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愛華
在大力倡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實現(xiàn)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這一目標,只靠學校教育是遠不夠的,還需要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支持與配合。換言之,在新時期背景下,育人格局已經(jīng)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由過去的學校教育轉變?yōu)榻裉斓募彝?、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育人格局。如何才能將這三種不同的教育結合起來,是當前教育領域的研究重點,也是本文闡述的重點內(nèi)容。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社會教育 結合點
【中圖分類號】G7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3-0014-02
在教育系統(tǒng)中,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密切關系的子系統(tǒng),也是互相獨立的教育領域。在三者互相結合的過程中,應當遵循“以學校教育為主”“以家庭教育為基”“以社會教育為平臺”的結合原則,再在這個基礎上實現(xiàn)“兩兩”結合,從而構建完整、和諧的育人格局,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奠定牢固的基礎。
1.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教育體系的結合原則
(1)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
作為一個專門從事教育的機構,學校有完善的教學設備、優(yōu)質(zhì)的師資團隊、先進的教學理念、豐富的教學手段,可以給學生提供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教育。在三位一體教育體系的結合中,應以學校教育為陣地。學校可以對根據(jù)自身的條件對學生實施有組織、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影響,給學生傳授符合他們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的教學內(nèi)容。除此之外,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會積極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潮流,與時俱進,不斷地探索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給予學生最適切得知識與技能。這樣的教育是走在時代前沿的教育,培育出來的學生是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現(xiàn)代化人才。所以,在構建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教育體系的過程中,應遵循“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的原則,充分發(fā)揮其陣地作用。
(2)以家庭教育為基礎
對于學生來說,家庭是學生生活時間最長、接觸最多的一個場所,它是最初的教育、最早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它在教育系統(tǒng)中是最基本的教育。孩子從呱呱墜地直至長大成人,都受家庭成員的教育影響,特別是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語言、行為、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影響尤為深遠。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比學校教育的影響更為深刻,更為長遠。所以,在當前社會形勢下,必須要在育人格局中納入家庭教育,通過有效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塑造健全的人格。因此,在構建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教學體系的時候,應當遵循“以家庭教育為基礎”的原則。
(3)以社會教育為平臺
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學生能夠走上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5]。所以,要想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僅僅靠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遠遠不夠,還需要社會這個大平臺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改造。只有讓學生接受社會教育,接觸各種類型的人和事,才能不斷學習,成長為一個真真實實的“社會人”。所以,在新時期背景下,必須要將社會
教育納入到育人格局之中,促進學生社會化發(fā)展,使學生將來走上社會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在構建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教學體系的時候,應當遵循“以社會教育為平臺”的原則。
2.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結合策略
(1)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
學校與家庭教育之間的結合是如今教育合作探索最為豐富的一個領域。就筆者個人而言,提升學校和家長的重視程度以及家長的教育水平和綜合素質(zhì)即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點。就如今教育合作情況來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難以做到有效結合,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師和家長的認識度不夠,另外一方面則是家長的教育水平和綜合素質(zhì)普遍較低。因此,在解決這兩個問題時,我們需要做到。第一,學校要清楚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讓家長也意識到家校合作對孩子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校和家長的主體能動性,促進家校合作的順利實施。第二,學校通過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途徑對家長進行適當?shù)慕逃笇?,給家長傳授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豐富的教育方式,讓家長在學生課外時間做好監(jiān)督和指導工作,在對待孩子的時候能夠使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對于學校的教學工作給予支持和配合。在筆者的倡導下,筆者工作的學校,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開發(fā)與之年齡相匹配的家庭教育課程,并提早深入到家庭教育中,使家長們有專業(yè)的家庭教育知識儲備,更好引導孩子順利的度過成長轉折期。
以初中和小學的銜接,這一特殊過程為例。為更好地發(fā)展學生,更好地實現(xiàn)六年級到初中過渡,學校在五年級就開設青春初期家庭教育,從而提高家長朋友的家庭教育理論認識,到六年級,學校開設青春期孩子行為案例分享會,這樣從理論到實際操作都有了相應的培訓,從而提高家庭教育的實效性。
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尤其是親子類的實踐活動,如:我校開展了三年級成長禮,邀請家長一起來參加;一年級的少先隊入隊儀式,邀請家長一起來參加;六年級的畢業(yè)典禮,邀請家長一起來參加等等,通過這些活動,促進家庭與學校教育的融合,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2)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結合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實施和不斷深化,學校與社會教育的結合也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如何實現(xiàn)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結合是當前教育工作者致力研究的課題之一。就筆者個人而言,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結合點是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共贏策略。首先,學校以及相關部門通過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等途徑加大教育宣傳力度,讓社會大眾清楚認識到社會環(huán)境對學生成長帶來的影響,從而做到自覺維護社會環(huán)境,比如網(wǎng)吧、歌廳、酒吧等社會場所不允許未成年人進入。只有維護好社會環(huán)境,才能避免社會上不良思潮對學生精神和思想進行侵蝕和毒害。與此同時,在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下,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筆者的學校,為了做好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充分發(fā)揮社會辦學力量,在社會各行各業(yè)的工作人員中招募并形成了“共建委員會”這樣一個社會教育組織。并下設志愿部、監(jiān)督部、實踐部、新聞部等四大部門,參與學校的管理,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一直發(fā)揮效能。例如:社會實踐部的工作人員作為學校辦學管理的社會力量一起參與學校期初工作會議,并能根據(jù)學校的工作安排和學生的發(fā)展要求,制定學生本學期的社會綜合實踐活動方案。下發(fā)到各班級,有各班級的志愿部家長成員,根據(jù)班級情況,開展具體假日綜合實踐活動,我們走進清源水業(yè)、走進獨墅湖圖書館、蘇州革命博物館、久保田農(nóng)機工廠等實踐基地,開展活動。通過這些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借助社會這個大平臺接觸更多的人和事,學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這對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3)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
在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教育體系中,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結合是經(jīng)常被忽視的一個研究領域。實際上,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結合對于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具有重要意義。就筆者個人而言,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結合點應當是教育內(nèi)容、教育資源和教學功能的結合。就教育功能而言,中央8號文件精神中指出,無論是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均致力于“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發(fā)展”這一共同目標。所以,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必然手段。就教育資源而言,當前社會上成立了很多的教育機構,社區(qū)教育服務站,新時期下,這些社會教育辦學力量可以通過親子教育的方式展開興趣小組培訓活動,還可以實行家長開放日,成立家長委員會等,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還能提升家長的綜合素質(zhì),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在筆者居住的社區(qū),為了提高社區(qū)居民的家庭教育理念,每周設有內(nèi)容豐富的育兒讀書交流會,每月設有專家庭教育指導培訓,每季一次親子互動比賽。這些形式新穎、內(nèi)容鮮活的家庭教育實踐活動,搭建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結合的平臺,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3.結論
綜上所述,為了進一步提升教育成效,當前亟需充分發(fā)揮社會教育的平臺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和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將這三種教育體系充分結合起來,形成立體化的三位一體教育格局,確保學生接受最先進、系統(tǒng)化的教育,成為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的現(xiàn)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梁樂敏.新時期家園共育工作的有效“結合點”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25):266-268.
[2]陳萬發(fā).創(chuàng)新班級管理模式,實現(xiàn)學校、家庭、社會德育資源共享[J].課程教育研究,2015(21):187-188.
[3]趙艷麗.家校合作是共同開展未成年人生命與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5(21):217.
[4]蔡文明.新時期校本理念下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和回族家庭教育[J].甘肅科技,2013,29(16):66-68+151.
[5]石曉明,宋凱峰. 找準結合點,抓好日常工作,激發(fā)學生教育管理活力[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3):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