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做好推斷題,首先要能抓住解題的突破口,用順向、逆向、雙向的方法,逐一導出結(jié)論,針對不同的題型還要掌握恰當?shù)慕忸}方法與技巧.本文就推斷題常見的突破口、常見題型的解題方法與技巧具體分析.
關鍵詞:突破口總結(jié);常見推斷題題型;解題技巧
作者簡介:崔紅云(1979-),女,山東博興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化學教學.推斷題是每年各地中考的經(jīng)典題型,它不僅能考查學生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掌握情況,更能考查學生的分析、推理、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具有很強的區(qū)分度與選拔功能.很多學生在解答這類題時感覺比較困難,不知如何下手,主要是因為找不到解題的突破口,不能掌握解題的方法與技巧.本文就推斷題常見的突破口、常見題型的解題方法與技巧具體分析如下.
1常見的解題突破口
11以物質(zhì)的特征顏色為突破口
①固體顏色
常見黑色固體有:CuO、MnO2、Fe3O4、鐵粉、木炭 ;
常見紅色固體有:銅粉、Fe2O3、紅磷 ;
紫黑色的固體:KMnO4;
黃色的固體:S.
②溶液顏色
藍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CuSO4、CuCl2、Cu(NO3)2溶液);
淺綠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FeSO4、FeCl2、Fe(NO3)2溶液) ;
黃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Fe2(SO4)3、FeCl3、Fe(NO3)3溶液).
③沉淀顏色
藍色沉淀:Cu(OH)2;
紅褐色沉淀:Fe(OH)3 ;
常見的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 、 AgCl、BaSO4 .
12以物質(zhì)的俗稱或主要成分為突破口
①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3 ;
②鐵銹的主要成分:Fe2O3;
③天然氣、沼氣、瓦斯的主要成分: CH4 ;
④煤氣的主要成分:CO;
⑤純堿、面堿、蘇打:Na2CO3;
⑥燒堿、火堿、苛性鈉:NaOH;
⑦小蘇打:NaHCO3;
⑧生石灰:CaO;
⑨熟石灰、消石灰:Ca(OH)2;
⑩食鹽:NaCl.
13以物質(zhì)的用途為突破口[1]
①用于人工降雨的:CO2;
②常做調(diào)味品的:NaCl;
③用于除銹的:稀鹽酸、稀硫酸;
④人體中胃酸的主要成分:鹽酸;
⑤改良酸性土壤的:Ca(OH)2;
⑥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CaCO3;
⑦常用的干燥劑:CaO、NaOH、濃硫酸.
14以元素或物質(zhì)之最為突破口
①地殼、海水、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
②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Al;
③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Na;
④人體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Ca;
⑤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⑥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
⑦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zhì):金剛石;
⑧最簡單的有機物:CH4;
⑨相對分子質(zhì)量最小的氣體:H2;
⑩最常用的溶劑:H2O;
相對分子質(zhì)量最小的氧化物:H2O.
15以物質(zhì)的特性為突破口
①通常能助燃的氣體:O2;
②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CO2、SO2;
③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SO2、NH3、HCl;
④有可燃性的氣體:H2、CO、CH4;
⑤有還原性的物質(zhì):H2、CO、C;
⑥溶于水升溫的物質(zhì):CaO、NaOH 、濃硫酸;
⑦溶于水降溫的物質(zhì):NH4Cl 、NH4NO3;
⑧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氣體:NH3.
16以典型反應條件為突破口
①點燃:一般情況下,有氧氣參加的反應;
②通電:電解水;
③催化劑:過氧化氫分解、氯酸鉀分解;
④高溫:CaCO3分解、C還原CuO、CO還原Fe2O3.
2常見推斷題題型
認真研究了近幾年全國各地市化學中考中的推斷題,發(fā)現(xiàn)常見的推斷題類型有兩種,一是常規(guī)框圖型,二是文字敘述型(關于物質(zhì)成分的推斷).下面對這兩種類型的解題方法與技巧進行具體的分析.
21常規(guī)框圖型
例1圖1為幾種常見物質(zhì)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
已知:①五種物質(zhì)中均含銅元素,且化合物中銅元素化合價均為+2;
②A為單質(zhì),在空氣中加熱后生成黑色物質(zhì)B;
③X溶液與鐵反應可得到A;
④X溶液與氯化鋇溶液反應可得到D,同時有白色沉淀生成;
⑤D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得到藍色沉淀E.
試推斷:
(1)E的化學式是.E與某種酸反應可實現(xiàn)E→X轉(zhuǎn)化,該酸的名稱是.
(2)試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A→B的化學方程式:,
②X→A的化學方程式:.
思路分析這個題的突破口很多,如A為銅,黑色物質(zhì)B為氧化銅,藍色沉淀E為氫氧化銅等等,然后順藤摸瓜,各個擊破.
例2圖2中,A~F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已知A、B、C、D、E是五種不同類別的物質(zhì),A是空氣中含有的一種氣體,E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組成的單質(zhì),F(xiàn)中各元素質(zhì)量比為2:1:2,六種物質(zhì)之間的反應與轉(zhuǎn)化關系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的化學反應,圖中“—”表示相連的物質(zhì)能相互反應,“→”表示一種物質(zhì)轉(zhuǎn)化成另一種物質(zhì)(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
(1)E物質(zhì)的化學式:.
(2)A和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E和F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圖中所有的化學反應中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有種.
思路分析這個題目給的信息很少,除了E的信息比較明顯之外,其他的信息都很隱蔽,尤其是F和A兩個關鍵的物質(zhì)比較難推導.根據(jù) F中各元素質(zhì)量比為2:1:2,能與鋁反應,猜測F是硫酸銅.A是空氣中含有的一種氣體,能與B相互轉(zhuǎn)化,能與C反應,猜測A可能是二氧化碳,B是碳酸鈉,C是氫氧化鈣.然后帶入框圖,驗證推斷合理.
此題型解題方法與技巧:
①一點擊破,順逆推斷
抓住突破口,用順向、逆向、雙向的方法,逐一導出其他結(jié)論[2].有時苦思冥想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找對了突破口就會豁然開朗,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②提出假設,驗證推斷
在分析題目所給條件的基礎上,提出假設后進行反復驗證,排除不合題意的結(jié)論,逐步縮小范圍.如例2中,大膽猜測A、F的成分,然后帶入框圖驗證.
22文字敘述型(關于物質(zhì)成分的推斷)
例3某固體物質(zhì)可能含有氯化鉀、硫酸銅、氫氧化鈉、硝酸鎂,硫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做如下實驗:
(1)將該固體物質(zhì)全部溶解于水中,得到無色溶液a.
(2)取少量a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鐵溶液,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
(3)另取少量a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鋇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
據(jù)此推斷,該固體物質(zhì)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
請寫出步驟(2)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步驟(3)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思路分析第一步,根據(jù)無色溶液判斷一定沒有硫酸銅;第二步,根據(jù)生成紅褐色沉淀,判斷一定有氫氧化鈉,又因為硝酸鎂和氫氧化鈉不共存,判斷一定沒有硝酸鎂;第三步,根據(jù)產(chǎn)生白色沉淀,判斷一定有硫酸鈉.
例4已知某固體樣品A可能是NH4NO3和MgCO3或兩者之一,另有一固體樣品B,其中可能含有Na2SO4、BaCl2、CuSO4、KCl四種物質(zhì)中的一種或多種,按圖3所示進行探究實驗,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如圖中所述(設計過程中所有發(fā)生的反應都恰好完全反應)
試根據(jù)實驗過程和發(fā)生的現(xiàn)象,填寫以下空白.
(1)將氣體C通入紫色石蕊試液,試液變色.
(2)沉淀F的化學式為.
(3)溶液D中,一定存在的陽離子是(填寫離子符號).
(4)寫出步驟③中生成沉淀I的化學方程式.
(5)在溶液H中,肯定存在的陰離子有種.
(6)固體樣品B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質(zhì)是(填寫化學式),得出此結(jié)論的理由是.
思路分析這個題目因為要確定A、B兩種樣品的成分,所以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推斷此題最關鍵的是根據(jù)D、E反應生成氣體,推斷應該是生成氨氣,應是A中的硝酸銨和氫氧化鈉生成的,這樣就說明B中一定沒有硫酸銅,因為若固體樣品B中存在硫酸銅,則溶液E中不含有NaOH,則步驟③后不會生成氣體.那么沉淀F自然就是硫酸鈉和氯化鋇生成的.搞清楚這幾種物質(zhì)的成分,其他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此題型解題方法與技巧:
①既關注明顯信息,又要挖掘出有用的隱含信息.如例3中,第二步,根據(jù)明顯信息生成紅褐色沉淀,判斷一定有氫氧化鈉,又根據(jù)硝酸鎂和氫氧化鈉不共存這條隱含信息,判斷一定沒有硝酸鎂.
② 把物質(zhì)的成分標在題目上,有助于后面的推導.如例4中,要確定D、H的離子成分,必須把整個題目中每種物質(zhì)的成分都標清楚、標準確,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
總之,要做好推斷題,首先要熟練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做題時善于抓住解題的突破口,然后利用上面介紹的這些解題技巧,大膽推測,認真驗證,得出結(jié)論,并且需要在訓練中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來提升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
參考文獻:
[1] 玄強.例析一些物質(zhì)的常識性介紹[J].中學化學,2017(12):19.
[2] 霍金花.抓住突破口巧解推斷題[J].中學化學,2017(10):37-38.
(收稿日期:2019-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