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素玲
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課的主要內容和任務,也是每個單元活動應始終貫穿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知識的學習,把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變?yōu)閷W生的愛國情感、愛國行動,明白愛國與愛家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以及國家的繁榮、富強對我們生活、學習的影響,切實讓學生增強愛國的意識。愛國教育可以造就一代新人,可以鑄成一個國家的靈魂。梁啟超認為,愛國和愛自己一樣,一點也不能勉強,一刻也不可以放松。因此,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引起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重視。
小學《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思想教育性非常強的學科。在這門課的教學中,利用教材本身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主要途徑。
一、小學品德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目標、內容體系
從各年級段的教學要點和思想品德課教材的情況看,思想品德課在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方面做到了循序漸進、層次分明、由淺入深、由近及遠。
中年級教學要點是:知道一些愛國人物的事跡,教育學生學習他們熱愛祖國,反抗帝國主義侵略、英勇斗爭的精神;初步了解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向為家鄉(xiāng)做出貢獻的先進人物學習,立志為建設家鄉(xiāng)做出貢獻;知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是祖國的堅強保衛(wèi)者,熱愛解放軍,學習他們保衛(wèi)祖國、英勇戰(zhàn)斗的精神。主要進行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教育,從近處著眼,從熱愛身邊熟知的英雄模范人物開始,向他們學習,立志為家鄉(xiāng)做貢獻。為此,在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中設置了“說說我們生活的社區(qū)”“畫畫我們成長的地方”“走進美麗的家鄉(xiāng)”“家鄉(xiāng)的故事”“家鄉(xiāng),我為你驕傲”“土地養(yǎng)育著我們”“穿越時空的生活”等欄目。這些教材內容的目標是指導學生了解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著許多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的國家,體驗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了解本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經(jīng)濟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感受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萌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以上內容充分說明思想品德課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上有層次性,使學生能受到系統(tǒng)的教育,既循環(huán)又不重復,內容上還逐步加深,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思想品德課的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
二、品德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
1. 依托教材,找準切入點,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皭蹏备采w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準。實踐表明,愛國與學生的關系較為密切,學生也很容易理解,但如何真正讓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既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教師必須加強對教材的研究,用好教材,找準切入點,進行深入剖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 開展主題實踐活動,踐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品德教學中落實愛國主義教育,要注重發(fā)揮社會實踐的養(yǎng)成作用,適當開展課外延伸活動,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日常小事做起,爭做愛國主義教育的踐行者,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提起愛國主義教育,有人認為是不切實際的、空洞的大道理。其實不然,“細微之處見精神”,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處處都有愛國主義的高尚之舉。當我們向處于困境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時,當我們?yōu)橄Mこ叹璩鲆辉X、為貧困山區(qū)的人們獻出一件衣服時,當我們?yōu)楦@旱墓鹿牙先怂蜕蠝嘏瘯r,當我們?yōu)榧亦l(xiāng)的環(huán)境做出一點點的貢獻時……當我們默默地,很自然地做著這一切的時候,不正體現(xiàn)了我們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感、使命感嗎?只要我們時刻記住自己是中國人,那么愛國主義就無時無刻不在我們心中。
因此,教師要善于將愛國主義這一大概念具體分解成與學生生活、學習相關的細節(jié),使學生懂得一些生活小事也能體現(xiàn)愛國行為,自己也能做一些對國家有益的事情。如針對部分學生在旅游景點亂涂亂畫的現(xiàn)象,老師和家長組織學生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為美麗的家鄉(xiāng)和美麗的校園出點力。通過自己的所見、所做、所思,老師再加以活動總結,這樣學生就會受到教育,提高認識。
3. 將品德課堂教學的開展與愛國主義的教育相融合
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是德育的主陣地。我潛心教學研究,有計劃地在品德課堂中貫穿和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牢固樹立愛國主義教育。
例如,我執(zhí)教的品德課“遠離陋習”,讓學生初步區(qū)分了社會生活中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現(xiàn)象及行為,了解了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現(xiàn)象對社會文明和發(fā)展造成的危害,培養(yǎng)了學生相信科學的價值觀,樹立了文明的意識。又如我執(zhí)教的品德課“追求文明”,讓學生學會了合理制訂計劃,懂得了要按計劃做事的道理,養(yǎng)成了以實際行動維護健康文明生活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在實際行動中懂得了熱愛自己的祖國。我認真鉆研教材,結合教學內容,在教學中落實了愛國主義教育。
4. 精心組織,開展愛國主義主題實踐活動
要把愛國主義的教育內容變?yōu)閷W生的愛國思想、愛國情感、愛國行動,以至于變?yōu)槭钢静灰频膼蹏閼眩瑔螁慰空n堂教學是不夠的,還要把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寓愛國主義教育于生動活潑、多姿多彩、形形色色的活動中,才能加深對學生的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我們在與學生談愛國主義教育時,不能高高在上強壓給學生,必須貼近學生生活,融入學生生活。因此,在品德教學中落實愛國主義教育,要注重發(fā)揮社會實踐的養(yǎng)成作用,適當開展課后延伸活動,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日常小事做起,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學之余,我們讓學生走出教室,到學校、家庭、社區(qū)開展實踐活動,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chǎn)勞動和公益活動、社會調查、參觀游覽、社區(qū)服務等,以達到“以活動促鞏固,以活動促發(fā)展,以活動促實踐”的目的。如學完“走進美麗的家鄉(xiāng)”這個單元后,我們讓學生畫出家鄉(xiāng)的美景,感受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萌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學習“家鄉(xiāng)的故事”時,開展介紹家鄉(xiāng)的英雄人物故事會,向愛家鄉(xiāng)的英雄人物學習;學完“追求文明”一課后,我們在社區(qū)開展了“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的延伸活動,讓學生與家長一起為環(huán)境保護承擔一些職責,知道保護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也是愛國的表現(xiàn)。
總之,在培育中踐行,在踐行中培育,愛國主義教育才能夠融入學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促進愛國主義教育的生成。
5. 編寫校本讀物,作為補充教材
我在教導主任沈凌云的帶領下,參與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讀本》的編寫,這是一本有效、可行的品德課程補充教材。其中,我負責了“愛國”這一板塊的編寫工作。愛國教育由“微鏡頭、學一學、小故事、交流會、讀一讀、成長園”等板塊組成,孩子們通過看圖,思考圖中的人物是怎樣愛國的。“學一學”,告訴孩子愛國的具體做法;讀小故事,讓孩子明白榜樣愛國的情懷,并在交流討論中知道怎么才能為建設美麗做出自己的貢獻。讀一讀名言、說一說故事,這些都大大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愛國情懷。
總之,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教書育人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的歷史使命。教師要把愛國主義滲透到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常抓不懈。教師要善于選擇教學內容作為載體,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
參考文獻:
[1]杜文艷.生活·體驗·行動——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新視野[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寧仁梅.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潘艷紅.梁啟超談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