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人克茲洛夫和英國人斯坦因于20世紀初在黑水城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西夏文獻,這一發(fā)現(xiàn)被公認為是繼19世紀末20世紀初除殷墟甲骨、敦煌遺書之后的中國第三大考古文獻發(fā)現(xiàn)。黑水城有很多神秘的故事,其消失原因也撲朔迷離。
黑水城,位于額濟納河下游北岸的巴丹吉林沙漠的邊緣地帶,因旁邊有黑水河流過,故名黑水城。元代時又稱“亦集乃城”“哈拉浩特”,為黑色都城之意,是西夏十二監(jiān)軍司之一黑山威福司治所。
黑水城最初是因額濟納河而得名的。額濟納,原是西夏黨項族語,意為“黑水”。該河來源于祁連山的雪水。每年,祁連山上融化的部分雪水,都要匯成河流,向北流向內蒙古阿拉善盟的額濟納草原,最后注入最北端的居延海中。這條由雪水匯成的河流,就是古代人稱為“黑水”的額濟納河。
傳說過去黑水城是西夏都城,最后一位君主號稱黑將軍。他英武蓋世,所向無敵,在爭霸中原時,出師不利,退守孤城。中原大軍久攻不克,見城外額濟納河流貫其間,便以沙袋塞其上流,斷絕城中水源。
守城者于城內掘井,至極深而滴水未見。黑將軍被迫全力出戰(zhàn),出戰(zhàn)前,把所存金銀連同其他珠寶傾入井中,又親手殺死自己的妻小,以免落入敵手,然后率士卒出戰(zhàn),終因寡不敢眾而戰(zhàn)敗身亡。中原軍隊攻陷黑水城后,大肆搜尋而未能見到寶藏。
據(jù)傳隋朝時,有一天天氣十分怪異,可人們并不知道是何原因。在沉悶的城中,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高聲叫賣:“棗梨!棗梨!”雖然老人叫賣得非常起勁,但由于他的要價太高而無人問津,天黑之后,老人出城而去。
當時駐守此城的隋朝大將韓世龍聽聞此事覺得十分蹊蹺,百般思索之后恍然大悟“棗梨不正是‘早離的諧音嗎?”所以果斷率領全城軍民離開黑水城。果然,在人們離開不久,狂風大作,風沙從天而降,整座城池很快被風沙淹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