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慧絢(河南小浪底黃河三峽景區(qū)有限公司)
居家的日子很閑散。不用去想生意的盈虧,不用去操心工作的得失。每日面對可愛的孩子和熟悉的老公,生活即便是波瀾不驚,卻也能生出無限的樂趣。暖意融融的廚房里,我挖空心思地給一家人調弄一日三餐,葷素搭配,粗細跳開,煎炸燉炒,樣樣不同。即便是這樣,孩子們卻總是對桌子上精心調配過的飯菜漫不經(jīng)心,每頓飯都是隨便挑上兩口,然后就放下筷子說吃飽了。
這樣的情形讓我擔心。終于有一天,我問兒子:
“寶貝,是媽媽做的飯不好吃嗎?”
“不是,我不想吃。”五歲多點的兒子看著我,不知道該怎么跟我表達。
“成天吃這樣的,都吃膩啦?!迸畠赫f。
“那怎么辦呢?”面對孩子大度的笑容,我覺得江郎才盡。
“別難為你們的媽媽了?!崩瞎^來給我打圓場:“即便是山珍海味,吃多了也會膩的。哪天爸爸帶你們一起去山上換個口味,好嗎?”
“好耶!”兩個孩子歡欣起來。早就聽說小溝背景區(qū)的土雞不僅滋補,而且味道香濃。老公這么一說,我也有點向往了。
終于等到了這樣的機會。星期天,我們一家來到了小溝背。從銀河峽轉了一圈回來,已經(jīng)是下午兩點了。兩個孩子累得臉兒紅撲撲的,直叫肚子餓。老公領著我們走過景區(qū)門口的一溜兒飯店,往對面的小山坡上走去。
“去那兒干什么呀?”女兒不解地問。
“不是想換口味嗎?今天帶你們吃正宗的農(nóng)家野味?!崩瞎剡^頭,大踏步地往前走。
這是一個小小的山坡。沿著山勢,參差不齊地坐落著十幾座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土房子。一位五十多歲的大姐迎在路口,滿臉笑容: “是吃飯的吧?來,來,來,到院子里去!”
說是院子,只是用石頭和土坯壘起的矮矮的圍墻,圈起了北房和一間小小的廚房。院子當中,一棵碩大的泡桐樹撐起了滿院綠蔭。挨著樹干,一張石頭桌子周圍,散放著幾個高低不等的石塊,權當是凳子。女兒喘著氣把肩膀上的包卸下來,一屁股坐在石頭上。兒子卻不坐,他的眼睛正盯著地上的幾只花母雞,那幾只母雞正悠閑地踱著方步,有一只也許是在追逐飛蟲,竟然扇起翅膀“撲棱棱”地飛上了圍墻。
女主人手腳麻利地給我們倒上了茶水。輕輕啜一口,涼涼地帶著一股清香,并不是我們慣常所喝的茶葉,隱隱有點薄荷的味道??吹轿胰粲兴嫉谋砬椋魅艘贿吺帐安窈?,一邊笑著:“嘗不出是什么吧?呵,那個茶葉是由薄荷、野菊花、蒲公英等好幾種野草曬干后炮制成的,清熱解毒,因為炮制過,體質虛寒的人也可以喝,是老少皆宜、四季合用的純天然茶葉呢!”聽了她的話,我低下頭細細地品,果然品出菊花的味道。菊花清熱明目,薄荷醒神清涼,蒲公英則是去火毒的上上佳品。幾種配在一起,有著除熱解煩、清涼醒目的功效。這深山里的小溝背人,還真懂得些養(yǎng)生之道呢!緩緩地把一杯水下肚,我整個人都清涼了起來。
蘑菇燉土雞是今天的重頭菜。前兩天下過雨,院子里的竹籃里放著許多剛采集的野蘑菇。運氣真好!要知道,這種野蘑菇營養(yǎng)豐富,并不是時常都有的。女主人把雞肉剁成小塊,用開水焯過。放油,放蔥花姜片爆香,下雞塊煸炒,雞肉炒出水分后下料酒、鹽、少許糖和胡椒粉,添水。她做起這些事情來有條不紊,一邊燒火,一邊炒菜,同時還在另一個灶臺上熬著粥。不知怎的,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母親的影子。
土雞在鐵鍋里沸騰著,裊裊地冒著香氣。黃色的火苗熱烘烘地拱著鍋底,發(fā)出“嗶嗶剝剝”木柴爆裂的聲音。該慢火了。女主人抽出幾根柴禾,把洗凈的蘑菇放進打著小滾兒的雞湯,然后去看另一口鍋里熬著的玉米粥,只見金黃色的玉米碴兒在鍋里“咕嘟咕嘟”地冒著泡兒,散發(fā)著一種奇特的清甜。是嫩玉米嗎?我抽了抽鼻子,忍不住問了出來。
“不是,是去年的玉米!”她爽朗地笑了出來:“來這里的人都說俺的玉米粥好喝!這里的水土好,種出的玉米也比外面的好吃呢!”
云間菜、馬齒莧、鬼圪針,散放在竹笸籮里的野菜清新碧綠,每一片葉兒都精神抖擻地支愣著,閃動著瑩潤的光澤。
“這野菜是剛拔的吧?”。
“ 是啊,今天早上拔的。起的早點,趁著露水采回來的,可嫩了!”
“這個呢?”我指著案板上一種顏色淡黃、短短的、形似干草的東西。
“那個呀,是玉蘭芽。是這里山上特有的一種樹芽。春天的時候采集,晾干,吃的時候用水發(fā)開?!迸魅瞬粎捚錈┑馗医忉專帜_并不閑著:搗蒜,剝蔥,剁姜末,液化氣也打開了,藍色的火焰上燒著開水。新鮮的野菜在沸水里滾過,馬上撈起到?jīng)鏊锝@樣可以使蔬菜保持鮮嫩的綠色。擠干水分,澆上蒜汁、姜末、鹽醋、調料水,攪拌后淋上香油。嘩,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爽口小菜便大功告成了。
很快的,所有的菜都弄好了。土雞臥在陶盆里,湯面上飄著黑色的蘑菇和紅色的枸杞;碧綠的小蔥襯著軟玉一樣的豆腐,看起來都養(yǎng)眼;涼拌云間、涼拌玉蘭芽一綠一黃,清新淡雅;自家腌制的酸辣白菜靜靜地躺在碟子里,是不是很脆?盛菜的器具有陶盆兒,粗瓷碗,還有搪瓷盤子,玻璃杯子,塑料勺兒,各式家什都派上了用場,高高低低地堆了一桌子。這場景,熱熱鬧鬧,團團攢攢,明明是旅途上暫時的休憩,卻讓人感覺到撲面而來的濃濃鄉(xiāng)情。一家人坐下,毫不客氣地開始大快朵頤。
淡黃色的玉蘭芽在盤子里冒著尖兒。先夾一筷子嘗嘗吧。呵,肉乎乎的有點脆,有點筋,酸辣中帶著一股山風的野澀,嚼起來又拽又爽,別有一番風味。
兩個孩子正爭著往自己的碗里盛雞湯。土雞肉果然味道不錯,鮮美,有著肉雞不能比擬的香氣,湯的味道更好,香嫩融滑,肥嘟嘟的,卻不覺得膩。兩個小家伙手嘴不停,一小會兒,就干掉了兩個雞腿,半個雞身子,還有半盆子雞湯!在家里怎么沒見他們這么吃過呢?
金黃的玉米粥端上來了。拿起勺子一抿,滿嘴的清香便順著喉嚨滑下去,透過舒暖的胃囊把那股清甜輸送到五臟六腑,一直到達全身的每個毛孔。留在齒頰里的余香則調皮地沿著鼻孔上行,在眼前氤氳成一片碧綠的田野。
“好吃嗎?”我問對面的孩子。
“嗯,!”兩個人只顧低頭吃菜。
不知不覺,我們在這個小院子已經(jīng)待了兩個多小時。太陽有點偏西,想到歸家的路程還遠,我們戀戀不舍地起身離去。將要出門,女主人又返身回去,從笸籮里抓起一大把云間菜,硬塞到我手里的食品袋中。
第二天,我把從小溝背帶回來的一只土雞精心地燉好,卻怎么也沒有了昨日的香濃。大概是少了山柴火和野泉水的緣故吧。 這個世界上的美味,離開了它出產(chǎn)的地方,少了周邊的材料輔佐,少了環(huán)境的襯托,也就缺少了原汁原味的天然。土雞如此,野菜如此,甚至于一個人的成功,若是離開了社會和親人,離開了身邊必要的幫扶,在很多時候也是難以成就的。
噫乎哉!天地萬物,性同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