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
京劇《打金枝》是一出名劇,說的是唐代宗父女和郭子儀父子之間的故事。唐代宗把女兒升平公主嫁給了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小倆口琴瑟不調(diào),經(jīng)常鬧意見。郭子儀過70大壽,全家都去拜壽,公主不去,說是君不拜臣。
于是,兩口子鬧將起來。一個說,我爹是皇帝;一個說,皇帝有什么了不起,我爹還不屑于做那個皇帝呢。吵到最后,郭曖打了公主一巴掌。公主回家告訴了皇帝,皇帝說,人家真的是不屑于做這個皇帝,不然,社稷怎么會是咱們家的。郭子儀把兒子綁到皇帝那兒去請罪,唐代宗不做計較,要他們各自多做自我批評。最后小倆口重歸于好,公主做了一個孝敬公婆的好媳婦。
這出戲,當(dāng)然不止京劇有,好些劇種都有這個劇目,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正能量的好戲。在舊時代,是宣揚孝道的正劇,說明即便公主,也得孝敬公婆。
過去,兒子娶媳婦,都是為爹媽娶的,替自己孝敬爹媽?,F(xiàn)在連公主都孝敬公婆了,別的媳婦,還有什么話說?在新時代,則搖身一變,成為處理親屬關(guān)系的典范——公主不搞特殊化,皇帝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
只是,這個故事的原版,其實沒有打金枝這回事。事出于晚唐趙璘的《因話録》,作者家世顯貴,了解朝廷典故特多,所記一般認(rèn)為是有根據(jù)的。里面記錄公主和駙馬小倆口吵架,的確有“別看你爹是天子,我爹還不惜得做呢”這句話。公主回家告狀,皇帝也有人家的確不惜得做天子的勸慰,還讓公主趕緊回去。
自安史之亂發(fā)生以后,唐朝的天下依賴于軍人的維護。所以,一方面,天子對軍頭統(tǒng)兵不放心,要派監(jiān)軍監(jiān);另一方面,對軍人又格外的客氣。
郭子儀把郭曖綁了來見,唐代宗說了那句傳之萬世的名言:不癡不聾,不做家翁。他們小倆口閨帷之言,我們干嘛要當(dāng)回事。于是,郭子儀杖郭曖數(shù)十,兩下和好。從頭到尾,既沒有拜壽,也沒有打金枝這回事。
當(dāng)然,編戲的,得制造戲劇沖突,所以,設(shè)計了拜壽的背景,然后在公主不孝的前提下,引出激烈的戲劇沖突,駙馬動手,公主挨打。然后按世俗的理解,打了金枝玉葉,而且口出狂言,自然是殺頭甚至誅九族的罪。最后顯示出皇帝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傳統(tǒng)道德在君臣和諧的氣氛下,得以高揚。
跟一般人的理解不同,盡管公主下嫁之后,有的會驕橫一點,但不拜公婆,是不被允許的。所以,這個故事的原型,不可能有這樣事兒。不過,小倆口吵架,吵出那樣不敬的話來,說明在唐代宗的時代,天子和軍頭之間,原來絕對的服從關(guān)系,已經(jīng)發(fā)生了倒轉(zhuǎn)。
自安史之亂發(fā)生以后,唐朝的天下依賴于軍人的維護。所以,一方面,天子對軍頭統(tǒng)兵不放心,要派監(jiān)軍監(jiān);另一方面,對軍人又格外的客氣。漫說河北六鎮(zhèn)這種跋扈的軍頭,就是聽話的郭子儀、李光弼和李愬等人,也有非常的禮遇。公主下嫁,就是這種禮遇的一部分。這樣的禮遇,說白了,也可以說是一種“政治賄賂”。
在這種背景下,此前放肆的唐公主們的作為,當(dāng)然得收斂不止一點。而唐代宗的表現(xiàn),在本質(zhì)上,就是有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無奈在內(nèi)。即使貴為天子,也得靠軍人庇護,否則,像唐德宗一樣,顛沛流離,也是能看得見的事兒。
當(dāng)然,軍人本身就是雙刃劍,既可以護衛(wèi),可以反叛、傷人,也可以自傷。只要皇權(quán)過多地依賴軍人的護佑,那么,這個皇權(quán)就一定是不穩(wěn)的。從安史之亂,到藩鎮(zhèn)割據(jù),再到五代十國的驕兵悍將,是沿著一條路走過來的。在這條路上,做皇帝的,真是很辛苦。