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迎雪
每年一到暮春時節(jié),小區(qū)里就能聽到陣陣蛙鳴。
蛙聲是從附近水渠傳過來的。那些青蛙好像在比賽似的,“呱呱”聲連成一片,此起彼伏,徹夜不停。小區(qū)就夜夜環(huán)繞在一片片蛙聲里了。
我喜歡聽蛙鳴。那些蛙聲總能喚起內(nèi)心深處的田園情懷。
我的童年在蘇北鄉(xiāng)下度過,在我印象中,稻田是青蛙最活躍的地方。一望無際的綠油油的水稻隨風起伏,飄散著淡淡清香。水溝里,稻田邊,不時有青蛙“撲騰、撲騰”地跳躍,偶爾傳來一陣“呱呱”的鳴叫。只是我那時年齡小,沒有晚間在田里勞作的經(jīng)歷,所以也沒有領(lǐng)略過那宏亮無比的蛙聲“大合唱”。想不到多少年過去了,我竟然能在繁華的城市里夜夜枕著蛙聲入眠。
蛙聲有時像一抹鄉(xiāng)愁,讓人內(nèi)心泛起思鄉(xiāng)的味道。蛙聲有時又像一首古詩,一幅圖畫,給平凡的生活驀然增添了許多樂趣。
青蛙愛在池塘里熱鬧。從塘里荷葉新發(fā),到滿塘綠傘如蓋,荷花飄香,時時都會看到青蛙的影子。身著綠衣的它,在荷葉間輕巧地跳來跳去,水波間偶爾傳來幾聲蛙鳴。俗話說“蛙聲叫,雨水到”,蛙聲也常常和雨水結(jié)伴而來。夏天的夜晚,雨說下就下。等雨住了,夜空里明月高懸,星子晶亮,樓下紫茉莉襲來淡淡花香,這時候,青蛙經(jīng)過雨水的淋洗,叫得更歡了。蛙聲陣陣,聲傳十里。這樣的情景,真像一幅仍美的畫。
青蛙是吃害蟲的能手,據(jù)科學統(tǒng)計,一只青蛙從春到秋能吃掉一萬多只害蟲。也許是這個原因,人們普遍喜愛青蛙,把對莊稼豐收的美好希冀也寄托在蛙聲里,古詩中就有不少把豐收和蛙聲聯(lián)系在一起的詩句。南宋詞人辛棄疾曾在詞里說過“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南宋詩人范成大也在《四時田園雜興》里寫下“薄暮蛙聲連曉鬧,今年田稻十分秋”的詩句。
從古至今,蛙鳴贏得了無數(shù)人的喜愛,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吟唱蛙鳴的詩篇。宋代詩人趙師秀在《約客》詩中寫道,“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我想,在那個八百多年前的夜晚,詩人苦等客人不來,夜靜更深之際,那蛙聲在他聽來一定是更加響亮了。晚唐詩人韋莊對蛙鳴則有一種別樣的體會,他說“何處最添詩興客,黃昏煙雨亂蛙聲”,在詩人心中,蛙聲沾染著太多詩情,一場蛙鳴就能給他帶來許多寫詩的靈感。同樣是晚唐的詩人吳融也十分偏愛蛙鳴,他不贊成人們把蛙聲比喻成管弦和吹奏的樂聲,“君聽月明人靜夜,肯饒?zhí)旎[與松風”,在他看來,蛙鳴勝過世間一切天籟。
茫茫紅塵之中,靜下心來,聽一聽蛙鳴吧。那些泛著泥土的滋味,透著鄉(xiāng)土氣息的歌聲,讓人心靈澄澈,一如新升的明月,給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美好。
編輯/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