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

      2019-09-17 09:50連麗萍
      法制與社會 2019年25期
      關鍵詞:雙重國籍原則

      摘 要 由于各國有權自己決定國籍的取得方式,因此可能會出現(xiàn)一個人擁有兩個國家的國籍,即雙重國籍。我國國籍法規(guī)定了我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本文從國籍的取得、國際上對雙重國籍的應對、我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的法律規(guī)定與司法實踐、探討是否應堅持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及應對四部分探討了我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的現(xiàn)行規(guī)定與適應當今形勢發(fā)展的應對。

      關鍵詞 雙重國籍 國籍法 原則

      作者簡介:連麗萍,天津鐵路運輸法院法官助理。

      中圖分類號:D9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004

      一、 國籍、雙重國籍概述

      (一) 國籍

      1.國籍的概念

      國籍的概念,狹義上是指一個人作為一個特定國家的成員而隸屬于這個國家的一種法律上的身份。 一個人基于這種身份,與該國發(fā)生一定的法律關系。憑借國籍,他是該國的國民或公民,享有國籍國賦予國民或公民的各項權利,對國籍國承擔相應的義務。例如在國內(nèi)法中,他享有選舉權、被選舉權等政治權利,承擔服兵役的義務;在國際法上,可受本國的外交保護。

      2.國籍的取得

      國籍問題是一個國家的主權問題,每個國家都有權按照自己的國家利益規(guī)定誰是它的國民,誰不是它的國民。目前國際法上對于決定國籍方面沒有一般準則,國籍是由國內(nèi)法決定的。遍觀各國立法例,一國國籍的取得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一是因出生而取得,又稱原始國籍;二則是因加入而取得,稱為繼有國籍。

      (二) 雙重國籍

      由于各國有權自己決定國籍的取得方式,因此可能會出現(xiàn)一個人根據(jù)不同國家的國籍法取得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籍的情況,這叫做國籍的積極抵觸。當然,有些人可能沒有任何國家的國籍,這叫做國籍的消極抵觸。一個人擁有兩個國家的國籍,即雙重國籍。

      雙重國籍的發(fā)生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1.因出生而發(fā)生

      根據(jù)不同國家的國籍制度,一個人在出生時可能會因為他 或她的出生地和血統(tǒng)擁有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國籍。例如兩個不同國籍的人的子女在第三國出生,這個孩子可能因為不同國家的國籍制度取得雙重、甚至多重國籍。

      2.因婚姻而發(fā)生

      通常情況是指兩個不同國籍的男女締結婚姻關系,根據(jù)男子的國籍國法律,該女子取得了該國的國籍。但是該女子并未因此就失去其原來的國籍,此時該女子具有雙重國籍。

      3.因收養(yǎng)而發(fā)生

      依據(jù)收養(yǎng)人的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被收養(yǎng)人因被該國公民收養(yǎng)而取得該國國籍,同時,根據(jù)被收養(yǎng)人的原國家的法律,被收養(yǎng)人并不因被收養(yǎng)而就此喪失其原有的該國國籍,被收養(yǎng)人因此擁有雙重國籍。

      4.因入籍而發(fā)生

      個人申請加入外國國籍,申請國國籍法并不以其要求退出其原國國籍為入籍條件,而本國國籍法也未要求其必須退出本國國籍,則此人在此種情況下?lián)碛辛穗p重國籍。

      5.因認領而發(fā)生

      認領是對非婚生子女準正的通常做法。 因為各國對非婚生子女認領的國籍規(guī)定不同,可能導致該子女擁有雙重國籍。

      二、 國際上對雙重國籍的應對

      (一)對雙重國籍的態(tài)度演變

      在早期,基于為國家效忠觀念,雙重國籍被各國排斥。各國締結雙邊條約并制定國際公約以減少雙重國籍的情況發(fā)生,例如1930年締結的《關于國籍法沖突的若干問題的海牙公約》。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雙重國籍問題已經(jīng)被各國重新考量。許多國家放棄單一國籍制度,一些國家明確承認雙重國籍,一些國家不再堅持單一國籍而是開始傾向于接受雙重國籍。這一態(tài)度轉變的原因主要有:(1)隨著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人員頻繁跨國流動,客觀上造成了雙重國籍的產(chǎn)生;(2)國家利用雙重國籍吸引人口、資金和技術等資源,以提升國家實力。(3)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盡管存在局部沖突、動蕩,總體上國際社會正處在一個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各國的雙重國籍的不利影響也相應減少。

      (二)處理原則

      國籍表明一個人與一個國家之間的法律關系,并就此確立國家的管轄權。雙重國籍的存在,會引起一些法律沖突。經(jīng)過國際法和國際私法的實踐,國際上已經(jīng)確立了一系列法律原則來解決此問題。

      1.具有最密切聯(lián)系原則

      在諾特鮑姆案 中,國家法院否認了列支敦士登有權對諾特鮑姆進行外交保護。法院在判決中說:“國籍是下列事實的法律上表現(xiàn):這個或者由法律直接地或者由行政行為賦予國籍的個人,事實上更密切地同賦予他國籍的那個國家的人口相結合,而不是與任何其他國家的人口更密切地相結合。一個國家賦予這個人國籍以后,只有在這個所賦予的國籍是把賦予國籍的個人依附于賦予國籍的國家的事實用法律名詞表現(xiàn)出來的條件下,才能使這個國家有權向另一個國家行使保護權?!狈ㄔ赫J為諾特鮑姆與列支敦士登并沒有實際聯(lián)系,諾特鮑姆在加入列支敦士登國籍后,與列支敦士登沒有密切聯(lián)系,但其與危地馬拉卻有很久和更加密切的關系。他在列國既無住所,也無長期居所,沒有經(jīng)濟利益,總之,諾特鮑姆的列國國籍并不是實際國籍,因而危地馬拉沒有義務承認列國賦予他的國籍。該案是密切聯(lián)系原則的重要案例。

      許多學者提倡根據(jù)最密切聯(lián)系原則處理雙重國籍帶來的沖突規(guī)范問題,許多國家的立法和司法實踐亦是采納了該原則。

      2.有效國籍原則

      國際法院對諾特鮑姆案的裁決也涉及到了有效國籍或稱實際國籍原則。有效國籍原則是國際上久已確立的解決沖突規(guī)范的規(guī)則。

      3.主權平等原則

      “ 一國不得為一國民向其另一國籍國要求實行外交保護。” 一個人擁有某國國籍,則理應受該國管轄,不應因其持有雙重國籍得以規(guī)避該國對國民的管轄。一國不得向該人所擁有國籍的另一國籍國要求實行外交保護,這是對國家主權平等的尊重。

      三、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3條 明確表明我國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原則。

      (一)背景

      20 世紀50-60 年代,東南亞發(fā)生了排華浪潮,當?shù)厝A人遭到了排擠和殘害。為了避免當?shù)厝A人遭受迫害,也為了和東南亞各國搞好外交關系,中國政府鼓勵華人華僑加入當?shù)貒谌氘數(shù)亍?953 年 4 月 22 日,中國、印度尼西亞兩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關于雙重國籍問題的條約》,1960年又制定并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政府關于雙重國籍問題的條約的實施辦法》,該條約的簽訂解決了華人華僑雙重國籍問題。198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正式頒布,國籍法明文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

      (二)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的內(nèi)容

      《國籍法》第3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法理上,雙重國籍的情況主要是兩種,一是對既擁有本國國籍又擁有外國國籍的承認;二是承認無本國國籍者的雙重國籍。國籍是一個國家國內(nèi)法的問題,一個國家有權決定是否承認國民擁有另一國家的國籍;然而從第三國的角度來說,一個人是否具有雙重國籍僅僅是一個事實認定問題,即使一國不承認其國民具有雙重國籍,第三國仍然可能承認該人具有雙重國籍。我國國籍法上的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是從國內(nèi)法角度,否認我國國民能夠具有雙重國籍。該原則的具體規(guī)定體現(xiàn)在《國籍法》第5條、第8條、第9條、第11條、第13條的條文。

      (三) 存在的問題

      1.立法內(nèi)容簡單,存在盲點,原則與具體規(guī)則不對接

      《國籍法》第3條明確規(guī)定了我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但是《國籍法》的規(guī)定粗略,存在立法漏洞,相關規(guī)則不能與該原則很好地對接。

      例如,如果父母中的一方是中國公民且該人在中國出生,根據(jù)第4條的規(guī)定,該人具有中國國籍。但如果該人的父母另一方為外國人,且根據(jù)該外國國籍法規(guī)定采血統(tǒng)主義,該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那他是否還可以具有中國國籍?對應該問題的只有第3條的原則性規(guī)定,卻沒有具體規(guī)則予以規(guī)范。

      又如,第5條是對出生在外國的人的國籍歸屬的規(guī)定。如果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為中國公民,但是沒有在國外定居,其本人出生在國外,并且在出生時即具有了外國國籍的,是否具有中國國籍?例如張虹的女兒 的國籍歸屬問題。

      另外,第9條規(guī)定,如果中國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但該人未在國外定居,他/她可會自動喪失中國國籍?

      2.港澳居民國籍問題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第1條規(guī)定:“凡具有中國血統(tǒng)的香港居民,本人出生在中國領土(含香港)者,以及其他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guī)定的具有中國國籍的條件者,都是中國公民”。《國籍法解釋》將香港居民的國籍同其所持有的護照分割開來,一個香港居民只要符合《國籍法解釋》的規(guī)定,那么他就是中國公民。護照是一國公民國籍和身份的證明。根據(jù)第1條的規(guī)定,該香港居民實質(zhì)上擁有中國和護照發(fā)放國的雙重國籍。港澳歷史背景類似,立法也類似,故不再贅述。

      3.原則過于絕對化

      我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的規(guī)制,過于絕對化,缺少靈活性,反倒容易成為可利用的法律漏洞。

      例如一個人在原國籍國實施犯罪,尚未被追究刑事責任。因為他申請了外國國籍,根據(jù)《國籍法》的規(guī)定,他不再具有中國國籍,這明顯不利于對其刑事責任的追究,成為了不法人士逃脫中國法律制裁的一個途徑。

      四、是否應堅持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

      (一)關于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的存廢爭論

      在當今國際社會中,各國對雙重國籍的態(tài)度逐漸放開,越來越多國家承認雙重國籍。很多人士認為我國也應該放棄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支持放棄者主要有以下幾點理由:(1)立法環(huán)境變遷,國籍觀念改變;(2)有利于吸引海外的人才以及技術、資金等資源;(3)有利于保護海外華人,提高他們的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

      另一方面,很多人認為我國應繼續(xù)堅持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理由如下:(1)承認雙重國籍有悖于“一人一籍”原則;(2)一個人如果擁有雙重國籍,可能會導致權利濫用;(3)承認雙重國籍可能導致有關國家在行使管轄權和保護權方面發(fā)生沖突;(4)一個人持有雙重國籍,與具有單一國籍的人相比,可能能夠享有更多政策優(yōu)惠和法律保護。

      (二)個人觀點

      我國是否應堅持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這應該根據(jù)我國的國家利益、國情、政策方針、國際環(huán)境等方面綜合分析。

      筆者認為,雖然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是在上世紀中葉的歷史環(huán)境下產(chǎn)生,時過境遷,存在一些問題,但這不足以構成放棄該原則的充足理由,我們還是應該堅持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

      第一,雖然立法環(huán)境變遷,但是目前我國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仍然要求我們謹慎處理國籍問題,盡量避免因國籍問題與其他國家產(chǎn)生緊張關系。

      第二,國籍,是一個人的身份歸屬,意味著特定的權利義務,“一人一籍” 原則仍然是國際上的主流觀念。我們不能因為雙重國籍帶來的某些便利就否認該原則。單一國籍是常態(tài),雙重國籍是例外。

      第三,如某些人士的觀點,如果承認雙重國籍則有可能在行使管轄權和外交保護權方面與有關國家發(fā)生沖突。

      第四,適宜的環(huán)境、發(fā)達的經(jīng)濟等條件才是吸引海外人才、技術、資金的重要因素,國籍政策并非必要因素。不能因為一部人的利益訴求而輕易改變長期以來的法律原則。

      五、我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的制度改進建議

      對于我國是否應當堅持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的爭論以及筆者的個人觀點在第四部分已述。筆者認為我們目前不應該放棄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但我們也不能無視目前國籍問題的新變化,以及制度本身存在的問題,應以國家利益為出發(fā)點,對現(xiàn)行國籍法做出部分修改,以適應現(xiàn)今形勢發(fā)展。

      (一) 修改《國籍法》相關條文、明確細化規(guī)則

      前文已述,國籍法上,原則與相關條文不對接,部分規(guī)定過于簡單,存在立法盲點,應對《國籍法》相關條文進行適當?shù)脑鰟h修訂,使得原則下的規(guī)則能夠明確、細化,與原則對接。

      我國雖采取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但在具體實施方面,不適合一刀切,不能人為增加國籍選擇成本,應該區(qū)分具體情況,從國家利益、國民個人利益出發(fā),妥善處理國籍問題。

      (二) 進一步開放“綠卡”制度

      對于因國籍法規(guī)定不能取得我國國籍的人,我們應該設計其他方式,吸引海外人才、資金、技術。綠卡是一種給外國公民的永久居住許可證。持卡人在簽發(fā)國獲得永久居留權,并在一定時間內(nèi)免去入境簽證。2004年8月15日,《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頒布實施,標志著“綠卡”制度在中國正式實施?!熬G卡”是吸引和引進人才的重要手段。目前的吸引對象主要是高學歷人才和高級管理技術人才,設立的申請標準較高,批準人數(shù)少。作為吸引人才、開放國家的重要舉措,下一步應適當放寬其申請條件,吸引更多人才、移民。

      (三) 適當調(diào)整國籍法,有限制地允許部分雙重國籍的存在

      我國目前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原則過于絕對化。例如對于出生即具有雙重國籍的兒童,可在其未成年之前保留其雙重國籍,待其成年由其自主選擇國籍國;另,出于國家利益等方面考量,可對某些國家承認雙重國籍。

      對擁有他國護照但符合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港澳居民,我國實際上也是默示了其雙重國籍的存在,這可作為有限允許雙重國籍的借鑒范例。

      六、結語

      現(xiàn)今,雙重國籍是我們無法回避的國籍現(xiàn)象,對于雙重國籍,我們應從國籍法的價值取向出發(fā),結合我國國情,既考慮國家利益也兼顧國民利益,選擇適合目前國家實際的應對方式。

      注釋:

      李浩培.李浩培法學文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488.

      張慶元.國際私法中的國籍問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49.

      楊樹明,印輝.雙重國籍及其法律實踐——兼論我國《國籍法》的立法改進[J].南京師大學報,2006(3).

      德國籍商人諾特鮑姆長期居住在危地馬拉并從事經(jīng)營活動,為逃避二戰(zhàn)中的敵僑身份,他申請了中立國列支敦士登國籍,但危地馬拉仍然將其視為德國人,對其實施逮捕并移交美國當局扣押,沒收了其在危地馬拉的財產(chǎn),列支敦士登遂以外交保護為由向國際法院提起訴訟。

      1930年《海牙公約》第4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3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

      張虹1997年從中國天津來加,申請以難民身分留下,于2006年以未婚媽媽身份誕下女兒雪莉Sherry),根據(jù)“加拿大公民法”,出生在加拿大的雪莉自動具有加拿大公民的資格,雪莉是否具有中國國籍呢?

      1948 年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將國籍唯一列為它的根本原則之一。

      《出境入境管理法》將于2013年7月1日實施。對外國人申請在華永久居留的條件做了原則性規(guī)定,授權公安部、外交部制定具體審批管理辦法?!冻鋈刖彻芾磙k法》對華僑出入境、回國定居以及外國人出入境等方面做出了調(diào)整,為下一步放寬申請綠卡的條件、降低審批門檻消除了法律障礙。

      參考文獻:

      [1]李旺.國際私法(第3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2]李雙元,蔣新苗.現(xiàn)代國籍法[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3]張弛.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與國家發(fā)展[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3年3月1日第006版.

      [4]郭浩芬.對承認雙重國籍的思考[J].理論觀察,2006(1).

      [5]張晶晶.對雙重國籍問題的思考[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20(4).

      [6]田田.論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2,34(2).

      [7]王歆薈.淺析我國承認雙重國籍利弊[J].法制與經(jīng)濟,2012(總第302期).

      [8]肖永平,郭明磊.全球化視野下的雙重國籍-兼論我國國籍法的弊端與對策[J].武漢大學學報,2006,59(5).

      [9]商李蕾.雙重國籍在中國——淺談中國的雙重國籍問題的解決[J].法制與社會,2008,7(上).

      [10]盧以品.一人一籍原則的再論證[J].湖北三峽學院學報,2000,第22卷增刊.

      [11]葉鵬飛.移民利益、國家利益與雙重利益——關于中國雙重國籍問題的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0,3(中).

      [12]任會會.中國雙重國籍問題研究[D].外交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6月.

      [13]吳宜桐.雙重國籍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4月.

      [14]陳華棟.雙重國籍研究[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3月.

      [15]黃一辰.中國國籍法相關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10月.

      猜你喜歡
      雙重國籍原則
      論我國有限承認雙重國籍的必要性
      哪些國家允許公職人員有雙重國籍(相關鏈接)
      澳“會上喂奶”議員因雙重國籍辭職
      堅守原則,逐浪前行
      三角函數(shù)的化簡要遵循“三看”原則
      論我國否定雙重國籍的做法
      我國有限承認雙重國籍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超越傷害原則
      無罪推定原則的理解與完善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阳曲县| 华阴市| 阜城县| 孟津县| 黄陵县| 阿鲁科尔沁旗| 林西县| 英超| 石阡县| 九江县| 临沭县| 上栗县| 东莞市| 阳山县| 和硕县| 醴陵市| 九江县| 武强县| 阜新| 海原县| 岱山县| 广安市| 新乡县| 江安县| 聂拉木县| 清徐县| 朝阳县| 瑞金市| 甘谷县| 正定县| 斗六市| 蒙山县| 河源市| 平度市| 稷山县| 泽库县| 徐闻县| 沁阳市| 洛川县| 洪洞县| 高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