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花
摘 要:我國是農業(yè)大國,小麥是人們最主要的糧食來源之一。小麥的產量和種植面積對于我國的農業(yè)經濟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對于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影響巨大。而小麥在生長期間容易遭到病蟲害的侵入,如蚜蟲、吸漿蟲等,這些病蟲害對小麥的生產量造成的很大的威脅。為了降低病蟲害對小麥的影響,提高小麥的生產量,控制病蟲害“一噴三防”的施藥時間,對施藥時間進行分析和研究,有利于防治病蟲害,從而確保提高小麥的生產量和種植質量。
關鍵詞:小麥;病蟲害;防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為了切實保障小麥的生產量和質量,本文對于小麥在生長期間可能會遇到的病蟲害問題進行分析,重點分析如何防治病蟲害,降低影響小麥產量和質量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緩解小麥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重點研究了對小麥實施“一噴三防”的效果,在小麥的不同生長時間使用不同的藥物,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從而保障小麥的生長安全和人們的身體健康,促進我國農業(yè)經濟發(fā)展。
一、對“一噴三防”的介紹
“一噴三防”,指的是在小麥的生長過程中,將殺蟲劑、殺菌劑和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等進行混合,制作成噴霧,噴灑在小麥上,通過將這些藥劑應用在小麥上,給小麥補充在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并且降低病蟲害在小麥生長過程中的威脅,從而提高小麥的生產量和質量。
在實際混合藥劑的操作中,有以下幾點事項需要注意:
1.藥劑選購
在購買藥劑的過程中,應該先查看售賣藥劑商家的營業(yè)執(zhí)照,查看藥劑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避免購買到過期藥劑或者是售賣商自己私下改造、勾兌的化學藥劑。
2.配制藥劑
在配制可濕性粉劑的過程中,應該先將少量水倒入其中,然后讓藥劑慢慢化開,待藥劑完全化開之后,將藥劑倒進相關的施藥容器中,充分將藥劑攪拌均勻,然后使用噴灑器,將藥劑噴灑在小麥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在噴灑過程中,由于藥劑溶化不均勻,從而導致了有的小麥施藥多,而有的小麥施藥少的現象發(fā)生。
3.藥劑用量控制
由于小麥在生長期間抵抗力比較差,無法對外界所產生的病蟲害進行抵抗,因此,在使用藥劑的時候,應該根據小麥不同的生長周期和不同的種植面積所使用的藥劑量也是不同的,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生物化學藥劑的使用量進行控制。
4.藥劑的噴灑時間
天氣因素對于農藥的使用是有一定影響的,在田間對小麥噴灑藥劑的過程中,應該在挑選在中午或者是傍晚進行,不要在雨后或者是早上對小麥噴灑藥劑,避免因為露水太重將藥劑稀釋導致沒有效果。
5.其他
小麥的生長周期長,如果在對小麥噴灑了藥劑的6h內,小麥遭受了雨水的沖洗,上面的藥劑就會被沖刷掉,需要重新對小麥進行噴灑藥劑,因此,在噴灑藥劑之前一定要先對天氣進行觀察,避免重新噴灑。
二、對于防治小麥病蟲害的作用——“一噴三防”
合理的控制好對小麥進行“一噴三防”的施藥時間,對于防治小麥病蟲害十分有利。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農民的經濟負擔。每年農民所獲得的資金補助相對來說比較少,因此在對病蟲害進行防治的時候就會有很大的經濟壓力,但是如果統(tǒng)一的采購藥劑,因為采購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就會把藥劑的價格降低,所以“一噴三防”將農民的用藥成本降低了,也降低了農民在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經濟壓力。其次,在小麥生長過程中進行“一噴三防”,通過規(guī)范的噴灑農藥,能有效的預防赤霉病的發(fā)生。尤其是對于小麥的葉面防治方面,“一噴三防”有效的提升了對赤霉病的控制面積,能夠多次并且科學的預防赤霉病的發(fā)生。而且可通過政府部門,對防治病蟲害進行大量宣傳和推廣,讓農民對病蟲害的防治技術有一定了解,在防治小麥病蟲害期間能夠合理用藥,控制好施藥時間,以此來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
三、不同的施藥時間有不同的防治效果——“一噴三防”
在防治小麥病蟲害中實施“一噴三防”的措施,施藥時間不同,對于防治小麥病蟲害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例如:小麥條銹病,小麥條銹病是小麥銹病的其中一種,一般將小麥條銹病稱為“黃疸病”,條銹病的特點是傳播速度快,危害面積大等。如果施藥的時間早,那么防治病蟲害的效果就會比較好,相反,如果施藥的時間較晚,那么防治病蟲害的效果相對來講就會比較差。如果在小麥的生長期的抽穗期中進行施藥,那么防治病蟲害就會有極大的效果,這是小麥出現條銹病所具有的循環(huán)特征,條銹病在很大程度上是會受氣候影響的。因此,種植戶在早期對小麥進行施藥,不僅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病株現象的發(fā)生,也可以防止新病株的出現。從小麥的赤霉病上來看,它的噴藥時間與小麥的花期程度較為相似。與此同時,小麥在抽穗前的防治效果比較差,所以施藥時間在小麥花期較為旺盛的時候進行,就會有比較明顯的效果,如果在后期對小麥進行施藥,雖然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相較于在前期施藥的效果較差。而小麥蚜蟲則相反,只有施藥的時間晚些,對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反而更好。由于蚜蟲的繁殖速度較快,特別是在高溫的環(huán)境下,只對小麥施藥一次是不能完全的將小麥的蚜蟲消滅掉的。所以,應該在小麥抽穗之前對其進行施藥,可以有效的控制蚜蟲前期的生長速度,在小麥抽穗的后期,蚜蟲也是會不斷的進行繁育,所以后期也要不斷的施藥,防止蚜蟲的繁育。而從小麥的吸漿蟲上來看,應該在小麥的抽穗期內進行施藥,當小麥抽穗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七十的時候,對其進行施藥,對于防治病蟲害的效果十分明顯。這是因為小麥吸漿蟲有固定繁殖時間和生長時間,當吸漿蟲還是幼蟲的時候,它潛伏在小麥殼內,吸收小麥的汁液,造成了小麥空殼和小麥粒小的現象出現,通過合理的施藥時間,對其進行防治,才能確保小麥的生長。
四、結語
綜上所述,應該在小麥抽穗期間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在小麥不同的生長時期使用不同的藥物,對病蟲害進行防治?!耙粐娙馈钡氖┧帟r間會對小麥的病蟲害防治和產量有影響,噴藥時間過早或過晚都會對小麥的保產效果有所影響,因此,合理的掌握噴藥時間,才能讓“一噴三防”有更好的防治病蟲害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義鋒. 小麥病蟲害防治中“一噴三防”施藥時間探討[J]. 南方農業(yè), 2017(30):37+39.
[2]趙修燦. 小麥病蟲害防治中對“一噴三防”施藥時間的分析[J]. 種子科技, 2018, 36(12):81-82.
[3]吳愛麗. 一噴三防施藥時間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效果[J]. 農業(yè)與技術, 2016(2):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