯川先生紀念集[M].臺北:天生行印刷廠,1963.

      [12]溫貴常.山西林業(yè)史料·林地規(guī)劃[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8.

      [13]臨縣志·風土·卷十三[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14]促進我省造林,建設廳撥款整頓各縣苗圃[N].山西新民報,1941-4-27.

      [15]閻錫山.人民須知[Z].山西六政考核處,1918.

      收稿日期:2018-08-08

      *基金項目:陜西省創(chuàng)新能力支撐項目“中國城市規(guī)劃經(jīng)驗傳承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團隊”(No.2017KCT-16)

      作者簡介:李嵐(1986-),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建筑歷史與理論。E-mail:244522976@qq.com

      猜你喜歡
      閻錫山當代價值造林
      閻錫山示弱
      閻錫山接收日偽企業(yè)后的經(jīng)營策略
      近代史學刊(2021年2期)2021-12-02 08:39:28
      沿海地帶造林實踐與探討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開先河
      淺議造林的意義
      營林生產(chǎn)中造林規(guī)劃設計與造林技術的探討
      關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當代價值的研究
      東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3:27:33
      淺談長征精神的當代價值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37:10
      新形勢下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9:04
      柘荣县| 自贡市| 昭觉县| 南安市| 萍乡市| 维西| 海口市| 七台河市| 文山县| 监利县| 东乡县| 凉城县| 永昌县| 湖北省| 白朗县| 恩平市| 宝兴县| 东乡| 肇庆市| 赤城县| 湾仔区| 图们市| 砀山县| 招远市| 友谊县| 张家港市| 上饶市| 海城市| 旅游| 苗栗县| 鹤岗市| 长宁区| 大厂| 黔南| 从江县| 南澳县| 防城港市| 习水县| 临夏县| 屏东市| 丘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