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平川
“來,這兒有兩道我出的題,做一下吧!”剛一進家門,我便看到桌子上的紙頁,媽媽邊說邊拿起筆遞給我。我仔細地看了一遍題目,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些正是我昨天晚上做作業(yè)時寫得不太熟練的題型。
“咦?奇了怪了,媽,這題——”我詫異道。她神秘地一笑:“這題出得好吧,還是媽懂你,就知道你不會,做就是了?!蔽尹c點頭,坐定,努力思索著,想了一會兒,還是沒做出來。媽媽湊過身來,耐心地給我講解,一遍又一遍,直到我徹底明白。
一連幾天,媽媽給我布置的家庭作業(yè)如翎箭一般正中我的“知識盲點”。我也曾想,或許是她趁我不注意時看了我的數(shù)學基礎訓練,又或許她曾向我的老師了解情況。可這幾天晚上,都是爸爸輔導我寫作業(yè),媽媽這學期擔任班主任,工作很忙,我放學回到家,她已經(jīng)準備好飯菜,去學校監(jiān)督學生上晚自習了,她哪會有時間去見我的老師呢?這個謎團在我心中發(fā)酵,卻一直沒有很好的答案。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蔽夷钪娮诤舆叄ь^仰望那邊的“山無數(shù),亂紅如雨”,恍惚間,已不記來時路,忽然,狂風大作,我一個哆嗦,走出了夢中的桃源。雙眼略微睜開一絲縫隙,竟捕捉到一個黑影。
溫暖而昏黃的燈光點亮了屋中的那一角,怕打擾我睡覺,那臺燈已經(jīng)壓得不能再低了,“沙沙”的翻書聲輕輕地傳來,書桌旁的那個身影,看得是那么認真。她應該是剛下晚自習,還未來得及把外衣脫去,一身風塵,我甚至能聞到她從外面帶回來的雨水清新的味道。鬧鐘上的數(shù)字定格在2 3:3 0。我端詳著她,她在認真地看我的作業(yè),怕被她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醒了,我將眼皮收窄再收窄,瞇得只剩下一條縫,恰能裝下一個她——我的媽媽。
應是看完了,媽媽輕輕地把書放回我的書包,關上燈,我趕緊合上眼。媽媽親了親我的額頭,轉(zhuǎn)身走出了房間。
一滴眼淚從我眼角滑落,原來這就是作業(yè)的秘密。
(指導老師 魏靜林)
簡 評
母親挑燈夜戰(zhàn),了解孩子作業(yè)情況,再有針對性地布置家庭作業(yè)。本是一件小事,作者卻寫得有聲有色,曲折有味,其關鍵點在于制造懸念。這個技巧在初中課文中并不少見:或在標題設懸念,如劉慈欣的《帶上她的眼睛》;或在前面設懸念,如《臺階》里“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阿長與<山海經(jīng)>》里,阿長說的“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jīng),我給你買來了”,《賣油翁》里的“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我的叔叔于勒》里“那時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這以前則是全家的恐怖”。本文開頭設疑,夢醒釋疑,表達了母子間的溫情與理解。
(郭培旺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